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軍炸死真主黨領袖 美欲降溫、以歡呼喝采、伊誓言報復

2024-09-30 16:40:27 最後更新日期:2024-09-30 18:13:13
五郎

評論員,關注戰略問題、軍事歷史、軍事裝備。

agfcVWLB8XQrb1fP9 月 28 日,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南郊,以軍空襲現場濃煙滾滾。(新華社圖片)

以色列 27 日對位於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南郊的真主黨總部進行了定點打擊。空襲發生時,真主黨高層正在總部開會。真主黨領導人納斯魯拉和真主黨在黎南部地區的指揮官卡爾基等人在空襲中身亡。自 9 月 17 日無線設備爆炸事件後加上以色發動多次針對真主黨目標的轟炸,已在黎巴嫩造成起過 700 人死,逾 5 千人受傷。接下來中東局勢將走向何方受到各方關注,外媒推測以色列可能對黎巴嫩發動地面攻擊。

拜登欲對局勢降溫

任期只餘下三個多月的美國總統拜登稱,並不希望中東局勢進一步惡化。據《美聯社》、《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等媒體報道,拜登在當地時間 9 月 29 日表示,他將很快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交談。他表示,「真的必須避免」中東地區爆發全面戰爭。

拜登在特拉華州多佛空軍基地登上「空軍一號」返回華盛頓前對記者發表了該番講話。據《美聯社》報道,拜登當天在登機時對記者稱,必須避免中東地區爆發全面戰爭。《美聯社》提到,拜登作出上述表態之際,以色列對黎巴嫩再度發動空襲。

同樣關注這一消息的《以色列時報》表示,這將是自以軍空襲致納斯魯拉身亡後,拜登和內塔尼亞胡首次通話。關於拜登和內塔尼亞胡二人已然產生分歧的關係,《CNN》評論稱,新一輪巴以衝突已持續近一年,目前拜登對內塔尼亞胡決策的影響力似乎處於歷史最低點。

卡塔爾《半島電視台》引述分析人士的話稱,伊朗方面雖然誓言將作出回應,但該國也將努力保持局勢的微妙平衡,以免美國捲入其中。另據《美聯社》29 日報道,暗殺納斯魯拉後,以色列將繼續打擊真主黨,已在黎巴嫩邊境附近部署軍隊。

以歡呼喝采,伊誓言報復

9 月 28 日晚,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首次就暗殺納斯魯拉事件表態,歡呼該國取得的勝利,並稱以色列「在與敵人的鬥爭中正處於歷史性轉折點」。《英國廣播公司》(BBC)稱,全世界的目光都在關注伊朗的反應,伊朗的選擇將決定中東局勢的走向。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也在 9 月 28 日發表聲明,稱以色列無法重創黎巴嫩真主黨,地區所有抵抗力量都會支持真主黨,繼續納斯魯拉的道路,抵抗陣線對以色列的打擊將更具毀滅性。29 日,伊朗外長阿拉格齊在紐約會見俄羅斯、埃及外長,以及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他警告稱,地區局勢現在非常危險,抵抗陣線一定會對納斯魯拉的死作出回應。伊朗議長卡利巴夫 29 日在議會發表講話,稱以色列沒有在戰場上實現目標,於是發動了一場混合戰爭,試圖通過恐怖行動和心理戰來殺害抵抗力量的指揮官,但他們無法削弱抵抗陣線。

《紐約時報》30 日亦評論稱,如果對伊朗最有軍事價值的團伙之一真主黨被大大削弱的話,以色列會感到威脅有所減弱,而伊朗則面臨是否要做出回應決定的壓力。伊朗領導人雖然強烈譴責了襲擊,但並未採取任何直接的報復步驟,他們也沒有對以色列上個月在德黑蘭殺死哈馬斯領導人哈尼亞進行懲罰。伊朗的無行動已導致一些分析人士得出結論認為,伊朗人不想冒下與以色列發生直接對抗的風險。

9 月 30 日,以軍再對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發動新一輪空襲。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發佈消息稱,當天凌晨,該組織海外總部領導層成員兼黎巴嫩境內分支機構的領導人法塔赫・謝里夫在以軍對黎巴嫩的一次空襲中喪生。 

納斯魯拉死於 2000 磅炸彈轟炸

另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報道,美國亞利桑那州聯邦參議員凱利當地時間 29 日在接受採訪時稱,以色列使用美國製造的 MK-84 炸彈襲擊並殺死了黎真主黨領導人納斯魯拉。《路透社》稱,凱利提到的炸彈其實是 JDAM(聯合直接攻擊彈藥),是在普通航空炸彈上加裝 GPS 制導器件而成。

GBU 31 xxl聯合直接攻擊彈藥(Joint Direct Attack Munition,簡稱 JDAM),是由波音公司為美國海軍和空軍聯合開發的一種航空炸彈套件,使用 GPS 及慣性導引器件裝在傳統航空炸彈上,將本來無控的傳統航空炸彈轉變為可控的精確導引武器。JDAM 套件套在  MK-84 航空炸彈後的型號稱為 GBU-31。(美國國防部圖片) 

據《紐約時報》9 月 28 日報道,兩名以色列高官還透露,在襲擊納斯魯拉的行動中,以軍在幾分鐘內投下了超過 80 枚炸彈。不過,他們沒有透露炸彈的重量和型號等有關信息。

MK-84 炸彈單枚重 2000 磅(約 907 公斤)。今年 6 月曾有美國官員透露,自去年 10 月 7 日新一輪哈巴以衝突爆發以來,美國已經向以色列運送至少 1.4 萬枚 MK-84 炸彈。

發佈於 新聞熱點
By 2024-09-30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