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香港輕新聞(Lite News Hong Kong)是一個致力於提供中立報導和獨到評論的網絡平台,成立於2015年9月。我們立足香港,關注全球的政治、時事、經濟、文化和趣聞。
香港輕新聞特邀軍事評論員
編按:小紅書的「對賬潮」,所反映的最多時過去中國社會沒有接觸過的美國中下階層苦況(除了最底層外,還有那些收入中下、但交了稅金和高昂醫保開支後可掌握收入不多的階層)。比如為何美國人口3億多,血製品卻佔全球七成出產?不少中下層美國人跑去賣血幫補家計而已。
近期,因為Tiktok風波而意外爆火全球的中國社交軟件「小紅書」,成了中美兩國人民交流的重要工具。從學做中國菜,到分享各自的生活成本,被人戲稱為中美人民「對賬軟件」。不過,隨著網民在小紅書上交流越來越深入,事情出現了出乎意料的走向。
小紅書漲粉秘籍
逐漸地,網民已經從最初的生活對賬發展到工作交流。而小紅書上湧入的“Tiktok Refugees(直譯為「Tiktok難民」)”中,甚至有不少疑似美軍現役軍人,也紛紛發表關於自己工作的照片和信息。在中國網友的「指導」下,他們似乎找到了粉絲大漲的秘籍,就是分享軍中生活的點滴。
編按:現在洩密的理由有時完全是莫名奇妙的,例有某當兵的玩家看到遊戲中廠方推出的坦克精密3D模型有地方不對,意然把仍處機密級別的坦克說明手冊(雖然密級不算高)公開並要求廠商改正,這……圖為英軍的挑戰者二型坦克。(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其中有一段被廣為傳播的視頻,是美國艦載機飛行員駕駛戰機從航母上彈射起飛和航母著陸的全過程,據說因為這些視頻,播主粉絲數量大漲。有樣學樣,美國大兵紛紛將航母內部、美國本土的坦克、飛機以及武器裝備等圖片,分享到小紅書上。
這一類信息一出來引發了不少人的驚訝:這些是軍事洩密,美軍的保密制度能允許發佈這類消息嗎?很快網上就傳出各種消息,說美國五角大樓對於這類事情大為震驚和惱火,並準備處理這類官兵等等。不過筆者在美國官方網站上搜了一下,並沒發現美軍官方對這事發佈消息。
而發佈這類信息的小紅書作者,對於中國網友的詢問,回答大致就是:「這是美國的秘密,又不是我的私人秘密。」一時間中文互聯網上譁然,美軍的機密得來如此不費功夫,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編按:基於密級觀念不同,中國海軍視任何船艦工作任務或器材維修、測試都是軍事機密,但美軍對這些事的密級就比較寛鬆,尤其是之前已公開過的。(網絡圖片)
如果參照解放軍的保密準則,美軍在這次小紅書上的圖片發佈,有不少信息確實都涉及洩密。例如:武器裝備內部圖片,包括戰機和艦船的駕駛艙,部隊的所在地等。因為這些都屬核心機密,現役武器放眼全球都是重點保密對象,而自己部隊所在地也是一樣。
特別是美軍這種全球部署,並正在與對手戰鬥中的軍隊更是如此。像這次有美軍在小紅書上,洩露自己軍艦所在地時,就有在紅海印度洋上。與胡塞武裝作戰的美軍士兵,洩露自己軍艦的所在位置,這一點是很致命的。既然如此,難道美軍的保密制度形同虛設?作為一支站在世界軍事頂端的軍隊,美軍不可能對社交媒體這類潛在隱患毫無察覺。
編按:由於各大廠商經常派機出席航展或直接做公開展示,座艙設計一般都算不上機密,尤其是關著沒有任何戰術數據給你看到時。所以有些外國人所謂"洩密",有時更像是情報人員在"釣魚"......(網絡圖片)
抑而不止的洩密
在互聯網早期社交軟件還沒盛行的時候,美軍就制定過嚴格的措施和制度,不過最早主要針對郵箱、網頁和遊戲這類產品。後來在Facebook、X等社交軟件開始流行後,美軍也逐步跟進發佈嚴格的社交媒體使用規則,明令禁止士兵公開任何可能涉及軍事任務、武器裝備的內容。
2022年,他們再次更新政策,要求士兵減少個人信息發佈,避免網絡攻擊和間諜威脅。幻想美麗,不過現實殘酷,規定是好的,但是執行上還是存在很大的問題,洩密這種事美軍這幾年確實沒少發生。
