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陳景祥﹕奧運中美較量 體育也是軟實力

2024-08-27 16:57:02
陳景祥

在傳媒界工作逾30年,曾任職通訊社、電台、報章、網絡媒體,有豐富的編採和管理經驗。曾任教樹仁學院,及中文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班課程。

2408272中國奧委會圖片

如果要說好中國故事,沒有比奧運會更合適的場合了。過去國家隊運動員予人的印象都比較嚴肅、拘謹,很少表露個人性格。但今屆巴黎奧運出現了一幕感人場面──國家羽毛球球手何冰嬌奪得銀牌,她拿着西班牙奧委會的徽章上台領獎;她說四強賽的西班牙對手馬蓮(Carolina Marin)受傷退賽令她很心痛,她希望馬蓮看到這一幕。這一幕,很多人看到了,也令很多人對新一代中國運動員「另眼相看」。

中國新一代運動員展現個性特質

馬蓮後來在社交媒體發表長文,特別感謝何冰嬌,並說「那是任何人對我做過最溫暖的舉動之一」。

這些真情流露的舉動,來得自然、不誇張,展現了年輕一代運動員的個性和特質。當然,我們仍然看見面容經常都繃緊的國家男女乒乓球幾名主力運動員,她們/他們贏波時會興奮得大叫;但比賽結束和接受訪問時,卻極少見到她們/他們的笑容!

每一屆奧運都集中了幾乎來自世界各地的媒體,全天候報道,全球每個角落的人都在收看。這是國際盛事,也是彰顯各國/地區運動員實力,以及展示他們精神面貌的最佳舞台(每次見到朝鮮選手都會感受到他們國家的獨特「氣色」!)。

何冰嬌不是冠軍,但她為國家贏了個「另類獎項」!同樣,香港3名獎牌得主江旻憓、張家朗和何詩蓓得獎後的訪問,對答得體、謙恭、從容,都令人眼前一亮。她們/他們在比賽中勝出,也為香港說了個「好故事」。

中美角力 從地緣政治到運動賽場

中國近幾年跟西方國家的關係陷入僵局,地緣政治的對峙角力從經貿、軍事、科技一直「打」到競技場上。今屆巴黎奧運的其中一個「特點」,是西方國家都衝着中國而來。其中頗令人側目的一幕,是有瑞典人員似乎「衝向」國家乒乓球手王楚欽。看過影片的人或許都會感到,該人是「衝着」中國運動員而來(也有說法稱該人是為避開另外兩人而撞上王楚欽)。這一事件是否有「更深層意義」,就不得而知了!

國家隊100米自由式泳手潘展樂拿了金牌,更破了世界紀錄。澳洲籍游泳教練霍基(Brett Hawke)就公開質疑,指自己精通泳術,不可能有奧運泳手可以拋開對手一個身位距離而勝出!言下之意是,潘展樂的破紀錄成績「另有內情」!

澳洲教練的質疑,跟西方國家近年一直把矛頭指向中國運動員「服用禁藥」有關,只是沒有宣之於口。國家泳隊營養師于良在奧運開幕前就主動還擊,指國家泳隊抵達巴黎10天,31名運動員就給國際檢測組織(ITA)抽查近200次,從清晨至晚上,每人平均被藥檢5至7次。世界反禁藥機構(WADA)在上月底曾發聲明表示,它們被捲入了「超級大國之間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

然而,路透社一篇報道卻揭露了美國反禁藥機構(USADA)多年來允許服用興奮劑的運動員不接受懲罰而可繼續參賽,並充當「線人」,協助美國蒐集情報。

中國反興奮劑中心就發表聲明,強烈呼籲ITA在巴黎奧運期間加大對美國田徑運動員的興奮劑檢查,重建全球運動員對公平競賽的信心。中美雙方在禁藥檢測議題上針鋒相對,激烈程度絕不下於其他地緣政治議題。

游泳向來是美國稱霸的項目。今屆奧運,中國代表在男子100米和4乘100米接力都力壓美國,象徵意義濃厚,美國的霸主地位似乎正受到中國逐一挑戰。提出「修昔底德陷阱」、認為中美也許會最終一戰的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艾利森(Graham Allison),8月9日在The National Interest以”China vs. America: The Geopolitical Olympics”(中國對美國:地緣政治奧運會)為題撰文,指今屆奧運正如當今世界很多競賽,只有兩個超級強權(superpowers),就是中國與美國;中國從奧運場上一個無名小卒,正冒起成為美國主要競爭對手。

