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知所從來 方知未來:香港抗戰歷史研究會會長吳軍捷專訪

2022-08-15 15:35:49 最後更新日期:2022-08-15 16:26:55
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編輯部

220815 1香港抗戰歷史研究會會長吳軍捷(《輕新聞》記者攝)

旅港日籍記者——七海,對香港「日佔時期」的歷史深感興趣。2021 年底,他訪問了香港抗戰歷史研究會會長吳軍捷先生,以了解本地民間人士對搶救這段歷史史料的工作、目標及願景。

 

受訪者﹕香港抗戰歷史研究會會長 吳軍捷先生

記者﹕七海

採訪時間﹕2021年10月4日(星期一)下午

採訪地點﹕炮台山

 

記者您是在何時何時出生?您的祖籍和家庭歷史是怎樣的?

吳軍捷﹕我是1941年11月在香港油麻地出生,有一個弟弟,兩個妹妹,後來在廣州讀書。我的家族聽說是在宋末時首次來到香港,在五、六代前才定居香港。我以前的家境不好,在香港做便衣警察的爺爺三十四歲時便病逝,留下我奶奶和幾個子女。

我的父親十六、七歲時和奶奶曾被侵華的日軍抓去當勞工,做「揼石仔」(打石工人),生產出來的碎石是用來作鋪馬路和砌牆的,所以他從小時已對日本的侵佔存有深仇大恨,在餐廳打工時也會在日本軍人的杯中吐口水。

到他十八歲時便去惠陽淡水參加游擊隊,就是東江縱隊司令部的地方,我的叔叔也去了參加國民黨的游擊隊。後來,父親有一次在司令部開會時,在一個香港來的慰問團中看見弟弟,兄弟兩人在戰場上相會。

220815 2吳軍捷(後排左二)與其父親吳柏松(前排左二)的家庭舊照(受訪者提供圖片)

 

記者您是什麼時候開始接觸香港抗戰歷史?

吳軍捷﹕我的父親經常會和老戰友在家裡聚會,談當年戰鬥的事和唱抗日歌,但小時候的我對他們說的客家話都不理解也不感興趣,只是覺得有客人來了,我們能好好吃一頓飯。

我的父親退休後回來香港居住,和老戰友一起組織聯誼會。到我五六十歲的時候,開始陪伴年紀大的父親參加活動,參觀游擊區,漸漸覺得抗戰歷史很值得研究,之後也有機會接觸更多的老戰士與後裔,對抗日的事情了解得比較多。

 

記者您認為游擊隊在歷史上的地位和意義是什麼? 

吳軍捷﹕從數字對比來看,在短短十八天的香港保衛戰中,英軍傷亡人數約3000人,日軍傷亡約2000多人;經過三年零八個月,共產黨游擊隊的傷亡人數有100多人,日偽軍傷亡人數也有100多人。

香港抗日期間的主要戰爭,主攻敵方力量都是由正規部隊執行,反而游擊隊主要是守護如沙頭角等日軍較難侵入的地方,還有海上游擊隊控制海上的交通,斷絕日軍海上運送物資的渠道。

220815 3港九大隊海上中隊作戰用的木船(羅歐鋒攝)

雖然日軍殘暴,但總會有人不怕死。所以游擊隊在戰爭中的意義並不在於能否消滅敵方勢力,而是體現出香港人決不屈服,絕不投降的意志,為人民和軍隊帶來鼓勵和希望。

 

記者香港抗戰歷史研究會樹立的背景是什麼?會員人數是多少,運作如何?是否同時關顧香港抗英的歷史?

吳軍捷﹕在2003至2004年開始,我主要認識的是東江縱隊的老戰士和後裔,所以一開始是較集中關注東江縱隊的歷史。在2007至2008年,我曾主張成立東江縱隊歷史研究會,但認為香港市民不會容易接受,難以把整個抗戰歷史全面和客觀地向大家交代清楚。

我在2015年退休後便成立香港抗戰歷史研究會,目的是進行抗戰歷史資料的搜集和研究,還有歷史精神的宣傳。主要的會員包括戰士後裔和關注抗戰歷史的人,初步人數不多,只有數十個人,而且大部份人的年紀也稍微較大。香港抗戰歷史研究會不是一個嚴謹的團體,不會作會員登記或收取會費,籌備活動的經費也是由會員或熱心人士自願募捐。

 220815 4香港抗戰歷史研究會成員合照(香港抗戰歷史研究會圖片)

 

記者﹕香港人為什麼對英國和日本的殖民統治抱有不同的感情?香港抗戰歷史教育是否同時關顧抗英的歷史?

