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Pklok﹕加強本港文創產業助興經濟

2023-10-18 15:47:53
pklok

修讀新聞傳播系學生,未曾有一股改變世界的作氣,但寄望以所知所能分享自己看法,或許不是見解獨到,仍盼我的文字與聲音在社會中可有一番作為。

2310184陳茂波 Paul M.P. Chan FB 圖片

自年中世衛宣佈解除全球衛生緊急狀況,意味了COVID19的威脅不再,全球需要復常,香港也不例外。港府正全力振興夜經濟,推出一系列「香港夜繽紛」的活動,加上剛過去的中秋和國慶長假期,不少市民和遊客走出來消費,使當局對夜繽紛的效益更為重視,和成為振興夜經濟的參考。

然而,目前眾多夜繽紛的活動僅能收短期之效,當新鮮感一過,莫說遊客,甚至本地市民也感沉悶,寧願到別處消費。因此,香港需加強本地的文創產業,在國際市場中塑造獨特的形象和文化,以強勁的軟實力吸引更多客源,和使本地市民增加歸屬感,願意留港消費才是長遠之計。

短期難免「塘水滾塘魚」

三年疫情的生活,大部分市民都習慣依賴網上生活,包括消費和與人接觸。因此,大部分市民即使復常後,下班後都未必選擇外出消遣,令主打經營晚上生意的商戶叫苦連天,也影響香港整體經濟。

適逢早前長週末的到來,港府合理地傾巢而出,用現行的文娛活動和大型商戶的力量,推出既「留客」又「吸客」的活動,如康文署轄下的展覽館增設晚間體驗活動、連繫全港近八成的戲院推夜場優惠、大肆宣傳灣仔「海濱藝遊坊」和推動廟街夜市活動等。這些活動可謂對當局來說,最手到拿來和最快見效的刺激經濟手段。的確,難免會惹來「塘水滾塘魚」的質疑,宣傳的廣度難以達至增加客源的目標。所以,振興夜經濟必然是長遠工作,理順現行的配套,方能做出「好成績」。

長遠促進文創產業 邀創作人輪流助陣

香港的文創產業應朝向「培育」和「開放」為原則,有助本地軟實力的發展。「培育」方面,趁港府普及大專教育的成功,應增加有關課程的資助,發掘更多「術」科生,激活香港創新能力; 「開放」是包括空間和機會。如再碰上特別的日子或長假期,政府可預先增設臨時攤位,在全港不同區域搭建市集,凝聚遊人帶旺各區。同時,為打造濃厚的人文氛圍,當局在指定地方,讓有志表演的人士發揮所長,令整體的夜市更見五光十色。

再者,政府近年不斷地資助本土電影產業,目的提升本土電影水平及推廣歷史文化。港府可邀請受資助的電影創作人或演員任年度宣傳大使,不但吸引本土戲迷到戲院觀看,帶動周邊產品,也可透過宣傳大使,推銷本土作品至海外市場,塑造文化之都形象,有助開拓客源。

總括而言,我們不能單憑十月長假期判斷夜繽紛的成效,因為宣傳的成效和市民的習慣需要時間的消化。與此同時,港府宜檢視本土優勢,如筆者所提及,發展文創產業,利用現今大專教育的雄厚力量,推動長遠的經濟發展,既強化國際都會形象,也可提供平台,增加新一代對本地歸屬感,挽留年輕人才。

發佈於 博評
By 2023-10-18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