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們
香港輕新聞(Lite News Hong Kong)是一個致力於提供中立報導和獨到評論的網絡平台,成立於2015年9月。我們立足香港,關注全球的政治、時事、經濟、文化和趣聞。
修讀新聞傳播系學生,未曾有一股改變世界的作氣,但寄望以所知所能分享自己看法,或許不是見解獨到,仍盼我的文字與聲音在社會中可有一番作為。
因應本港學生自殺情況,最新一份的《施政報告》宣布加強現行在中學推行的「三層應急機制」,進一步減低學生自殺個案及防止自殺潮再起。筆者認為,現行的機制雖然包括學校的老師、家長和專業醫生的跟進,但校方也可考慮透過高年級的師兄師姐,甚至畢業生,與師弟妹定期進行溝通和交流,以「同輩」的身份分憂和分享減壓心得,協助有潛在自殺風險的學生走出困境。
在三層機制下,校方可把學生轉介到醫管局的精神科門診,以處理「緊急」和「半緊急」的新症個案。然而,校方並非專業的精神科人員,能否精準地把有需要的個案轉介,總是一個疑問。根據醫管局在2024底公布,共接獲330宗的轉介,但只有當中不足3%為「緊急」的個案,可見校方的轉介準則,難以符合機制的預期,尤其在近年精神科醫生不足的情況下,「誤判」或不斷的轉介個案,令其它社會人士輪侯使用相關服務的時間,難免延長,屆時恐惹來社會非議。
根據立法會秘書處文件顯示,就「香港學生的精神健康情況」曾委託中大進行調查,當中在學生輔導個案中,近四成學生面對「精神健康」的問題最為嚴重,導致學生自殺的主因。筆者認為,以師兄師姐為主軸,讓高年級與低年級的學生定期有溝通和合作,促進彼此認識和關懷,若然發現對方表現異常,可以尋求老師協助。過程中,至少互相可以傾訴,為減輕精神壓力,把一些有潛在風險的「種子」,盡快移除。
同時,畢業生與師弟妹的交流同樣重要,無論在學習和人際關係上,同學們的經歷大致相同,代溝差異亦相對不大。因此,在處理精神壓力問題上,起碼有「同聲同氣」的支持者,更容易了解有關同學的關注點和需要。
今年底將預期完結此應急機制,相信年中開始,社會各界會全面討論及檢討情況。學生在求學時期面對巨大的心理壓力,若抗逆力不足,容易萌起消極的想法。因此,一個具持續性和針對性的支援策略,無論在局方考慮資源分配,或校方計劃教程時,都必須兼顧和重視。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