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香港輕新聞(Lite News Hong Kong)是一個致力於提供中立報導和獨到評論的網絡平台,成立於2015年9月。我們立足香港,關注全球的政治、時事、經濟、文化和趣聞。
香港輕新聞特邀軍事評論員
編按:阿薩旅武裝分子首次利用滑翔傘降,滲透以軍的防線再攻擊較後方的基地。(片段截圖)
10月6日,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宣佈,為了報復四個月前以色列軍方對阿克薩清真寺的軍事行動,發起代號「阿克薩洪水」的行動。7日清晨,哈馬斯從加沙地帶向以色列發起近年來最大規模火箭彈襲擊。與此同時,大批巴勒斯坦武裝人員分多路從空中和地面潛入以色列境內,在多個地點發起襲擊,配合行動。編按:在邊界被擊中癱瘓後,被武裝分子放火燒毀的梅卡瓦IV M型戰車。(片段截圖)
越維打擊
說到降維打擊,大家都好理解,那是實力超然地碾壓對手,以色列在中東就是這樣的存在。加上多年的武力鎮壓和高壓態勢,與之抗衡的巴勒斯坦武裝勢力完全不在同一水準。而哈馬斯這次行動,確是實力不如對方,卻部署周密地叫板「中東小霸王」,如此看可算是越維打擊。
今次哈馬斯的襲擊,算是簡裝版的陸空軍協同作戰:先是一輪飽和式火箭彈攻擊,地面先頭部隊爆破炸開加沙的隔離牆,陸軍隨即兩兩一組搭摩托車沖進以軍駐紮地,重點搗毀以軍坦克和裝甲車。密集的炮火掩護下,1000余名哈馬斯成員,乘坐動力傘飄向以軍軍營,隨行的無人機炸毀以軍的空中監視點。哈馬斯這次的行動非常順利,特別是地面人員對以色列軍事目標的突襲很成功,甚至連以色列「加沙師」的師長都被擒獲,用勢如破竹來形容都不為過。
編按:首兩天的攻勢,以方的傷亡不少,更令人驚訝的是不單有將領被俘,甚至有多名校級高級軍官殉職,由於以軍編制普遍是旅,師在平時更像是指揮部,野戰部隊的最高級別軍官就是中校 / 上校。到現時為止我們仍不知道為何那麼多校級軍官殉職,這究竟代表以軍防備嚴重鬆弛,還是以軍質素已大不如冷戰時期?(網絡圖片)
以色列面對哈馬斯的大舉進攻,表現卻猶如一群菜鳥,毫無中東百戰雄師的架勢。據初步統計,以色列傷亡超過1000人,這是近70年來以方最慘重的傷亡。以色列是個全民皆兵、舉國備戰的國家,而且擁有號稱世界第三情報機構「摩薩德」,整個中東各種情報和資訊都在其掌控之下。以往在哈馬斯面前,以色列簡直就是無敵的存在。但這次角色互換,哈馬斯變身成大衛,以色列人反而成為巨人歌利亞。
從「阿克薩洪水行動」來看,哈馬斯的進攻時間也是精心挑選的,襲擊時機10月7日,適逢猶太人的多個重要日子。首先,這一天恰逢贖罪日戰爭50周年之際。其次,當天又是週六,這也是猶太教義中一周的安息日,人們在這天無需工作,甚至不能使用電話。此外,當天恰逢猶太人為紀念當年摩西率領猶太人出走埃及,進入迦南前40年的帳篷生活而設立的住棚節的結束日,在這天猶太教徒們還要舉行相關的紀念活動。
編按:阿薩旅武裝分子和以軍於奧特夫軍事基地的槍戰過程中,造成以軍相當大傷亡。圖為武裝分子和以軍槍戰的場面。基地的以軍主要是服役兵和合同兵,服役兵的槍戰水平似乎比較......(片段擷圖)
