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們
香港輕新聞(Lite News Hong Kong)是一個致力於提供中立報導和獨到評論的網絡平台,成立於2015年9月。我們立足香港,關注全球的政治、時事、經濟、文化和趣聞。
香港輕新聞編輯
蚊子叮咬除了令人感到搔癢不適外,亦是多種疾病的傳播媒介,包括登革熱、黃熱病、瘧疾、日本腦炎和寨卡病毒等。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由甘比亞瘧蚊(Anopheles gambiae)傳播的瘧疾單在2022年就導致全球超過60萬人死亡。因此確定蚊子追蹤獵物機制,並制定相應預防措施,對人類健康甚為必要。
科學期刊《自然》(Nature)近日刊出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研究團隊論文,證實蚊子是利用紅外線探測、人類鼻子呼出的二氧化碳及某些體味來尋找獵物,而蚊子的紅外線感應器是位於其觸角上。
研究團隊分析蚊子感知器官後確定,蚊子視力不佳,而又因刮風或宿主移動等因素,而令以氣味追蹤獵物方式不可靠。研究團隊認為,蚊子是利用二氧化碳濃度及紅外線探測為線索,當中又以紅外線探測更為重要。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分子生物學家德博比恩 (Nicholas Debeaubien)表示,研究顯示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非常擅長尋找人類宿主;儘管蚊子體型很小,但造成的人類死亡卻比任何其他動物都多。
為確定蚊子追蹤獵物機制,研究人員在每個籠子中放入80隻(大約 1-3 周大)雌性蚊子,並配置模擬「宿主」的儀器,包括精準控制溫度的熱電板、模擬人類呼吸濃度的二氧化碳釋放器,透過準確的調整參數,確定蚊子是以紅外線及二氧化碳探測獵物。
實驗顯示,如果只有二氧化碳、氣味和紅外線,其中單獨一個條件特徵,都無法激起蚊子叮咬;只有在合適的二氧化碳濃度,加上電熱板接近人體體表平均溫度的34攝氏度左右時,蚊子的活躍程度就會增加一倍,並有顯示出叮咬的渴求。
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神經生物學家摩泰爾(Craig Montell)指,任何單一線索本身都不會刺激蚊子尋找宿主,只有在複合條件下,如二氧化碳升高和人類氣味增加,蚊子才會特別去定位紅外線的來源。研究團隊亦證實,蚊子的紅外線感測器位於觸角上,其觸鬚有一種溫度敏感蛋白 「TRPA1」,當研究團隊移除此蛋白質基因,蚊子就無法偵測到紅外線。
研究結果解釋為何蚊子較喜歡叮咬暴露的皮膚,以及為何身穿寬鬆衣物可以避免蚊子叮咬,因為寬鬆衣服可以有效遮擋身體散發的紅外線。此研究有助於發展新型避蚊及誘蚊器具,如製作模擬皮膚溫度的熱輻射,以提高補蚊器具的效率,為控制蚊媒疾病傳播提供新的路徑。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