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們
香港輕新聞(Lite News Hong Kong)是一個致力於提供中立報導和獨到評論的網絡平台,成立於2015年9月。我們立足香港,關注全球的政治、時事、經濟、文化和趣聞。
生理上已屆不惑之年,心理上似個弱冠青年。巨嬰性格,愛機械、好工業。
接上篇:【博評】不惑青年:1萬億倒落海 日本研發 SpaceJet 客機失敗原因(上)
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國與國之間的出行受到限制,便加速了本已不怎麼能操作下去的幹線+支線航班出行模式的退潮。A-380、B-747一類的大型幹線客機維護成本高,在沒有充足客源的情況維持定期航班飛行,飛一趟、蝕一趟,哪家航空公司能這樣經營?
所以,在生產了251架之後A-380停產了,空中巴士在2021年12月16日向客戶交付了最後一架A-380。2022年12月6日,波音的第1573 架B-747出廠,生產線關閉。兩款超大型幹線客機都停產了,航空公司也開始提前退役這些客機,最早使用A-380的新加坡航空公司,更在2017年便開始退役A-380。
航空業界20多年前設想的幹線+支線客機的發展佈局,是以兩條腿走路,現在作為一條腿的超大型幹線客機已「截肢」了,另一條腿的支線客機怎麼辦?
需要指出的是,支線客機(Regional Jet)的市場在未提出幹線+支線客機的發展佈局之前已經存在的,對於地廣人稀、地理環境複雜或者有偏遠航線需求的國家而言,她們是需要價格相對低廉、營運成本低、對地面設施要求不高的支線客機執行中短距離的航線。不過,這些國家的經濟水平大多都未有在過去30年的全球化進程中得到很好的發展,加上地面高速交通工具的競爭,這就使得對支線客機的需求並未有如預期般大幅增長。
當「蛋糕」並未能做大,市場又增加後來者來「爭食」的情況下,汰弱留強就成為必然。
在2000年代進入支線客機市場競爭者中,最先投入到市場的加拿大龐巴迪CRJ-700/900/1000系列銷售最為理想,在2020年停產之前共交付了超過920架。龐巴迪本來就是專注於支線客機市場的客機製造商,2020年被空中巴士全面收購之後,退出100座以下支線客機市場,改為製造更大的100-150座支線客機,即A-220系列。
新加入到這個市場的ARJ-21及SSJ-100的訂單分別只有約 200 - 390 架,而且完全依靠中、俄兩國的國內市場來消化。日本的SpaceJet雖然訂單曾達到最多的 470 多架(包括意向訂購),不過不但未能履行2013年交付的承諾,而且屢次出現設計及材料缺陷,令到訂單流失,而更致命的是,單機售價達到5500萬美元的SpaceJet比其他同級競爭對手高出一倍。
若果SpaceJet的訂單沒有流失,以 470 架的銷售規模,項目還是有利可圖,會驅動三菱再投入資金把整個研製流程做完,但當失去市場就無力回天了。
從近10年的民航市場發展趨勢來看,不能否認波音發展B-787這型300座左右長途幹線客機的略策是符合市場需求的,對航空公司而言,省油、節省後勤維護、減省對機場設施的負荷比增加單程載客量更能帶來營利。空中巴士在2010年代初的市場調研中已察覺到這一點,在A-380完成研製後立即投入資金研發與B-787定位相近的A-350。中國商飛正在研製的C-929也是對標B-787與A-350。
噴氣式支線客機則趨大型化,100-150座成為暢銷機型,巴西航空工業(Embraer)的E-Jet已銷售超過1500架,空中巴士收購加拿大龐巴迪後也以原來的CSeries為基礎開發A-220,目前收到的訂單也接近800架。支線客機大型化後,航程已接近A-320/B-737窄體幹線客機,使用彈性顯著提高。
SpaceJet 在2003年立項,到今年終止,整整20年。從以上所述,20年來民航市場已經發生根本性改變,當初設想的100座支線客機已不能適應現今的市場需求。失去了市場,不但再好的技術也無人問津,也令到從市場獲利來反哺技術升級的良性互動關係變得不可能。
SpaceJet 無疑是非常先進的支線客機,它的碳纖維材料使用量是冠絕同級對手的,但它失敗不會是一個特例,它證明了現今任何高技術商品,都不能失去市場。日本的汽車也是技術了得的,省油、耐用、易維修、二手價值高,但當日本汽車緊抱優勢的內燃機技術不放而輕視電動化發展,當電動化汽車時代來臨時,市場會無情地將內燃機汽車推向失敗境地。讀者能想到其他的高技術商品會出現相同情況嗎?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