編按:近年最嚴重的美軍洩密案,莫如國民兵特謝拉把紙本情報報告運出白宮然後在網上公開。需要留意的是,紙本報告繼續存在,除了方便一些年紀較大的高層或重要人物閱讀外,更重要是可享有資訊保密,因為電子文件容易被黑客偷取,或者讓工作人員容易帶離高度監管範圍而有洩密可能。而若是文件被帶走,至少較容易經例行搜身而找到,不過特謝拉為何也能這樣大搖大擺的離開,也算是一個謎了。
遠的有2013年的「棱鏡門」斯諾登事件,近期包括五角大樓軍官特謝拉洩密事件,以及2024年底爆出,有超過250 GB涉及美軍「F-15」、「F-35」戰機等一系列美軍尖端武器的機密文件,在網上被人下載。
這些資料不光包括操作手冊和技術說明,甚至還有導彈和精確制導炸彈的技術參數。所有這些核心武器系統的參數,事後被一個俄語賬號堂而皇之地發佈在社交媒體上。經部分軍事專家驗證,這些文件並非憑空捏造,至少部分內容已經過技術驗證。
這幾年美軍的保密工作,確實給人千瘡百孔的感覺,究其原因,主要就是美軍軍紀不嚴,玩忽職守。不過這幾年自媒體社交軟件的迅速發展,也確實給各國軍隊的保密工作造成了新的影響,像小紅書這種生活方式平台,同時又是消費決策入口的社交軟件,近幾年在全球,特別是在年輕人中大行其道是有其依據的。
近年比較嚴重的洩密案,例如2022年未經審查就給流出社交平台的F-35C降落航母失敗墜海事故,本來是相關人員翻看墜毀錄影片段時,有艦員"手多多"再用手機拍下片段。
真真假假的圖片
定位為年輕人分享生活方式的社交平台,小紅書、Tiktok這類軟件通過數據推算對海量信息和人進行精准、高效匹配。用戶在平台上可以通過短視頻、圖文等形式記錄生活點滴,分享生活方式,並基於興趣形成互動。它們對年輕人的吸引力太大了,而現在網絡覆蓋的區域越來越大,上網對於年輕人來說,跟吃飯睡覺一樣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這個情況下一時不慎出現洩密其實並不罕見,類似小紅書這次的「洩密風波」在中國也發生過。
有中國某軍工船廠的職工,在小紅書上發佈工廠內部照片;也有在微信朋友圈裡,發佈自己工作崗位的照片引發的洩密案例。這種情況隨著互聯網越來越普及,網速越來越快確實屬無法避免的情況,各國安保工作除了加大力度,制定更嚴格的政策外,更多的就是靠自覺了。
編按:四川艦下水前一個月,這張照片就經小紅書流傳到網絡上。這照片的問題在於並非在飛機或長江航道上拍攝,而是在滬東長興造船廠內的馬路上拍,且很可能是由廠房工人拍攝的。這明顯已嚴重違規。(網絡圖片)
小紅書這一波「洩密風波」愈演愈烈,反而令人多了疑慮:這些東西真的是無意中的洩密嗎?或者說這些東西確實涉及洩密?在多次閱讀和查看這一大波美軍發佈的信息後,筆者發現,有照片乍一看似乎是在洩密,但是洩密的程度有待核實,而且這些信息的真實性亦有待考證,正如古早網絡名言所言:你永遠無法知道,跟你聊天的是人還是條狗。
在海量的照片中,其實大部分都是美軍的生活照,只有少部分涉及工作照。而在這些工作照中,各型戰機,坦克以及戰艦駕駛艙的照片其實也並不難找到,有部分甚至是美軍公開的照片。比如:在一個自稱美國核潛艇士兵發佈的,稱之為美國現役值班核潛艇內部視頻裡,發現上面有所謂「禁止觸摸」的照片,以及角落裡一個不起眼的紀念幣售賣機。毫無疑問,這就是美國供展覽用的退役潛艇。
編按:有趣的是,這張「大力神」洲際導彈發射中心的照片,若早幾年發放到小紅書,倒真的能騙一下人,因為當時民兵III彈道導彈的發射系統尚未升級,「先進」程度和這個八十年代後期除役的中心沒有多大差異。(圖片來自連結)
另一個自稱拍攝美軍洲際導彈發射基地的照片也是一樣:玻璃穹頂的發射蓋,跟巨大導彈僅有一層玻璃之隔的發射室,這簡直就是兒戲。細看發現這就是美軍亞利桑那州一個廢棄的「大力神」洲際導彈基地改裝的參觀基地,不僅對外開放,而且只需32美金就能入場參觀,參觀全程還包一餐飯。
毫無疑問,這些就是美國網紅們在發現了這個流量密碼後,精心打扮發上來以換取流量。畢竟在流量為王的時代,這些高關注,高曝光的話題就意味著可以變現的巨大財富,又試問誰不想一夜暴富?
所以,對於這次小紅書帶來的「洩密風波」事件,大家還應客觀看待。至少現在並沒有發現真正重量級的洩密,小紅書還沒催生出另一個「斯諾登」 和「特謝拉」。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