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香港輕新聞(Lite News Hong Kong)是一個致力於提供中立報導和獨到評論的網絡平台,成立於2015年9月。我們立足香港,關注全球的政治、時事、經濟、文化和趣聞。
香港資深影評人。1964 年開始寫影評至今。
比起其他版本,川劇《白蛇傳》頗多與眾不同的獨特之處。其中一大特色,在於青蛇精原是雄性,現身為勇武陽剛男子漢,愛上雌性白蛇精,約定比武決勝負,得勝就娶她,落敗便做她的奴僕。結果青蛇輸了,但男女不便同行,他就化身女性,成為追隨白蛇白素貞的小青。
數十年前初看印象深刻,上月尾看「中國戲曲節2023」的川劇《白蛇傳》,難免少了當年的驚喜,但保持眾多特色。青蛇出現雌雄兩種化身,小青是妙趣小丫環,武打時恢復雄赳赳男性,由硬橋硬馬的武生飾演。白蛇由花旦劉誼演前段文戲,武旦周婷演後段武戲。
今次川劇《白蛇傳》照舊豐富多采,未夠理想的是白蛇青蛇比武場面太簡單,全無高手對決的魔幻感。白蛇當然優美多情,但她痴愛的許仙浪漫感不足,性格又拖泥帶水。白蛇飲了雄黃酒後打回原形,嚇死許仙,舞台上亦不見蛇形,缺乏驚人效果。
其實戲曲傳統也有魔術戲法(中國魔術曾經揚威歐美,也有西洋魔術師扮中國人表演),加上現在的舞台特效,應可設計到白素貞變身蛇形。意念上亦可進一步發揮青蛇雌雄雙性的變化,他/她對白蛇既有異性愛又有同性戀的微妙關係,還有青蛇對許仙有妒忌憎恨之心,亦可能有情色欲望。李碧華小說《青蛇》和徐克改編的電影,就把青蛇刻劃得相當複雜。
當晚下半場以武戲為主,白蛇為救許仙而去盜仙草,武旦沒有像京劇大打出手大踢花槍,可觀的是飛舞和軟體動作。到了水漫金山,蝦兵蟹將和蚌貝美人大戰天兵神將,熱熱鬧鬧。最受觀眾歡迎是變臉絕技,的確變化多端,大獲掌聲。
今次水漫金山未分勝負便完場,其實只是《白蛇傳》漫長故事的前半,而且簡化。較早前「戲曲節」開幕的京劇,包括《金山寺‧斷橋‧雷峰塔》,選取後半故事的三個折子戲,最後是白蛇與許仙所生兒子仕林長大中狀元,到雷峰塔祭母,即粵劇的「仕林祭塔」。
上星期五又往葵青劇院看了浙江婺劇《白蛇傳》,新編濃縮簡化為兩個半小時。開始是白素貞與許仙在西湖雨中邂逅定情,接着結婚懷孕,端午飲雄黃酒驚變,然後崑崙山盜仙草,水漫金山。白素貞落敗後逃到西湖斷橋,與許仙重聚,大團圓結局。這版本刪掉白蛇被鎮壓於雷峰塔下,以及後來兒子仕林祭塔。
觀感這晚婺劇《白蛇傳》前半麻麻,端午驚變亦沒有現出蛇形。幸而後半武戲精采。水漫金山並無蝦兵蟹將和天兵神將,但青蛇大戰僧陣好看。更佳是斷橋重聚,青蛇怒責許仙薄倖,揮雙劍要殺死他,白蛇極力阻攔。
楊霞雲飾演小青,施展一級刀馬旦身手,級數高過演白蛇的花旦陳麗俐,顯出性格剛烈痛快,以及高難度武打動作。——樓勝飾演許仙,雖然是軟弱小男人,然而樓勝文戲武做,亦以高難度動作表演閃縮仆跌翻滾,原來身手不凡,與小青配合極佳。難怪婺劇斷橋一折,被譽為「天下第一橋」!獲得全院滿座的觀眾拍爛手掌。
這版本另一優點,是由美女舞蹈組用扇舞來象徵西湖美景。到了水漫金山,她們則揮舞水旗象徵洪水(中國傳統的綢帶舞,亦像波浪滾滾 )。小青用水旗迎戰大翻跟斗的武師們,亦配合出色。還有舞龍,武師們有橫有直組成「人龍」,也奇異。
中華各地戲曲的《白蛇傳》版本很多,足本很長,現在演出往往大為濃縮。影視版本亦多,幾十集的電視劇最能詳細描述和加料發揮,變化多端,據說確有長期受歡迎的佳作。但我不是電視劇迷,這方面無資格談論。
