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香港輕新聞(Lite News Hong Kong)是一個致力於提供中立報導和獨到評論的網絡平台,成立於2015年9月。我們立足香港,關注全球的政治、時事、經濟、文化和趣聞。
評論員,關注戰略問題、軍事歷史、軍事裝備。
圖片來源:漁護署香港生物多樣性資訊站。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9 月 18 日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揭示,我們身處的地球正處於第六次大規模生物滅絕的過程之中。與前五次生物滅絕不同,這次是由單一物種——人類——的過度生長引起的,人類行為正在將「生命之樹」的整個分支推向滅絕的邊緣。研究人員稱,由於人類活動,生物物種滅絕的速度比平均水平高出 35 倍。這進一步證明地球歷史上的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正在進行,而且還在加速。
刊於 PNAS 網站的研究報告擷圖。
該研究從過去的古生物考古中整理出一個背景滅絕率,指出在人類出現之前的數百萬年裡,脊椎類動物的背景滅絕率(background generic extinction rate)推算為每 100 年每 10000 個「屬」滅絕 0.75 個「屬」。
目前,脊椎動物約有 5,418 個「屬」,因此,如果目前的「屬」滅絕率與背景滅絕率相似,應該是每 100 年在 5,418 個「屬」中有 0.4 個「屬」滅絕。在這個速率下,應該在大約 250 年有一種脊椎動物「屬」滅絕,即在過去 500 年內應該只有 2 個「屬」滅絕。
圖表顯示脊椎動物的背景滅絕率(PNAS網站圖片)
然而,研究團隊發現,當前實際的滅絕率遠高於背景滅絕率。研究稱,自公元 1500 年至 2022 年人類有觀察紀錄的這 500 年內,有 73 個「屬」的脊椎動物,包括哺乳類、鳥類、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已經滅絕,其中大多數滅絕發生在過去的 200 年內。鳥類總體上消失的「屬」最多,達到 44 個,其次是哺乳類;此外,還有 10 個「科」和 2 個「目」的生物滅絕。
已有 73 個脊椎動物「屬」滅絕,而不是背景滅絕率預期的 2 個「屬」,這表明觀測到的滅絕比率比過去幾百萬年普遍存在的背景比率高出 35 倍。若按照背景滅絕率,73 個脊椎動物「屬」要全部滅絕,應該需要大約 18,000 年的時間。
研究還表明,至少 1/3 的已知脊椎動物的數量正在下降,並被擠壓到越來越小的生態系統中。例如在 20 世紀初,全球有大約 1000 萬頭大象,而今天只有約 45 萬頭。儘管人類只佔地球生物量的 0.01%,但目前已佔現存哺乳動物總數的 36%,而人類飼養的牲畜佔到了哺乳動物總量的 60%,剩下僅 4% 的才是野生哺乳動物。
此外,消失的物種中也有些鮮為人知的生物,例如澳大利亞的胃蛙,它們吞下受精卵並在胃中孵化。它們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滅絕。胃蛙在吞下胚胎後必須關閉胃酸分泌,研究人員認為,該「屬」動物本可幫助人們研究胃酸倒流和相關癌症,但它們的滅絕終止了這種可能性。
科學家指出,地球生物演化史上共發生過五次生物大滅絕,多是由地外天體或極端的地質劇變造成的,而正在發生的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是首次由單一物種造成的滅絕,也就是完全由人類造成的。
在生物學上,物種的分類由界、門、綱、目、科、屬、種來劃分。以人類及其近親物種猩猩的分類為例,兩者均是靈長「目」人「科」,從「屬」和「種」才拆出分支。又例如狗與狼,他們均是食肉「目」、犬「科」、犬「屬」,到「種」才拆分狗和狼,若果犬「屬」滅絕,即代表地球上的所有狗和狼都滅絕,若犬「科」滅絕,即代表除狗和狼外,狐、狸、豺、非洲野狗等均滅絕,可想而知當中有多少物種滅絕;而就在過去的 500 年裡,已有 10 個「科」的生物滅絕。
由於一般滅絕和滅絕風險而導致生命之樹被毀壞的簡單示意圖。樹的下半部描繪為枯枝,顯示的是已滅絕屬的例子,上半部顯示的是瀕臨滅絕的屬的例子。(圖片來源:Marco Antonio Pineda)。
若以生命樹來形容,如果一根較小的「樹枝」(一個物種)脫落,附近的樹枝可相對較快地生長出分支,以填補空白。在這種情況下,地球上的物種多樣性或多或少保持穩定。但當整根大的「樹枝」(屬)脫落時,就會在樹冠上留下一個巨大的洞,即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可能需要 1500 萬至 2000 萬年的時間才能通過物種形成的進化過程「再生」。
研究指出,目前的狀況不僅是單一物種的滅絕,而是整個「屬」,即「種」和「科」之間的分類級別消失。消失的「屬」代表著一扇關閉的門。當它們消失時,獨特的進化路徑將永遠消失,使生命之樹「殘缺不全」。
為了避免或減輕物種滅絕帶來的影響,研究人員呼籲要關注和保護最具生物多樣性的熱帶雨林。未來 20 年發生的事情很可能決定著生物多樣性和人類的未來。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