顯然,襲擊者就是利用以色列邊防部隊放鬆警惕的機會,全力以赴給予重創。一如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埃及利用贖罪日和週末對以色列發起的突襲一樣,哈馬斯這次瞞天過海做得非常成功,當時整個加沙地區的以軍基本毫無防備。
師出有名
哈馬斯宣佈這次對以色列的行動,是出於半年前以色列侵犯他們的聖地阿克薩清真寺的報復。在伊斯蘭世界中,為了宗教聖地作戰時很有號召力的。在今年4月5日淩晨,當天正值時值穆斯林齋月和猶太人逾越節,按慣例阿克薩清真寺在穆斯林做完齋月的禮拜後,輪到猶太教徒去做逾越節的儀式。
當天衝突前,哈馬斯呼籲前往阿克薩清真寺做禮拜的穆斯林做完禮拜後不要出來,以阻止猶太極端分子試圖在聖殿山為逾越節獻上山羊。於是就爆發了以色列警方和穆斯林的衝突。隨後事態進一步升級,以色列警方使用催淚瓦斯和橡膠子彈驅散現場穆斯林,並逮捕超過350名巴勒斯坦人。
編按:約旦河西岸由法塔克派控制的情況亦只能用堪虞來形容,就算已走妥協緩和路線,但仍是不斷給猶太人滲透,巴人很容易就因小爭執而被以軍射擊。 該區一星期前開始累計至今,已有45人死於以軍鎮壓。(網絡圖片)
表面上看這次似乎是哈馬斯在挑事,拒絕猶太教徒去做逾越節的儀式,但細數原因,巴勒斯坦當局和哈馬斯也絕非無理取鬧。雖然猶太教徒一直堅稱阿克薩為「聖殿山」,認為阿克薩清真寺地下是猶太神廟,但是此前聯合國通過的決議,就明確寫明阿克薩清真寺永遠屬於穆斯林,因此以色列當局絕對無權對人們的禮拜時間強加限制。
在此次清真寺衝突後,位於加沙地帶的哈馬斯武裝分子向以色列南部發射火箭彈作為報復。很快以色列對加沙地帶發動空襲,以色列陸軍坦克也向加沙地帶南部的哈馬斯陣地發起猛烈炮擊。在高壓的武裝下,哈馬斯似乎沒有招架之功,但在暗裡卻一直策劃更強烈的報復。
以軍開首幾天的戰甲車損失出乎意料的多,其實也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當中有一部分是直接被拋棄的。(網絡圖片)
武力鬆懈
無可否認,今次以色列軍方的應急能力相當「水皮」,尤其是之前聞名天下號稱世界三強的情報系統,對哈馬斯大規模的武裝準備竟絲毫未察覺,歸根結底還是錢作怪。
這幾年全球經濟下滑,以色列也受到很大的影響,國民經濟水準持續低迷。近幾年,內塔尼亞胡政府多次提出制度改革和機構重組的措施,本質就是壓縮開支,而為了國家的安全只能維護其龐大的軍隊實力,而在無法減少軍隊數量的情況下,只好把刀伸向其他部門。
編按:事實上,如同世界各地陸軍2000-10年代以來都實施軍事體系改革,以色列在2010年代早期都大幅精簡指揮與後勤編制,甚至連常備軍都有所削減,軍費佔GDP的比重也由十年前的5.6下跌至2022年的4.5,有可能無法應付這麼大規模的城鎮戰;另外,有點詭異的是,現時幾乎所有片段都見不到以色列陸軍使用無人機輔助作戰的片段。(圖片來自連結)
這幾年以色列的情報部門是受影響最大的政府機構。內塔尼亞胡通過多次的合併以及重組,已經把「摩薩德」和以軍的情報人員減到最低的數量。要人沒人,要錢沒錢,情報工作中大量的重要支柱受到嚴重削弱,摩薩德這次是真的玩不轉了。
這次哈馬斯的進攻看似是偶然事件,但2007年以來,哈馬斯和以色列的衝突每過幾年就會發生一次。2014年衝突的規模與今次不相上下,只是今次衝突烈度更強。但目前行動暫時還是以哈馬斯以及巴勒斯坦當局和以色列的交火為主,還遠不及此前幾次中東戰爭的級別。
