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香港輕新聞(Lite News Hong Kong)是一個致力於提供中立報導和獨到評論的網絡平台,成立於2015年9月。我們立足香港,關注全球的政治、時事、經濟、文化和趣聞。
中華民國榮民,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入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
編按:由於以軍使用大量500至1000磅的JDAM等GPS制導炸彈「洗街」,即使他們「聲稱」目標是哈馬施組織並進行精確轟炸,故意造成的附帶傷害仍相當可怕,況且,聲稱歸聲稱,又有誰知道是否真的?(網絡圖片)
全球動亂四起,世界並不安寧,戰爭為人間常態,但也確實是面照妖鏡,透過真槍實彈戰場拚殺,不但檢驗出各方軍備實力與部隊戰力,更讓國家道德水準露出原形。
過去兩年來,因為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升高其與烏克蘭之衝突程度,採取大規模全面入侵行動,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焦點。但在今年10月7日,以加薩走廊為根據地之巴勒斯坦軍事武裝組織哈瑪斯,對以色列發動武裝攻擊行動,隨即雙方展開激烈衝突,讓全球焦點轉移至中東未來情勢發展。
回顧這段時間內,美國在俄烏衝突升級後,發動西方世界針對俄羅斯,分別採取經貿抵制、金融杯葛、技術封殺與活動排除等不同手段,希望從多個戰線上對莫斯科施壓,同時更公開夥同盟國對基輔提供軍事與經濟援助,更威脅各方不得援助或支持俄羅斯,期能壓迫莫斯科,依據西方所提條件迫其就範。
反過頭來,當哈瑪斯與以色列發生衝突後,華盛頓立即宣布全力支持以色列,除立即表態將提供軍備支援外,更順勢調整兵力部署,派遣航艦打擊群至地中海東部海域待命警戒,以便嚇阻其他中東國家或是武裝勢力涉入衝突,對此毫不保留地表達立場。美國維護以色列甚至到達甘冒天下之大不諱,依據其於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地位,運用決議案否決權,阻止兩個分別由俄羅斯與巴西所提出之決議草案,因此受到國際社會強烈批評聲浪。
編按:美國在衝突初起時即已大舉無條件支援以色列,包括大批及後用於猛烈轟炸加沙一切建築物的JDAM,並派出兩個航母戰鬥群支持以色列的「反擊」。(圖片來自片段截圖及網絡圖片)
但平心而論,前述草案論述內容與要求重點,確實存在爭議;但就國際道義與法理基本原則來說,美國應當尊重各方觀點,並且妥善說明本身立場,在未能充分溝通與斡旋下,最後在安理會投票中攤牌,只能說美國外交戰線上並未討得任何便宜。
其實媒體並未注意到,在美國否決俄羅斯與巴西提案後,美國與俄羅斯在25日又在分別各自提案,但亦都遭致否決。雙方在提案中爭議焦點在於北京與莫斯科反對華盛頓提案中未要求雙方全面停火,而華盛頓與倫敦則是站在同個陣線,高調指責莫斯科提案未曾經過充分協商,同時在論述中亦未顯現完整事實真相。
平心而論,哈瑪斯率先發動攻擊行動,並且曾經攻擊非軍事目標,並且亦確實綁架平民劫持人質,希望作為談判籌碼,這都是讓哈瑪斯理虧之處。誠然哈瑪斯此等作為被貼上恐怖攻擊行動標籤,但最值得注意之處則是以色列其實亦未因此獲得佔據道德制高點地位。
編按:三星期對於當地的地毯式轟炸,已造成超過8000人死亡,造成嚴重平民傷亡與破壞,才是今天以色列在國際上受嚴厲譴責的主因。(圖片來自連結)
此因內唐亞胡政府對於加薩走廊所採取隔離封鎖政策,就人道主義標準來說,亦是絕對不及格。因此在雙方都非完全清白狀況下,國際社會各自選邊支持,究竟是基於理性思考,抑或是完全被感性驅使,或許更是值得吾人思考。而更深層觀察與探討重點,則是全球新冷戰態勢是否透過此種提案逐漸浮現?
