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评】吕琪:點亮技能樹 退役武器重新返工

2020-06-11 19:16:08
呂琪

香港輕新聞特邀軍事評論員

「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壯心不已」,這兩句是出自三國期間曹操的《步出夏門行·龜雖壽》,意思是有志向的人雖然年老,仍有雄心壯志,並且會重新上陣效力。而在軍隊裏,也經常有一些被視作老舊或者退役的裝備,又重回現役的例子,比如今天要說的這兩個。

重回一線的85狙擊步槍

近日,中部戰區陸軍公眾號公開了響箭特戰旅的一段訓練視頻,視頻中有一個畫面讓業內人士感覺非常好奇,那就是國產「85式」狙擊步槍再次亮相。為何還要使用「85式」狙擊步槍這種老槍?講這個問題前,筆者認為應該先從解放軍的狙擊步槍發展史講起。

雖然韓戰時出現過著名狙擊手張桃芳,但解放軍直至80年代以前似乎都未有狙擊手這個兵種,一般相信即使臨時需要狙擊任務,似乎還是拿庫存中狀況良好的莫辛-納甘步槍步槍或者53式步騎槍充數。該槍是M44卡賓槍的國產版,其實也只是小改良過的莫辛-納甘……(網絡圖片)

 

新中國成立之初,解放軍一直沒有裝備專用的狙擊武器,在1978年對越自衛還擊戰中,繳獲了越軍使用的蘇聯德拉貢諾夫「SVD」狙擊步槍,於是就利用這種戰利品進行仿制設計,在1979年定型出「79式」狙擊步槍,於1981年試產並裝備中越邊境的部隊。後來又根據部隊的使用經驗進行過改進,在1985年正式生產定型,並重新命名為「85式」狙擊步槍。作為解放軍陸軍部隊上世紀主力狙擊步槍,「79/85式」狙擊步槍主要裝備步兵班,用於直接火力支援。

北方工業集團現時還有生產85式狙擊步槍的改良型,名為CS/LR19,而且加裝戰術魚骨頭及浮動槍管,但現在只作外銷用途……(網絡圖片)

 

不過由於「85式」狙擊步槍設計年代較早,擴展性、模塊化較差,特別是當時考慮到生產成本,「85式」狙擊步槍並沒有開發專用的高精度狙擊彈,而是通用「53式」7.62毫米機槍彈(因為一發狙擊彈的價格相當於十幾發53式機槍彈的價格,狙擊手長期的射擊訓練中使用狙擊彈是訓練經費所不能承受),因此在精度表現方面與原版的「SVD」略有差距。

至於該槍的原理結構及戰術性能等各方面都與「SVD」基本相同:導氣式自動方式,槍機回轉式閉鎖,10發彈匣供彈,4倍光學瞄准鏡。由於「85式」狙擊步槍備彈只有10發,難以提供長時間持續火力,這對於班組分隊來講是一個不小的缺點。因此,進入21世紀後,「85式」狙擊步槍被「88式」狙擊步槍替代,完全退出解放軍的一線部隊了。

為追求後勤通用性,88式並沒有採用專用彈而選用5.8MM步槍彈,因此遠距離威力大幅降低且偏移會較大,加上當時工藝沒現在精準,以及某些莫名其妙的設計(例如槍管直接接上腳架),進一步損害準確度。(網絡圖片)

 

5.8毫米口徑的「88式」狙擊步槍,部隊在使用一段時間之後,發現小口徑狙擊步槍最大的缺點是遠射能力不足。因此,2010年之後被新研制的「LR4型」7.62毫米狙擊步槍替代,根據資料顯示,目前「LR4」狙擊步槍正在全軍推廣。響箭特戰旅是中國陸軍率先組建的特種部隊之一,肯定不缺「LR4」狙擊步槍這樣新裝備,那麼為何這次「79/85式」這杆「老槍」又要重新披掛上陣呢?

LR4型狙擊槍用上北約標準7.62mm*51步槍彈,準確度為1MOA / 600米,基本和M24相當接近(但不同的7.62mm*51效果可以有+/-0.1的差異),較大問題是手動槍框,不能自動裝填。(網絡圖片)

 

筆者認為這一舉措應該暫時的,為的是彌補解放軍特戰分隊現有武器性能不足,解放軍特戰分隊現在主要武器是小口徑步槍和機槍,從國內外經驗來看,小口徑步槍射程很難超過400米。這個交戰距離在叢林、城鎮等場合已經足夠,但是在高原山地、荒漠戈壁這樣相對開闊的戰場,能力就顯得比較有限,這個時候可能需要一支中口徑精確射手步槍來提高分隊交戰距離。

