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張競:經濟戰道德性、有效性與反噬性

2022-03-18 10:03:33 最後更新日期:2022-03-19 13:14:37
張競

中華民國榮民,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入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

 

 275221160 632984084685223 3197224253484954168 n編按:俄烏戰爭中被擊毀的烏克蘭T-64BV型坦克。(網絡圖片)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雙方陷入衝突僵局,但西方各國為支持烏克蘭抵抗行動,針對俄羅斯採取多項經貿制裁、金融抵制與科技封殺措施,而莫斯科則是視此等措施為具有敵意之不友好行為。

此時就有國際政治觀察家認為,西方國家趁此時機對俄羅斯展開經濟戰,希望藉此削弱俄羅斯經濟實力,並且瓦解其未來能夠繼續遂行戰爭潛力。不過吾人究竟應當如何審視此等經濟戰概念,本文將從其道德性、有效性與反噬性三個面向切入,為讀者說明其基本概念。

800px Porto Bello 672x372編按:英國由17世紀開始的海軍戰略,說穿了就是利用海軍封鎖敵方港口,堵截對方海軍的行動之餘,也斷續該國的海外輸送、補給和商貿往來。(圖片來自連結)

 

經濟戰其實並不是人類戰爭行為中之新概念,依據戰史來看,許多戰爭本來就緣起於經濟利益與商貿矛盾。在國族相互爭戰過程中,不論是運用軍事手段,封鎖對方陸海空交通線,癱瘓其對外經貿活動,影響其民生經濟供需活動,破壞其社會運轉秩序,以便瓦解敵手作戰意志,根本就是軍事作戰必要配套措施。

至於直接運用軍事打擊行動,摧毀敵方經濟生產設施,破壞其物資儲存與疏運能量,戰史上更是不乏具體案例,只是當使用軍事武力針對經濟性目標時,多半都將其視為軍事行動,沒有從經濟戰角度切入思考其意涵。

 164700編按:基於經濟全球化,俄國是國際社會中相當重要的天然資源與燃料供應國。現在受到嚴厲制裁,同時亦對全球供應鏈造成嚴重衝擊,尤其對歐洲而言。(圖片來自連結)

 

只是近年來國際社會面對武裝衝突時,不但會從前述軍事行動上去鎖定敵手經濟能量,更會從其他源頭與管道上下手,分別針對敵對者經貿供應源頭與出口市場,採取禁運、封殺、杯葛與抵制手段,從根本上扼殺對方經貿與金融交易生機。但此作法不但是會讓原本區域性戰爭衝突所產生衝擊擴散到全球其他地域,更會在無意中產生許多未能預期之效應。

首先就經濟戰之道德性來看,此等針對敵對國家所採取經貿與金融封鎖抵制手段,其所影響對象將有可能擴及整個敵對國家民眾,換言之,就是非直接涉入武裝衝突之非戰鬥員,亦將是受到經濟戰傷害對象。就規範國際武裝衝突之國際人道法理來說,顯然經濟戰所採用手段,並不能區分戰鬥員或是非戰鬥員,對於非戰鬥員所應有之保障與保護來說,經濟戰手段確實是違反應有區分之法理原則。

 dc24d22202e24776a05ef99095654345編按:也門胡賽運動被聯合國定性為恐怖組織,並施以制裁,但好歹他們也是也門抵抗阿拉伯聯軍入侵的主要力量,並控制著北部薩達省及有接近100萬人口,制裁無可奈何地也傷及當地的平民。(圖片來自搜狐網)

 

其次是從比例原則上來看,經濟戰手段所能產生之殺傷與毀壞效應是否相稱?許多原先希望削弱敵方遂行軍事作戰能力之經濟戰措施,會不會因為效應過度強烈,殺傷與毀壞範圍無法適當約束,最後殃及池魚產生過度損害與殺傷,因為此等附帶毀傷過於嚴重,反而讓採取此等經貿封鎖者喪失應有之正當性?

戰場上雖說是刀槍不長眼容易有誤傷,但是刻意去圍困非戰鬥員,透過經濟與商貿封鎖,讓其陷於困境產生不必要之苦痛,向來都是各國遂行戰爭時,極力避免去承擔之道德負債。就戰爭道德性來說,針對區分原則與比例原則,經貿封鎖與金融制裁確實是很難拿捏。

Swift 6966編按:全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英文簡稱SWIFT)其實是全球多個中央銀行與金融機構的共同通訊協定,廣泛用於銀行跨境轉帳及多種金融服務相關的指令通信,令跨國金融交易及清算的成本大幅降低而速度大幅提高。不過該組織容易受到大國的影響,而向個別國家發動制裁,阻礙其金融交流,例如2018年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朗核協議、從新啟動制裁後,該組織也跟隨切斷伊朗金融機構的連接。(圖片來自連結1)