編按:為進行攻入加沙地帶的預備工作,以色列已利用各種空軍力量,甚至由陸軍直接發射白磷彈摧毀市區並打擊哈馬斯,但這種接近無差別攻擊(甚至聯合國倉庫都被摧毀),用意其實十分明顯……(網絡圖片)
短期看,以色列對耶路撒冷的挑釁,以及以軍方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是本次事件的重要原因。但亡國滅族的仇恨,無法消弭的宗教紛爭,外圍勢力的幹預等多重因素的累加,使得這裡永無寧日。
今次襲擊以色列雖然短時間吃了虧,但中東小霸王絕非浪得虛名。僅一天的時間,以色列就打死了1000多名入侵的哈馬斯成員,隨後對加沙的巴勒斯坦人聚居地斷水斷電斷糧,並開始進行無差別的轟炸。戰事後續發展,還需觀察以色列是否能摧毀哈馬斯生產基地、哈馬斯是否有反擊能力、雙方是否會交換人質,以及是否有其他國家以國家武裝力量的形式捲入。
編按:把城市炸得稀巴爛,對平民區實施無差別攻擊,不只把城毀爛得阻礙進攻,所造成的對民眾的人為災難都會令自己在國際上受到強大壓力,對作戰反而不利……究竟以軍現在是準備流出巨量鮮血以毀滅並佔領整個加沙,還是純粹不知怎樣處理死局而發洩濫炸,這完全是個問號……(網絡圖片)
尤其是如有大國下場參戰的話,整個中東的格局必然會亂成一鍋粥,這也是哈馬斯策劃這次行動的一個目的。多年來哈馬斯總是憑一己之力跟以色列戰鬥,現在隨著伊朗和沙特的關係正常化,伊斯蘭世界有重新聯合的趨勢。在這個大趨勢下,哈馬斯主動挑起和以色列的衝突,可以讓伊斯蘭世界重拾對抗猶太復國主義的決心,也可以為巴勒斯坦帶來更多伊斯蘭國家的支持,這才是「阿克薩洪水行動」真正的方向。
編按:為壓制可能出兵協助巴人的阿拉伯國家 / 伊朗等,美國海軍連未完全形成戰力(還未能搭載F-35C)的福特號航母打擊群前出東地中海;另一個航母打擊群艾森豪威爾號航空母艦亦剛剛由東岸出發,明顯想要阻嚇周邊國家一切對巴人的軍事支援
果然,為阻止伊朗外長的到訪,12日以色列炸毀了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的機場跑道,敘利亞和黎巴嫩聯合也聯合向以色列發動進攻。14日,伊朗外長則取道黎巴嫩進入敘利亞,阿拉伯國家聯盟也發聲譴責以色列的非人道行徑。美國的「福特號」航母戰鬥群也駛入地中海東部,中東地區劍拔弩張之勢,已然形成。
美軍的迅速反應是一如所料,因為中東亂局會破壞美國籍俄烏戰事拖垮歐洲的計劃。更重要的是,伊斯蘭國家一旦重新團結起來群毆以色列,全球油價絕對會飛漲。長期來看,美國苦心打造的美元石油體系就有可能崩潰,短期來看,也將會間接打破美國目前暴利加息的政策,令美國的經濟更加雪上加霜。
編按:正在加沙外圍「備戰」的以色列軍裝甲部隊,竟然也用上此前被西方軍事觀察家嘲笑的頂棚。事實證明這對於攻頂彈葯效果一般,但對於更無孔不入的FPV(改裝過可裝彈葯的四翼無人機)還是比較有效果。(Picture source Twitter account @bayraktar_1love)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