發展自M1格蘭特步槍的M14自動步槍,在越南戰爭中暴露出裝彈太少、火力鎮壓能力不足的弱點,而且重量大、維修麻煩且長射程在森林中無用武之地,及後大批被收進倉庫中。然而60年代後期美軍發現仍需要一種半自動狙擊步槍作為支援射擊步槍用,故以庫存的M14先後發展出M21及M25半自動狙擊步槍,最後更於本世紀初通過選擇庫存中質量最好的M14步槍並更換新材質槍柄,搞出M14DMR特等射手步槍。後三者同樣的特徵是換用射擊比賽用的高精度槍管。(網絡圖片)

 

當年美軍剛進入阿富汗,由於當地多高原山地,交通不便,美軍重武器立刻無法進入,步兵分隊只能使用自身攜帶的武器。當時美軍步兵分隊主要武器也是小口徑突擊步槍、班用機槍,遠射壓制能力不足,在面對塔利班和基地組織的AK系列中口徑步槍、機槍時經常處於劣勢。所以,美軍為特戰分隊、步兵班增加了一支「M14DMR型」7.62精確射手步槍,以延伸步兵班火力。由於「M14DMR」精確射手步槍重量較大,2010年之後,美軍部分特戰分隊用「SCAR-H(MK17)」替代了「M14DMR」。

一種以捷克制改裝套件改裝的西方化SVD狙擊步槍,由於改用浮動槍管(槍管壁不與槍身任何部分接觸)設計,準確度更高。(網絡圖片)

 

中國陸軍特戰分隊現在裝備與美軍特戰分隊當年一樣,主要武器是「95式」自動步槍、「95式」班用機槍和「88式」狙擊步槍。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得到「LR4型」高精度狙擊步槍支持,不過「LR4型」高精度狙擊步槍是栓動單發步槍,火力持續性差,因此中國陸軍特戰分隊的確需要一支類似於「M14DMR」的班組級精確射手步槍,來延伸自己的交戰距離。而與它最接近的武器就是這款「85式」狙擊步槍,它使用的「53式」機槍彈,是蘇制「7.62×54R」全威力子彈的仿制型號,特點是威力大、射程遠。

另外,「85式」狙擊步槍采用半自動射擊方式,可以提供持續的火力支援。加之新的「LR4」狙擊步槍現在的產量,還無法滿足所有部隊的需要,因此重新啟用「85式」狙擊步槍這員「老將」,的確能夠提高陸軍特戰分隊火力配置,加強作戰能力,但可以預測,這只是一個短期行為,未來將會有更先進的武器替換這員「老將」。

嚴格來說,53式7.62毫米機槍彈是國產版的7.62*54mmR步槍彈,而SVD所用的槍彈是該型步槍彈的7N1型,彈頭修改成減阻更好且更穩定。(網絡圖片)

即將亮相的新無後坐力炮

另一個今天要說的裝備就是無後坐力炮,顧名思義無後坐力炮是發射時炮身無後坐支撐的火炮,主要用於直瞄打擊裝甲目標。它在反坦克戰史上立下了汗馬功勞,曾經在各國軍隊中大量裝備,是以往軍隊主要的反坦克武器之一。進入1970年代以後,由於裝甲技術的發展和反坦克導彈的裝備加強,無後坐力炮的地位和作用日漸落後。

解放軍最早裝備的無後坐力炮,就是70多年前從國民黨軍隊裏繳獲的美國貨,由於使用簡單、攜帶方便,一直都是解放軍的最愛。到後來自行研制的「52式」57毫米無後坐力炮、「65式」75毫米無後坐力炮、「75式」105毫米無後坐力炮、「78式」82毫米無後坐力炮等一系列裝備,在對印作戰和對越作戰中都表現優異,一直在解放軍的裝備序列裏占有重要的地位。

也和世界軍事發展的情況一樣,無後坐力炮也逐漸在解放軍中淡出了主力的位置,被大威力的120毫米的「PF98」火箭筒所取代。在筆者的印象裏,近幾年解放軍無後坐力炮的出鏡,還是2008年汶川地震時,成都軍區的工兵團為唐家灣堰塞湖清理碎石時使用過。

汶川大地震後協助轟開唐家山堰塞湖缺口的82MM無後坐力砲。(網絡圖片)

 