有趣的是,半世紀前1972年,歌星潘迪華監製和主演香港首個原創音樂劇《白娘娘》,改編白蛇傳,顧嘉煇作曲、盧景文導演,鮑立演許仙、森森演小青、喬宏演法海,演出六十場。似乎用國語,賣座平平,潘迪華虧本了。八十年代汪明荃、羅文再合演粵語音樂劇《白蛇傳》,米雪演小青,盧海鵬演法海。這兩個舞台音樂劇,我都沒有看過。
電影方面,早在默片時代,上海便拍了《義妖白蛇傳》三集。後來香港、台灣、大陸拍過很多版本。現在較多人記得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徐克攝製李碧華原著的《青蛇》,王祖賢演白蛇,張曼玉演青蛇,吳興國演許仙,趙文卓演法海。然後2011年程小東導演《白蛇傳奇》,以李連杰飾演「法海和尚」為主角,黃聖依演白蛇,蔡卓妍演青蛇,林峰演許仙,還有徐若瑄、楊千嬅、杜汶澤等合演。
奇在2021年內地拍出首部4K全景粵劇電影《白蛇傳‧情》,由 “廣東粵劇院” 與 “珠江電影集團” 合作,採用華麗的魔幻映像。
說起來,《白蛇傳》故事也曾風行日本,早已拍過動畫和劇情片。1956年《白夫人の妖戀》是「東寶」與香港「邵氏」合拍,豐田四郎導演,山口淑子(李香蘭)演白蛇,池部良演許仙,八千草薰演小青,服飾和景物完全中國式。香港公映片名就是《白蛇傳》。
更重要是1953年溝口健二導演名作《雨月物語》,得「威尼斯影展」最佳導演銀獅獎。這部世界級經典黑白古裝片,取材十八世紀 上田秋成的志怪故事集《雨月物語》其中兩個故事:「淺茅之宿」和「蛇性之婬」,後者把明朝《警世通言》之「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改為日本怪談。
實際上,溝口健二 並不忠於上田秋成原作,而是重新創作,描述日本古代戰亂時期 農村兩對貧窮夫妻的故事。森雅之飾演男主角燒窰製作陶瓷,離家出城販賣,與神秘貴婦發生情緣,被法師揭發他中邪着魔。京町子飾演貴婦並非蛇精,而是女鬼,等於把《白蛇傳》改為《倩女幽魂》,華宅實為廢墟。
《雨月物語》電影充滿亂世寫實感,人鬼戀則拍出古色古香的幽異高雅格調。
順便提提1999年大島渚導演的最後作品《御法度》,與《白蛇傳》無關,這是十分優異的同性戀武俠片。松田龍平飾演美少年劍客,加入「新選組」武裝集團,他的美貌引起其他劍客紛紛着迷,為他勾心鬥角。這美少年又像狐狸精,暗殺了一個個男情人。大島渚顯出真正大師法度,把「劍道」和「男色」都拍得很出色。
妙在《御法度》提及上田秋成《雨月物語》中的「菊花之約」故事,改編中國《喻世明言》之「范巨卿雞黍死生交」:兩好友約定重陽共聚賞菊,但其中一人回鄉被拘禁,於是自殺變鬼魂赴約。片中北野武說此乃同性情侶故事,超出友情。
古時「同性戀」和「雙性戀」在亞洲很普通,《聊齋誌異》之「俠女」故事,男主角就是雙性戀,愛上鄰居俠女,又與白狐化身的美少年發生關係;俠女終於殲滅了這個男性狐狸精。——1971年胡金銓拍成武俠經典片《俠女》,把男狐狸精改為明朝鎮壓異己的東廠錦衣衛,刪除了原著的同性戀。
本文東拉西扯,古今中外,總之白蛇精、狐狸精、倩女幽魂等鬼怪,還有馬騮精孫悟空,無論是善是惡,都充滿傳奇吸引力,可以引起不少聯想。
原文刊於「石琪影藝談」,本社獲作者授權發表。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