特別是當聯合國大會在10月26日召開緊急會議,經過193個會員國集會討論,並在27日以121贊成、44票棄權以及14票反對之投票結果,跨越投票國三分之二門檻,以絕對多數聲勢通過決議,要求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武裝團體哈瑪斯立即人道主義停火,讓援助物資進入加薩走廊並保護平民。
編按:支持巴人國家主要來自非西方國家,但西方國家自己都對是否完全支持以色列抱有很大懷疑;另方面以色列駐聯合國大使在控訴方面亦相當具進攻性,且對於不願嚴厲指責巴人恐怖主義的國家猛烈攻擊,以至在發言上與中國大使針鋒相對於,出現即使在會員國大會上也相當罕見的緊張氣紛。(圖片來自騰訊網)
此項投票結果其實曝露出西方國家對於評斷以色列與哈瑪斯衝突,其實意見相當分歧;儘管美國與以色列都對決議案未曾點名整個事件爆發元凶有所批評,同時加拿大曾經另外提出修正案,建議在本文中加上譴責哈瑪斯發動恐怖攻擊行動,並且呼籲應釋放挾持人質等論述文字,但僅獲88票贊成、55票反對以及23票棄權,因此未能通過該修正案。由此可以看出整個國際社會輿論關切重點,其實是與西方國家立場存在嚴重落差。
從以色列應對情勢所採取各項軍事作為來看,其實不但以色列軍事優勢所向無敵神話完全破滅,假若認真說起來,內唐亞胡總理本人更應感到羞愧。假若回顧其在以色列政壇起家所憑藉之政治資本,其實就是仰仗著1976年7月4日以色列反劫機解救人質之恩德比作戰行動(Operation Entebbe;希伯來語:מבצע אנטבה)中,其兄長約納坦.內唐亞胡(Yonatan "Yoni" Netanyahu;希伯來語:יונתן "יוני" נתניהו)英勇捐軀,但卻成功達成任務,並且未曾讓任何無辜平民因此受到傷亡;以色列日後還將此項軍事行動重新命名為「約納坦作戰行動」(Operation Yonatan)。
編按:約納坦行動事實上也是一種對恐怖主義(劫機)的反擊,但因為處理上相當迅速,而且造成的次生傷亡很少,使以色列能站穩道德高地,和現在的自衛明顯過當助不惜大量殺傷巴人相比,簡直不可同日而語。(圖片來自維基百科及連結2)
對照目前以色列國防軍對加薩走廊所採取軍事報復行動來說,不論是軍事作戰計劃作為與實際行動水準大幅退步,整個情報蒐集、研判及預警能力,與當年相比更是讓人搖頭。假若再觀察內唐亞胡在哈瑪斯攻擊行動後之各項處置作為,對照參與其所謂戰時內閣成員名單,其不但無法在政治上獲得以色列內部反對黨支持,甚至除軍方出身人士外,亦看不到其他背景人士表態,積極支持其對加薩走廊如此強勢之報復攻擊手段。
編按:《銀河英雄傳說》經典內容在現世上演—當很多具以色列國籍的猶太人從世界各地趕回國服時,內唐亞胡卻不讓自己在美國工作的長子(見圖)回國服役,故受到國內相當多的非議。(圖片來自Avshalom Sassoni/Flash90)
甚至內唐亞胡本人亦在領導作風與推諉責任上令人不敢領教,在以色列當地時間凌晨,透過社交媒體公開責難情報機構失職,未能對其提供預警情報,結果引發嚴重反彈,更讓其為應付危機所組成之戰時內閣產生嫌隙。對照多位以色列高階官員紛紛自我檢討承認失職,內唐亞胡所顯現應對政策與個人品格,讓人不得不說戰爭真是照妖鏡,真槍實彈現原形。
編按:事實上,連西方社會民間都對以軍嚴重過火的軍事舉動有極大憤慨,各類示威規模也愈來愈龐大,加上部分(財力雄厚)的猶太人有關財團想以要脅取消捐款來壓制大學裏支持巴人的聲音,及把一切對猶太人的指摘都說成反猶,令很多民眾的怒火愈來愈猛烈。(圖片來自片段截圖)
最後還是要提醒,就戰爭正義與國際人道法理來說,訴諸戰爭目的是否合乎正義(jus ad bellum)與戰爭衝突過程中所採手段是否合乎正義(jus in bello),兩者絕對不能混為一談;就算在道義法理上,確實具有採取戰爭衝突暴力手段之正當性,但卻絕對不是獲得授權得以恣意妄為之空白支票。
國際社會在過去幾天,全球多處都發動支持巴勒斯坦之集會遊行活動,假若當初以色列所採取軍事應對行動,能夠像當年突襲恩德比機場解救人質那樣乾淨俐落,透過襲殺劫持人質暴徒然後解救人質,未曾損傷無辜造成大量意外傷亡,就絕對不會讓國際社會產生如此多之聲援巴基斯坦浪潮。
國際社會並未否決以色列具有自衛權,但卻對其所使用過分與無謂之殺傷手段極度反感與厭惡,華盛頓在支持以色列時,能否有效約制其所作所為,其實是在考驗華盛頓之道德良心,更會影響其國際威信。
編按:網絡上流傳以色列視頻網站主製作揶揄巴人的片段,他們好像沒意識到自己在為以色列的形象「火上加油」。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