解放軍中連排一級的現役口徑火跑,主要是靠120毫米的「PF98式」火箭筒。不過這款火箭筒雖然威力巨大,但是也有缺點的,其中比較突出的一個就是夠重手,不但發射筒重、彈藥也重,其發射筒重10公斤,破甲火箭彈重6.3公斤,多用途火箭彈重7.5公斤,裝上彈藥之後的「PF98式」大約有16千克,站姿和跪姿射擊需要支撐杆,彈藥手備彈每次也只能攜彈兩發,一發破甲彈一發多用途,發射筒還不能帶彈攜行。除此之外,「PF98式」火箭筒帶彈長度接近1.7米,由此帶來的射程短,火箭彈飛行速度慢,精度較低等問題。

75式無後坐力砲主要裝備空降兵,並且裝在北京吉普上,為空降兵提供及時而輕便的機動火力。(網絡圖片)

 

最重要的是,「PF98式」已經很難打穿現代主戰坦克的正面了。過去面對舊型號的「T-72」坦克,正面防破甲彈能力也就是600毫米,「PF98式」700-800毫米的穿甲力還能打的,現在主流主戰坦克正面防破甲彈1000毫米都很平常,「PF98式」火箭筒真的打不動了。現在「PF98式」火箭筒在解放軍步兵班裏是作為「步兵大炮」來使用,這樣一來,它的射程和精度問題就變得更突出了,加之「PF98式」不能帶彈攜行,射手要現裝炮彈,這就導致了暴露時間較長,風險很大。

PF-98口徑達120MM,雖然可以肩托發射,但一般人的體質要持久肩托其實頗耗體力,而且口徑太大也影響裝彈手的彈藥攜帶量。一般而言會裝單腳或三腳架以提高精度。(網絡圖片)

 

這些年來,部隊一直都有換裝的呼聲,就在這個時候網上有消息傳出,目前中國唯一有能力研發無後坐力炮的南京某兵工廠,正在研發解放軍新一代的無後坐力炮。目前看來,新的無後坐力炮的主要參考的,可能是著名的「卡爾·古斯塔夫」無後坐力炮,這款由瑞典研發,從1948年問世一直改進至今的無後坐力炮,其性能在世界範圍內有口皆碑,重量輕(最新的M4型號空重只有7公斤不到,彈藥一發是3公斤多一點),彈種多,泛用性好,射程遠,精度高(700米距離上幾乎指哪打哪)。

卡爾古斯塔夫無後坐力砲雖然射程較短,但後方火舌與衝擊波迴避區亦較大(至少15-20公尺),且衝擊波對射手也有較大影響,射擊上其實較不方便。(網絡圖片)

 

同時由於彈藥輕,攜彈量還大,一個彈藥手能帶四發,再算上帶彈攜行的一發,一個無後坐力炮小組能帶五發。這個數量對於一場戰鬥來說是足夠的了。而且該炮的彈藥成本低,有專門的訓練彈。当然,與中國的無後坐力炮命運相同,「卡爾·古斯塔夫」在冷戰的時候,也因為反坦克能力差受到過冷落。

步兵反坦克武器導彈化是大勢所趨,因為有了先進的反坦克導彈和北方強敵的消失,中國步兵直射火力才有可能擺脫沉重的反坦克需求,轉而滿足多用途打擊的需要。另外解放軍新一代的無後坐力炮研制裝備成功,並不意味著「PF98式」火箭筒將會被撤裝。因為這兩者之間並不沖突,以後解放軍步兵的反坦克任務都給反坦克導彈,步兵用無後坐力炮就是攻堅,分工明確。簡單的說,「PF98式」火箭筒以防禦為主,等著敵人坦克沖過來玩命的;而新的無後坐力炮則是進攻的時候沖上去,打敵人碉堡和火力點的,兩者作用是相輔相成的。

SPG-9無後坐力砲發射場面。由於威力較大、所需人手不多、容易架設且短距離準確度至少比迫擊砲好,很多中小型國家仍有裝備。

 

這兩個「老兵」的回歸,說明了解放軍這幾年在軍事改革中發現的一個問題,就是目前解放軍連排一級的戰鬥單位,裝備的「95式」突擊步槍和「89式」重機槍,在火力覆蓋中存在著一個400-1200米之間的空白地帶,而這兩種回歸的老裝備,恰好是覆蓋這一區域的。

看得出,這次兩位「老兵」回歸是「解鎖新技能」後的回歸,也是順應備戰需要,使解放軍的裝備更加完善和立體。

編按:當大家都以為俄國的T-62M已退役十年以上後,東方2018演習又見大批T-62M重返現役並參與演習,且除大幅強化裝甲,連射控系統都有大幅改變。沒有人知道俄國為何仍讓T-62M坦克重新現役……(網絡圖片)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0-06-11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