他在文章中表示,2020年美國大選期間,他和一批哈佛學者被委派為新政府過渡團隊準備一系列報告,記錄過去20年中美一系列競爭的實際情况,提供一個客觀的數據庫,讓決策層重新評估應對中國挑戰的策略。該報告探討了5 個中美核心競爭領域,包括經濟、技術、軍事、外交和意識形態。每份報告的結論都一樣:一個本世紀初美國在倒後鏡都看不見的國家,如今與美國並駕齊驅,某些時候甚至跑了在前面。

文章又說,美國情報機構不情願地稱「中國日益成為一個近乎旗鼓相當的競爭對手」,「問問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就知道,中國必須被視為一個『全方位都具實力的競爭者』(full-spectrum peer competitor)」。

運動只是體育競技,跟艾利森探討的中美五大核心競爭領域截然不同。前者的勝利只可以得到金牌,後者贏了就能得天下,性質上完全是兩碼子事。然而,在地緣政治上對立日深、壁壘分明之際,運動仍然是最全球化、最開放且相對最公平的國際競賽。雖說奧運已離不開政治,每屆都會有些風波(今屆就因俄烏戰事,俄羅斯選手被拒以國家名義參賽),但大體而言它仍是全球最多國家共同參與的盛事,各地選手雲集,按遊戲規則公平競賽。奧運場上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單獨杯葛另一個國家,也不能以「聯盟」方式對抗另一個「聯盟」。比賽是公平、公正的,不管是強國還是弱國,他們的運動員都在同一起跑線、同一個賽場上競爭。每個運動員靠的是自己實力,小國也可以壓倒大國!這樣的遊戲,在國際上其他領域很難發生。

美國體育實力仍超中國

然而,小國雖然可以贏大國,但只能在個別項目。基本上金牌和獎牌總數多少,仍然與國力有關。獎牌榜上前10位的國家,幾乎都是經濟發達或發展水平偏優的強國,整體條件令它們可培養出更多優秀運動員。換句話說,奧運獎牌榜上的排名,除了運動成績,也反映了一個國家/地區的綜合實力。大國較量,奧運競技場就成了另一個角力地方。

今屆奧運獎牌榜美國第一,其金牌數目跟中國一樣得40個,不過獎牌總數比中國多,反映美國在多個競技項目上都有能力問鼎獎牌,但中國就比較集中幾個強項──今年在網球、韻律泳、女子拳擊等,中國都有新進帳,惟數目不多。

在體育競賽上,美國除了發展全面、綜合實力強,於體育產業化方面它也十分成功。美國的體育賽事、體育明星享譽全球,有大量「擁躉」,儼然成為另一股美國的全球軟實力。以這方面計,美國的體育實力仍然超過中國。

中國體育發展起步以國家為主導,主要培養參加國際賽的專業運動員,但市場力量不足、職業化水平偏低,缺乏職業運動員。結果是精英項目集中某幾項,其他就較難突破(網球也許是個開始 )。職業體育是現代體育的催化劑,它一方面令體育成為一盤大生意;另一方面,職業化令體育水平大大提高,結果令賽事更刺激、更吸引。

中國應推動體育職業化

現在國際上以足球、籃球、網球、高爾夫、搏擊、賽車等算得上是全球化職業體育。它們的觀賞吸引力高,依靠大批愛好者觀賽、購買比賽相關產品、轉播權、商業贊助等,形成一條完整產業鏈。中國曾經在足球和籃球商業化方面積極拓展,但造不出一個品牌,其他運動項目就更不消提了。

中國有出色的奧運金牌選手,她們/他們為國爭光,但通常僅4年一次。中國仍欠缺的是國際級職業賽事和體育比賽品牌(像英國的英超、法國的法網),以及一批職業體育明星,她們/他們可以成為國際級偶像,也可以在奧運比賽為國家爭奪獎牌。而更重要的是,體育明星也是國家軟實力的體現。

中國體壇人才輩出,在奧運競賽的超強地位已穩如泰山。國家體育發展的下一步應是職業化,發展自己的賽制、聯盟、俱樂部,把體育的水平推向更高峰。

 

原刊於《明報》,獲作者授權發表。

發佈於 博評
By 2024-08-27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