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們
香港輕新聞(Lite News Hong Kong)是一個致力於提供中立報導和獨到評論的網絡平台,成立於2015年9月。我們立足香港,關注全球的政治、時事、經濟、文化和趣聞。
中華民國榮民,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入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
近日俄烏戰局隨著美國大選結束,拜登政府夥同英國開始逐漸放寬先對於烏克蘭使用遠程打擊武器多項限制,其中包括批准烏克蘭使用美國所援助MGM-140「陸軍戰術導彈系統」(ATACMS:Army Tactical Missile System)遠程飛彈,同時英國所提供,由法國與英國聯合研發之空射戰區外巡弋飛彈「暴風影」 (Storm Shadow/ SCALP-EG:Système de Croisière Autonome à Longue Portée–Emploi Général),刻意容許基輔深入打擊俄羅斯境內目標。
儘管許多報導都誤認烏克蘭軍隊是首度運用前述兩種遠程打擊武器,其實早在2023年10月17日,烏克蘭針對佔據該國南部扎波羅熱州別爾江斯克機場和東部盧漢斯克州盧甘斯克國際機場之俄羅斯部隊,進行以「蜻蜓作戰行動」(Операція / Operation Dragonfly)為代名之反擊作戰行動時,就已經使用過由美國所提供援助之MGM-140「陸軍戰術導彈系統」遠程打擊武器。
同樣再2023年英法兩國就已經援助烏克蘭大量之「暴風影」遠程打擊武器,烏克蘭空軍以其蘇愷-24型戰鬥轟炸機配備該型導彈,多次攻擊俄羅斯所佔領控制之瓊哈爾大橋(Чонгарські мости / Chonharski mosty)、海尼切斯克大橋公路橋(Генічеський залізний міст / Henichesʹkyy zaliznyy mist)以及塞瓦斯托波爾海軍基地(Севастопольская военно-морская база / Sevastopol Naval Base);同時在2023年9月22日以「捕蟹器行動」(Операція «Крабовою пасткою» / Operatsiia "Krabovoiu pastkoiu")為作戰代名,針對俄羅斯黑海艦隊總部所進行空中打擊行動,最主要並且亦是最具威力武器就是「暴風影」遠程對地打擊導彈。
所以當烏克蘭使用前述武器對俄羅斯本土進行攻擊行動時,真正焦點以及差異處,其實不是在於使用任何新型武器,而是華盛頓與倫敦取消對於基輔使用前述武器攻擊俄羅斯境內目標所附加限制。許多政治評論者與軍事觀察家都認為放寬此種限制,將有可能迫使俄烏衝突繼續升溫狀況加劇,並且刺激俄羅斯採取更強硬手段進行報復,其中不無可能會讓普丁跨越核武門檻,在俄烏戰場上使用戰術核武,最後導致整個戰局完全失控。
此種看法與臆測其實是相當粗糙膚淺,此因烏克蘭老早就曾經利用其他不同型態武器直接攻擊過俄羅斯本土,嚴重到莫斯科地區克林姆林宮周邊都遭受攻擊,甚至地面部隊都曾經發動攻勢,稱攻入侵並暫時佔領俄羅斯庫斯克地區,在此種狀況下,俄羅斯普丁總統都未曾失去理智,啟動核武實施報復。
此時就算使用前述兩種遠程打擊武器,說實在話,也不算是會讓戰況嚴重惡化,更不會擾亂當前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東部地區步步為營向前推進攻勢,因此推估俄羅斯實施強力報復,在相當程度上,其實是某種面對美國川普就任後,政局可能嚴重逆轉,戰事難以維繫發展之心理期待。
許多政治觀察家甚至還斷言,拜登政府目前對於使用其中包括人員殺傷雷在內之多種武器,都刻意開啟綠燈,同意烏克蘭政府開始投入俄烏戰局,其實是存心激化情勢讓戰局難以順利在短期內平息,以便讓川普所許諾在24小時內結束俄烏衝突之政治諾言跳票。
但平心而論,在整個政治氛圍轉變如此明顯,德國總理蕭茲與普丁總統日前通話時,俄羅斯所表達姿態基本上就是要求滿足俄羅斯安全利益需求,同時依據目前所控制佔領地理疆域,作為停戰議和先決條件。俄羅斯能夠態度如此強硬,顯然是預估未來政治情勢與軍事發展對其有利,所以才能夠提高商討停戰議和基本條件。相對上基輔理解到未來發展態勢對其不利,因此希望在真正情勢轉趨不利前,儘量塑造對本身有利態勢,爭取未來談判空間。
面對烏克蘭使用前述兩種遠程打擊武器直接攻擊俄羅斯境內目標,俄軍使用名為「榛樹」(Oreshnik / Hazel)新型常規中程彈道導彈,針對烏克蘭東部城市第聶伯羅(Dnipro)實施報復打擊。編號9M729之「榛樹」導彈初試啼聲,普丁總統還刻意高調對外表示俄羅斯成功透過實戰,完成非核高超音速彈道導彈(non-nuclear hypersonic version of a ballistic missile)測試,並藉此回應烏克蘭使用英國與美國產製遠程打擊武器攻擊俄羅斯本土目標。
儘管烏克蘭政府官方宣傳管道火力全開,聲稱俄羅斯使用洲際彈道導彈對其實施攻擊,但此種刻意混淆其實是暗示莫斯科不無可能跨越核武門檻,但各方軍事觀察者頭腦當相當清醒,理解到俄羅斯殺雞焉用牛刀,不可能隨意動用射程極遠之洲際彈道導彈實施常規彈頭打擊任務,放著適當射程對地導彈刻意不派上用場,反而捨近求遠其機率相對其低。
儘管烏克蘭總統本身都參與此項宣傳攻勢,指控俄羅斯使用新型導彈,具有洲際彈道導彈(ICBM)各項特性,但此種政治言語顯然未能受到各方重視,美國政府直接認定此種導彈尚在研發試製階段,而且似乎是中程彈道導彈(IRBM),不可能改變戰爭態勢或是扭轉戰局。甚至美國國防部發言人辛赫(Sabrina Singh)還迅速證實,俄方曾透過降低核風險軍事互信通聯管道,簡略通知美國將發射該型導彈對俄羅斯進行報復。
其實從華盛頓與莫斯科如此釋放消息,就可以看出強權之間還是存在默契,雖然相互敵對,但卻不希望情勢失控,相互溝通通聯管道還是相當暢通。但這也讓全球看出華盛頓絕對不願被基輔牽著鼻子走,讓其綁架被拖下水,所以烏克蘭希望進一步激化衝突讓川普接任時,無法順利主導將衝突結束,此種如意算盤恐怕難以如願。
其實從俄烏衝突中,吾人會發現對入侵者境內實施反擊作戰,不論是火力投射抑或是兵力投射,在情感上確實可以激勵士氣與鼓舞社會大眾抵抗意志,但在軍事目標選擇上,在發動前能夠產生多少戰略嚇阻效應,確實存在爭議空間;同樣在實際發動後,是否能夠有效約制入侵者軍事作為,更值得深入思考。兩岸軍事對峙,曾有所謂攻擊三峽大壩主張,最後變成被人訕笑目標,其實就是因為過度高估此種戰術打擊之嚇阻效應。俄烏衝突升溫實乃迴光返照,只是當事者難以看得透吧?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