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張競:解析美國終止海射核武巡弋飛彈計畫

2022-11-07 01:09:31 最後更新日期:2022-11-07 11:42:58
張競

中華民國榮民,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入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

960x0編按:美國海軍潛射TLAM-N戰斧核攻擊巡航導彈發射片段。(圖片來自美國海軍)

 

美國國防部於10月27日公布美國最新版《美國國防戰略》(2022 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ncluding the 2022 Nuclear Posture Review and the 2022 Missile Defense Review);其中並同時合併公佈最新版《美國國防戰略》(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與《核武戰備態勢檢討報告》(2022 Nuclear Posture Review)以及《導彈防禦檢討報告》(2022 Missile Defense Review)兩份報告。

其中在《核武戰備態勢檢討報告》內文中,美國拜登政府明確宣布其將終止海射核武巡弋飛彈計畫“Cancel the nuclear-armed Sea-Launched Cruise Missile (SLCM-N) program”,此項政策宣示,總算是將爭辯多年最後變成政治角力之美國海射核武巡弋飛彈發展計畫劃上句點

 

DKLTDZ編按:美國的TLAM-N戰斧核攻擊巡航導彈自冷戰後備存並已於2013年全部退役;相對地可以進行核攻擊的蘇聯潛射巡航導彈RK-10,冷戰後亦已全部換成常規導彈,並於2010年代由3M-54口徑型海基巡航導彈(RK-10發展而來但下單翼改成較短的上單翼,且航電系統全改)所取代(圖片來自結1結2)

 

其實美國在海上軍事儎臺部署巡弋飛彈,作為對陸地攻擊武器已有多年歷史;早在1958年就曾經載4艘傳統潛艦以及1艘核能潛艦上,配備過能夠攜帶核武彈頭,以便實施對地攻擊任務之「獅子星座」(Regulus,海軍型號原為SSM-N-8A,在1964年除役前改成RGM-6)潛射飛彈。日後還曾經在水面艦以及潛艦分別配備過能夠攜帶核武彈頭,對陸地實施核武打擊任務之戰斧(TLAM:Tomahawk Land Attack Missile)巡弋飛彈。

但此次所要終止之海射核武巡弋飛彈計畫,其實是針對2018年版《核武戰備態勢檢討報告》(2018 NPR:Nuclear Posture Review)中所倡議發展配備低當量核武彈頭之海射核武巡弋飛彈(SLCM-N:Nuclear-armed Sea-Launched Cruise Missile)。在2018年所發布之政策文件中,除公開宣稱要籌購前述巡弋飛彈外,還同時宣布要研發編號為W76-2之低當量核武彈頭與該型飛彈配套所需要零組件;整個計畫構想係針對區域性衝突,籌建足以嚇阻對手使用戰術性核武,美軍採取因應行動時所能夠運用之核武選項。

 AM1A0037編按:美國海軍近年開始日益吃緊,出勤率下降,維修不斷拖延,被迫將一些連替代艦都未開始建造的艦艇都先退役,例如提康德列加級多艘艦已退役,但代替的柏克3型只有一艘差不多可海試。這種預算吃緊實使得很多沒那麼重要的武器都須擱置或延期購買。(圖片來自)

 

但是經過過去數年來全球爆發之區域性衝突,特別是在今年2月24日所爆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雙方在戰場上陷入僵局,不斷傳聞俄羅斯將採用戰術核武,而美國開始認真檢討各個核武選項後,發現前述武器系統發展投資計畫,並無法達成預期效益,因此各種終止該項計畫之訊息開始浮現,而美國軍方高層則是紛紛出面表態,其中包括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以及戰略導彈指揮部,都表態支持繼續保留該項核武研發部署計畫,但最後還是被拜登政府果斷終止。

就美國部署設計用來對陸地目標攻擊任務海射核武巡弋飛彈歷史來看,此項研發籌獲計畫最後會被終止,其實早有跡象並不令人意外。美國小布希總統早在1991年就已下令要求卸除所有潛艦兵力上配備核武之戰斧巡弋飛彈,並將其儲存於陸地彈藥庫內;由此就足以證明,當時美國就已經無意在海上儎臺保持此種作戰能力。到2010年時歐巴馬政府更進一步公開宣稱,此等核武實乃重複配置之多餘戰力,因此決定將其完全除役。

US Navy Zumwalt Class Destroyer CPS Hypersonic Missile編按:有時為爭奪資源,美軍各軍種都喜歡推出相約的武器配置,這有機會造成各種架牀疊屋、重覆投資的情況。一個較好例子是海陸空三軍都打算搞高超音速對陸導彈,當中尤以陸軍和空軍的重疊對厲害:試想想如果有多艘潛艇和水面艦都可以裝海軍型CPS,那陸軍搞LRHW中程彈道導彈且要具爭議性的部署到別國領土,是否有必要性?(圖片來自NAVAL NEWS)

 

