【多方觀點】千億救市落實須及時 紓困措施解釋要細緻

2020-04-09 13:23:22
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政府8日公布總值1,375億元的第二輪抗疫防疫基金措施,其中最受矚目的是800億元「保就業」計劃,向所有供強積金的企業提供工資補貼。有意見認為,紓困措施除了要及時落實外,現在很多細節仍欠奉,坊間存在不少疑問,當局應盡快解畫,使措施真正發揮作用;亦有意見認為,自爆發疫情以來,政府已動用逾2,000億元「撐經濟保就業」,當局銀彈抗疫之餘,亦要預留彈藥籌謀疫後重建。

不可忽略疫後重建問題

《明報》4月9日社評表示,港府參考外國經驗,推出新一輪措施支援打工仔,避免企業倒閉「炒人」,操作細節與外國不盡相同,惟大體異曲同工,第二輪抗疫基金支援措施必不可少,關鍵在於力度和涵蓋面是否合理合度;「資源有限的條件之下,最重要是優先照顧最有需要的一群,然後逐步擴大支援網,按比例惠及其他有需要的人」。

《明報》社評認為,港府雖然坐擁近萬億元財政儲備,「可是如果不講支援優次,大水猛灌不理援助效用,再多儲備亦早晚用光」,在疫情下撐經濟保就業,其目標應該是幫所有人捱過緊日子,而不是用納稅人的錢「全包式」支援,免去僱主或某些行業持份者的應有承擔;目前港府已動用超過2,000億元抗疫,「未來抗疫道路漫長,更要考慮疫後經濟重建問題,在在需要政府動用銀彈,當局不能只看眼前,忽略往後需要,運用公帑必須更加慎重」。

重點是為市民保住工作

《明報》「聞風筆動」李先知文章引述政府中人表示,「政府內部曾討論過設立門檻,但觀察到是次疫情打擊面甚廣,大企業也不能倖免,若這些機構出現大規模裁員,對勞工市場的打擊較中小企裁員更嚴重,因此最終決定不設門檻……只能呼籲疫境下仍有能力的企業不要貿然申請」。

李先知文章又引述政府中人透露,「政府內部考慮過直接付款給僱員,但機制上沒有方法找到所有僱員,全民派錢則出現無需要的人也取得補貼,又不能為市民保住工作;因此,把補貼直接付給僱主是最快的方法,能保住企業,即能保住僱員的工作」;「預計5月中開始接受企業申請,申請人要簽承諾書,6月便可發放第一期補貼,屆時會一次過發放3個月薪金補貼給申請人,第二期則會在8至9月接受申請和發放」。

在疫禍之下不死就是贏

《信報》4月9日社評表示,林鄭她宣布自己和問責團隊未來十二個月減薪一成,「總算於香港水深火熱之際雙腳接回地氣」,「若然維持之前所謂『按機制加薪』,必然與共渡時艱之講法產生令人尷尬的矛盾」;而就保就業計劃而言,不難看出政府期望達到的目的是未來半年把失業人數盡量減至最少,「原則是透過公帑補貼,讓僱主打消裁員念頭」。社評認為,勞工其實沒有直接受惠於補助金額,他們的最大得益僅僅是「維持現狀」,暫時免卻失業之憂。

《信報》社評指,與英國或新加坡相比,有人會仍嫌政府的力度不足,而「怎樣才是足夠或慷慨永遠見仁見智,政府願意一擲千億保就業不能不說已是因時制宜」,兩輪防疫抗疫基金,連同預算案提出的措施,合共接近2,900億元,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9.5%,與一些先進經濟體相若;社評建議,「若然一兩個月後疫情急速轉壞,往日審慎理財的成規姑且先擱一旁,動用更多的資源救市救人,反正財政儲備尚有8,000億至9,000億元,可以視作香港的續命錢」,「在史無前例的瘟災疫禍之下,不死就是贏……劫後餘生的滋味更甘甜」。

措施細節欠奉存在疑問

《香港經濟日報》4月9日社評指,有關措施「除了必須執行到位,由於很多細節欠奉,坊間有不少疑問,當局應盡快解畫,使這項特殊的重招,能夠真正發揮作用」;「面對百年一遇的疫情,港府在非常時期採取非常手段救經濟是無可厚非,但箇中牽涉兩大問題」。其一是如何確保錢能真正落入員工口袋?「政府暫無肯定答案」,當局應盡快釋除疑慮,並理順執行細節,訂立審查和監察機制,確保員工盡快收到救命錢,勿重蹈之前防疫措施諸多甩漏的覆轍,盡快落實和到位,讓市民感受到政府共度時艱」。

其次是三度推抗疫紓困措施,「合計涉及2,875億元,佔本港GDP 9.5%,規模比例跟美國、新加坡等經濟體相若」,今年度財赤估計由原先1,391億元倍增至2,766億元,讓人擔心儲備終有耗盡的一天港府須審慎理財,並向市民和外界更多闡釋港府公共財政,確保穩健,消除疑慮」。

港府必須加快撥款速度

《東方日報》4月9日社評表示,「無可否認,有關措施幾乎涵蓋各行各業,用心不可謂不良苦,但救人如救火,港府必須減省繁文縟節,加快撥款速度,並要設立完善監察機制,確保打工仔受惠,必要時更要加碼紓困,務求令香港盡快擺脫回歸以來最大危機」;「港府『轉死性』值得肯定,但亦要慎防官僚習氣,阻延行業受惠」,如「前年推出的選擇性派發4,000元足足搞了近兩年,如果港府仍然死性不改,恐怕『涸轍之鮒』的教訓就在眼前」。

《東方日報》社評認為,「今次的經濟危機不獨是香港的事,而是全球的事,有人甚至形容為二戰以降最大災難,2008年金融海嘯相比只是小兒科」;「要是全球主要經濟體無法在短期內擺脫疫魔,經濟冰河期勢必引發全球債務爆煲,後果不堪設想」。社評指,「港府今次出手仍未足夠,必要時更要推出第三輪防疫抗疫基金,同時叫停不必要開支」;「另一方面,港府也是時候為樓市撤辣,繼續墨守成規,抱着不做不錯的態度,一旦樓市崩盤,香港勢必萬劫不復」。

 

發佈於 多方觀點
By 2020-04-09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