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石琪﹕消失的中文招牌 流水落花闌珊處

2023-05-15 16:50:38
石琪

香港資深影評人。1964 年開始寫影評至今。

2305157《流水落花》、《燈火闌珊》電影宣傳海報

鄭秀文憑《流水落花》得 2023 年「香港電影金像奬」 影后獎,張艾嘉憑《燈火闌珊》得同年台灣「金馬」 影后獎,都可喜可賀。其實她倆可觀之作甚多,這兩部未必是真正代表作。

印象中,鄭秀文最突出是早期 2000 年與劉德華合演《孤男寡女》,杜琪峰与韋家輝導演,獲「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電影、最佳導演等五項提名,令人驚喜;近年 (2019) 演《花椒之味》更有了成熟感。張艾嘉就早已變化多端,佳作無數。

較少人注意是去年 2022 新冠疫症情緣片《世間有她》,三位女導演李少紅、陳沖、張艾嘉各拍一段。其中「香港篇」是張艾嘉導演,鄭秀文和馮德倫合演。

鄭秀文在《流水落花》勝在改變形象,扮演樸素家庭婦女,長期愛護一個個寄養的「仔女」。我看此片才知道除了領養家庭,也有政府資助的寄養家庭。這題材甚好,只是拍得比較平淡。

《燈火闌珊》亦題材特別而手法平平,特別的是拍攝霓虹光管招牌。這行業曾使香港市容輝煌燦爛,但受政府管制而瀕於消失。——香港現在燈飾仍然不少,但大型霓虹招牌紛紛拆掉,除了光害問題,大概由於很

多招牌廢置失修,有風雨便會掉下傷人。另一原因是中文彷彿被淘汰,七彩發光的中文大招牌不再吃香,英文招牌比較低調,而且改用影像化巨大屏幕,霓虹招牌時代成為歷史了。

妙在這兩個片名保持中文詩詞傳統。「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是李後主名句,「驀然回首,那人郤在,燈火闌珊處」是辛棄疾傑作。

  • 初稿原載2023年4月30日 《明報》 石琪周末專欄「傾偈集」

看了港片《燈火闌珊》後,讀到郭斯恆著作《霓虹黯色——香港街道文化紀錄》,這本三百多頁「巨著」圖文並茂,幾乎是香港霓虹招牌的百科全書。

這好書值得推介,由「理工大學」 設計學院的研究團隊,花幾年時間攝影、記錄香港各地的霓虹招牌,指出霓虹招牌曾是國際注目的香港奇特景觀之一,日本動畫和歐美電影都曾大拍特拍。——還有霓虹簡史:英國首先發明,法國發揚光大。亦有霓虹招牌的製作技術,以及香港幾位從業師傅的簡介,兼有字體書法研究,簡直包羅萬有。

官方2013年估計全港約有十二萬個招牌(包括霓虹),但隨着不斷清拆,霓虹招牌買少見少。我最感興趣是書中大量彩色圖片,保留了正在消失的重要記憶。

可惜此書沒有提及香港近三十年歧視中文,是「霓虹黯色」成因之一,因為輝煌奪目的霓虹招牌,大多數是中文。新世紀香港不少店名「重英輕中」,流行以無中文為榮。

除了招牌和街招廣告,以前街上亦多中文「塗鴉」,最著名是「九龍國皇」曾灶財的墨寶。舊時山野亦多中文題字,往往書法不差,但也有寫得烏哩嗎叉。老一輩行山友都知道,山徑常有「肥佬麥」和「張炳奴」亂寫「到此一遊」,跟曾灶財、南海十三郎同為香港「癲佬」或「癲才」。現在山上塗寫也「重英輕中」,「半唐番之城」 變了走糖的番薯糖水。

  • 初稿原載 2023年5月7日《明報》 石琪周末專欄「傾偈集」

 

原文刊於「石琪影藝談」,本社獲作者授權發表。

發佈於 博評
By 2023-05-15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