但是等到川普政府上臺後,針對此等核武選項卻進行翻案,因此才會在2018年版之《核武戰備態勢檢討報告》,直接宣稱將發展新型海射核武巡弋飛彈,以便補足美國因應低當量核武衝突時,可用應對核武選項中之空缺。但此項武器研發計畫經費相當驚人,依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評估,整個研發計畫到2031年前就要耗費100億美金;隨後繼續生產配備至各個海上儎臺,相關改裝經費恐怕更是天文數字。

此項由川普政府所重新倡議之核武研發計畫,其實不斷受到嚴重質疑,特別是美國在低當量核武選項上,已經具有空投之B-61型炸彈以及配備於空射巡弋飛彈上之W-80核武彈頭;就整體核武清單與運用選項來說,美國已經具備領先優勢,實在沒有必要疊床架屋,再去發展同類作戰實力。

US Navy awards General Dynamics option contract for construction of two Columbia class submarines 925 001編按:對於核戰略阻嚇而言,明刀明槍的核阻嚇比模糊的更能發揮「讓對方三思」的作用。美軍大大方方的展示核導彈潛艇計劃、中方直接在衛星眼下施工「打水井」,都是一種具強烈意識的核宣示手段。圖為正處於分段製作階段的哥倫比亞特區級新世代SSBN首艦,預計要到2030年才能正式入役,(圖片來自美國海軍)

 

而且海射核武巡弋飛彈其實對於核武嚇阻戰略來說,更容易產生誤解誤判;特別是從美軍海上儎臺發射巡弋飛彈,究竟是配備傳統彈頭抑或是核武,潛在敵手實在難以區分。特別是美國在應對處理區域性衝突時,經常從海上發射巡弋飛彈實施對地攻擊任務,依據目前所可確認統計數字,從1991年至今,美軍已經從海上發射過至少2200發巡弋飛彈,對陸地上目標進行過戰術打擊任務。

因此美軍內部浮現反對聲浪,認為在海上儎臺部署低當量核武巡弋飛彈,不但是會排擠裝儎配備傳統彈頭巡弋飛彈之可用空間,更會在實際進行對地打擊任務時,有可能讓具有核武實力之敵手,誤判為可能會受到核武攻擊,因此搶先進行核武反擊,最後搞到雙方糊里糊塗地爆發出核武衝突。

DKLTDZ5WsAEXg03編按:發射P-700遠程反艦巡航導彈中的彼德大帝號核動力導彈巡洋艦。參考過去的演習,若蘇聯海軍發射第一、二輪長程反艦導彈都無法擊毀航母戰鬥群,那第三輪發射的很有可能就是配備核彈頭的反艦巡航導彈。不過實際會否這樣操作,還是無法知曉也永遠不會知道。(圖片來自)

 

特別是就美國海軍進駐海外基地來說,許多國家像是紐西蘭或是日本,在根本上就不容許配備核武之美軍艦艇停靠整補,因此若是不將此等立場表明,對於美軍艦艇兵力運用、部署進駐以及維修補給,都會增加很多困擾。所以美國刻意公開宣稱將水面艦艇上之核武部署移除,其實不僅是從軍事上有所考量,更重要是對於盟友必須傳遞此項保證訊息。

所以當美國海軍透過其2023年預算書草案,擺明無異再繼續投注資金發展海射巡弋飛彈時,美國軍備產業體系大概就已經理解,在川普政府時期透過大力遊說,才讓其復活翻案之研發計畫,大概又要踢到鐵板,在民主黨主政下難以為繼。所以遠在10月27日美國政府透過發布《核武戰備態勢檢討報告》正式宣告前,許多另謀發展之因應構想就已經變成華府智庫討論議題。

GAO report Navy overpays for littoral combat ship maintenance編按:近年美國海軍換代計劃中最不順的,要說是「只能飇車、無力大戰」的LCS計劃,不單無法適應已改變的戰略形勢,既消耗大筆資金之餘還面對維修及結構的嚴重問題,甚至出現服役不到十年就退役者。(圖片來自美國海軍,資料來自以下報道)

 

其實讓此項核武研發計畫觸礁最重要原因,還是在於美國多項建軍計畫並不順利,許多投資效益受到檢討,很多新型儎臺性能不符需求,不但讓國防主管機構大失所望,更讓編製後續預算規畫構想難以開口。最重要的是華盛頓觀察其所鎖定之潛在對手,不論是北京抑或是莫斯科,對於美國發展低當量海射核武巡弋飛彈,向來都未曾積極反應產生迴響。就此等讓對手無感之核武系統來說,顯然其戰略嚇阻效益必然相當有限。

民間俗話經常打趣說英雄難過美人關,但真正能夠卡住戰場英雄,讓其無法獲得可用武器,講來講去還是鈔票那一關。拿破崙說過戰爭第一要錢、第二要錢、第三還是要靠錢,還真是非常冷酷現實。中國向來強調富國強兵,國不富確實想強兵都是空話,畢竟兵強馬壯都是要靠銀子砸出來!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2-11-07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