吳軍捷﹕香港自鴉片戰爭開始就有反抗外來侵略的傳統,抗戰歷史也包括抗英,但是抗英歷史和抗日歷史相比,對香港社會意識形態的影響不是那麼大。而且,抗英的堅決性不是非常強烈,主要集中在新界一帶,亦很快被英國人安撫,這樣的傳統我認為暫時也不必要提起。現時我們從歷史吸取經驗,整體的教育主要是從抗日方面開始。

 

記者研究會現時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吳軍捷﹕研究會目前的方向包括以哲學性的角度研究抗戰歷史,探討其為香港人留下的精神和核心價值,因為抗日戰爭對香港的社會意識,心理影響和歷史發展也較抗英等等的抗爭較大。

我覺得我們也應該把這種歷史以書本以外的方式給予新一代知道,把歷史和現在發生的事結合一起,進行對社會情景的教育,激發新一代對抗戰歷史的情懷,知所從來,方知未來。

 220815 5香港抗戰歷史研究會於2015年舉辦抗戰文化展覽(《輕新聞》圖片)

 

記者﹕研究會現時有什麼長遠目標?近年有什麼專家或機構和香港抗戰歷史研究會合作?

吳軍捷﹕從2015年開始,我們亦開始努力向香港政府和全國政協委員會要求興建抗戰歷史紀念館。現時香港的歷史博物館中抗戰歷史佔不超過一百平方米,抗戰歷史在香港由遠古時代到現時數千萬年的歷史中被淹沒,香港目前為止也沒有由政府興建的抗戰紀念館和紀念碑。當其他國家都有紀念不同的慘案,但我們沒有時,我們怎麼能向後代交代歷史?

我曾與前任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對話,他提議我考慮在香港海防博物館內設立抗戰紀念館,因內裡大部份的展覽都與抗戰有關。但是我不同意他的説法,海防博物館前者是英軍為了保護殖民地而建,主要也是說英軍抗戰的事跡,不包括共產黨抗戰的三年零八個月,那麼海防博物館所謂的「海防」是中國還是英國的海防呢?這樣的話,名不正則言不順。

後來,我與香港歷史博物館和海防博物館的館長開會,相討在明年舉辦港九獨立大隊成立八十周年的紀念活動,還有舉辦和港九大隊、南石頭難民營和中國遠征軍有關的主題展覽。此外,亦希望能長遠考慮在海防博物館附近的炮台和政府用地建造抗戰歷史紀念館,希望在五至十年內能夠達成。

我亦希望短期內能抓緊機會,為老戰兵和抗戰見證人進行口述歷史的記錄,並且把這些故事編緝成為年輕人較喜好的題材或媒介,例如微電影,動漫或YouTube短片,讓他們能留意這段歷史。上星期,有兩名九十多歲的老戰兵原本都是我的採訪對象,但是他們都忽然逝世了,亦不知道剩下多少人,所以這件事情非常迫切。

 220815 6老戰士於抗戰文化展覽接受採訪(《輕新聞》圖片)

記者﹕你對香港二戰有關的戰爭遺跡遭到破壞有什麼看法?在爭取保存方面有沒有得到中國,香港政府或眾籌協助?

吳軍捷﹕我看見內地一直都有很多不同的博物館和遺跡都保存得非常好,但是香港的戰爭遺跡現在基本上也沒有保護,而且未得到大眾的關注。我們也不敢説我們能做到什麼,但希望政府重視後情況能有所改變。

我們有向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爭取成立香港抗戰遺跡的保護專項基金,但是我們也需自己籌錢,希望今年或明年至少籌到100萬。我亦有考慮網上眾籌,但也要想辦法解決不同的法律問題,雖然不知道能籌到多少,但總是要做。

海防博物館能為籌辦活動所作的口述訪問自出經費,但除此以外中國和香港政府暫時也沒有提供資助,我們也曾經要求過無數次了。

 220815 7位於渣甸山的1號機槍堡(維基百科圖片)

 

記者您現在如何看待日本人,日本文化和中日友好?

吳軍捷﹕我覺得日本民族也是個優秀的民族,日本人也比較有文化。尤其是日本近代的歷史發展,對西方文化的吸收和轉化作了不同的貢獻,而且很多方面都是走在中國的前面。

日本民族畢竟在歷史上犯了一個大錯,必須有交代。所謂的交代並不是大家以怨報怨,大家需要認清這段歷史,在歷史之中得到教訓。我們畢竟要共同珍惜生命,珍惜我們的未來,這才是一個正確的態度。

中國和日本有很多東西可以互通互補,如果我們這兩個國家不再發生戰爭,不再敵對的話,應該對我們這個地區長遠的視野和平都有很大的好處。

 

完整採訪片段如下:

發佈於 特稿
By 2022-08-15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