 

再從有效性切入,首先吾人必須承認,當任何國家進入戰爭狀態後,假若因為敵對國家採取經貿制裁與金融封鎖,讓整個社會物資供應秩序大亂之後,必然就會轉換至戰時經濟體制,物資管制補給優先順序通常都是有利於遂行戰鬥之軍事人員,戰時物資匱乏時,非戰鬥員所受到傷害會遠高於遂行軍事戰鬥相關成員。

其次就要指出,經貿與金融封鎖是項慢性絞殺之過程,但若非透過長期嚴密管制封殺,其實是很難達到具體成效。許多國家經貿活動在國際社會受到西方強權長期抵制與封殺,但總是能夠找到突破門道。舉例來說像是古巴、伊朗與北朝鮮多年來都被西方世界所主導之國際經貿市場所孤立封殺,這些國家總是能夠透過轉口貿易或地下金融交易匯兌機制達成交易,從來就未曾因此屈服。

Swift 6A編按:俄國有豐厚的天然資源,又盛產希有金屬、半導材料和核材料,是世界重工和高科技工業的重要材料來源,向其發動經濟戰,代價會相當大。(圖片來自連結) 

 

當出口受阻時,自然就會尋找替代市場,同樣當進口商源被封殺時,若不是尋找替代供應源,就是會尋找替代商品,繼續維持社會運轉。總而言之,要讓經貿封鎖與金融封殺做到堅壁清野地步,其實是相當困難。要讓對手短期陷入困境或許還有可能,但是天長地久時日拖長後,總是會找到破解之道。

然後再來談談反噬性;吾人必須理解到所有經貿抵制與金融封鎖都是在重整經貿體系運作結構與秩序,不可諱言的是軍事戰場上運用武器殺傷對手,基本上是並不存在彈丸飛回來殺傷本身之可能性,但經貿與金融制裁手段是個雙面刃,採取此等經濟戰措施本身亦須付出代價,而且必須審慎精算,能否找到調配與適應方案,來降低此等措施所產生傷害本身之負面效應。

 其實講穿了就是前述所提,封殺對方特定商品出口時,假若確實還有需求,此時就要尋找替代商業供應源或是替代商品。同樣當封鎖敵手所需物資時,就是擺明要扼殺此項需求市場,但為維持本身商品供應體系之生機,就自然要去尋找替代市場,否則砸掉此等生意就是斬斷本身供應體系活路,到最後必然會產生負面效應,這是經濟循環上最基本之供需理則,並不是憑藉著任何政治上主觀意願就可對此視而不見。

thumbs b c 7429948d1d5582e5537452485f5a0fb5編按:古巴自1960年代起即受到美國的經濟制裁與封鎖,自90年代冷戰結束後影響愈來愈大。對古巴的制裁隨美國歷任政府之不同時寬時緊,但同樣令古巴社會經濟陷於停滯超過30年。不過,古巴政府如今依然健在,甚至已成功由卡斯特羅家族轉移至新一代領導層。(圖片來自連結)

 

最後在思考過前述三項性質後,吾人必須注意到,任何運用經貿封鎖或是金融封殺手段,以便遂行經濟戰之決策,必然是要掌握敵手社會對此之反應,其中包括戰爭決策者以及其社會大眾所顯現樣態,兩者有時會有差距,因此必須特別加以區分。就心理反應來說,初期必然會是反應強烈,社會上搶購或是囤積現象或許不可避免,但整個心理衝擊之邊際效應會很快地遞減,最後當對手逐漸完成調適過程後,此等制裁手段就顯不出其所具威力。

P42編按:普京上台之前的90年代,俄國曾經歷一段經濟極度窮困的時期,曾試過通脹2500%/年,且民用物資極度稀缺的時代。有了這方面經驗,西方這樣的經濟制裁是否能讓俄國屈服?頗成疑問。(圖片:Vladimir Filonov/The Moscow Times)

 

但就實質影響來說,卻是完全相反;面對經貿封鎖所產生物資供應中斷,在初期尚能藉由原先儲存物資加以調撥因應,但若是經過相當時日接濟不上時,到某個節點就會自然讓整個作業架構瓦解。這個道理就如同壓斷駱駝脊梁最後一根稻草,所以如何讓整個經濟運作社會運轉體系不要到達崩潰之降伏點,其實就是經濟戰中最重要環結所在。總而言之,經濟戰手段不是能夠短期見效,心理震撼是一回事,但能否真正讓對方屈服又是另一回事!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2-03-18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