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們
香港輕新聞(Lite News Hong Kong)是一個致力於提供中立報導和獨到評論的網絡平台,成立於2015年9月。我們立足香港,關注全球的政治、時事、經濟、文化和趣聞。
評論員,關注戰略問題、軍事歷史、軍事裝備。
日本總務省 30 日公佈 8 月東京都 23 區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年同期上漲 2.4%,漲幅較 7 月的 2.2% 擴大。其中,大米由於本土出貨量減少而供不應求,大漲 26.3%,創 20 年來最大漲幅。總務省 23 日剛公佈日本全國數據,7 月核心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 2.7%,連續 35 個月同比上升,漲幅則連續 3 個月擴大,而作為日本主食的大米價格上漲則達 17.2%。《共同社》稱,東京都 23 區的指數被視為全日本物價動向的先行指標。
《共同社》報道,根據總務省 30 日公佈的數據,8 月東京都地區大米同比大漲 26.3%,創 2004 年 3 月(26.5%)以來的最大漲幅。報道指出,日本去年夏季酷暑導致水稻長勢不佳,大米出貨量減少,再加上餐飲業需求上升,推升了價格。生鮮食品中,黃瓜也因缺貨而上漲 27.7%,不含生鮮食品的其他食品價格也上漲了 2.7%。
日本《NHK》28 日報道稱,大米產區福井縣上周開始銷售今年收割的新米,但由於全國性的大米短缺,新米價格比往常高出 30% 以上。例如新上市的花越前米售價為 10 公斤 4780 日元(約 257 港元),正常情況下該米的售價在 3500 日元左右。
不少日本媒體用「令和の米騷動」來形容日本近期出現的大米供應短缺、米價高漲的現象。
日本米價的變動早在今年 4 月便初露跡像,被稱為日本通貨緊縮象徵的牛肉飯的成本上漲近四成,《日經》調查發現,主因是從美國進口的牛肉價格上漲了五成,而牛肉飯所使用的日本本土米價格也上漲了 12.5%。
之所以出現「令和米騷動」,日媒分析有供應側與需求側兩重原因。在供應方面,有分析認為,今年種植的大米(新米)尚未大量上市,而在售的都是 2023 收割的舊米,然而去年夏天日本遭遇了極端熱浪天氣,在日本大米產地新潟縣,28 個觀測點中有 27 個錄得了歷史最高的單月平均氣溫,持續的熱浪不僅導致大米產量下降,也使得大米的品質有所下降。
【悲報】
令和の米騒動でメルカリ米転売ヤーが続出。
でも専門家によると「不作ではない」と言われてます
ということは必要に煽ってるメディアの影響で
米騒動報道→不安→買いだめしなきゃ→いつも以上に米を買う→供給はいつも通りだけどお店に米がない
これじゃないですか?
共感する人はいいね👍 pic.twitter.com/y3F3ymkSG5— ユメ@中国輸入×得意ジャンルで超効率利益 (@yume_special) August 25, 2024
令和の米騒動について
政府がアメリカに米を輸出しすぎてコメ不足とのことだが、それに便乗して米を転売する業者や転売屋はもう規制の対象だろう。人の事は言えないが飲食業潰しも含めてコメの転売は悪質すぎるし社会悪。社会全体を崩壊させる。#米騒動#転売屋#政府 pic.twitter.com/0psDg4Z1bJ— KOBA841 (@taiyouda3) August 22, 2024
由於很多日本超市的貨架上都缺米,在網絡上開始出現倒賣大米的情況,惹日本民眾不滿。
需求方面,近月以來日本出現囤積大米情況,原因是宮崎縣近海 8 月 8 日發生 7.1 級地震後,日本氣象廳發出了有史以來首個「巨大地震警報」,呼籲民眾做好防備,發出預警後,民眾開始囤積大米,加劇了大米供應不足的問題。《共同社》26 日報道稱,對大米短缺的擔憂促使日本民眾前往超市搶購大米,在需求不斷走高的背景下,超市大米貨架被一掃而空。
農林水產大臣阪本哲志也在 8 月 27 日的記者會上回應了地方政府關於釋放儲備大米的請求,認為「這可能會對民間流通中的大米供需和價格帶來負面影響,應該慎重對待」。
據內地《証券時報》27 日報道,日本稻穀年產量約 1000 萬噸,大米年產量約 700 萬噸,稻米自給率達 99% 以上,另外日本每年進口大米約 77 萬噸。2023 年,日本大米產量減少,約為 661 萬噸。另根據日本農林水產省公佈的最新數據,6 月底日本大米的市場庫存量為 156 萬噸,雖比去年同期減少了 41 萬噸,但庫存量完全能滿足日本全國需求。
《第一財經》29 日亦報道,日本農林水產省前官員、全球戰略研究所研究主任山下和仁(Kazuhito Yamashita)認為,大米產量減少並不是日本「米荒」的根本原因。他提供的數據顯示,2023 年日本稻米收成指數為 101,與平均年份大致相同;相比之下,1993 年發生的「平成米騷亂」時,該指數僅為 74。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