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呂琪:解放軍援非做「教官」的二三事

2025-02-12 10:51:14 最後更新日期:2025-02-12 16:24:33
呂琪

香港輕新聞特邀軍事評論員

476855n編按:盧旺達軍檢閱儀式。照片中的女兵看起來有板有眼。(網絡圖片) 

最近,非洲小國盧旺達有點火爆,居然做出3萬軍隊痛擊剛果(金)15萬正規軍,還端掉對方司令部的大事。目前戰火未熄,引得聯合國的中美俄3位常任理事國出面調停。

非洲「小瑞士」

盧旺達是非洲的內陸小國,人口只有剛果(金)的十分之一。如此以小犯大卻大獲全勝,其政治、經濟目的暫且不表。只是,他們軍隊穿插、合圍和三三制進功等戰術,頗有東方大國的風範。

4770341496 n編按:部兵裝備相當現代化的盧旺達軍精銳步兵,步槍是罕見的波蘭7.62mm口徑FB MSBS Grot突擊步槍。(圖片來自連結)

有好事者追根溯源,發現了一段盧旺達的閱兵視頻:2019年7月,非洲國家盧旺達舉辦國慶大閱兵,還請來了多國的領導和嘉賓一同觀看。閱兵儀式開始,領隊的盧旺達士兵,赫然喊出中文指令:「立正,向右看齊,向前看,齊步走」,這些盧旺達士兵操的是中式閱兵步,同時喊出河北口音的中文口號:「一、二、三、四」!由此得出中國對盧旺達有大力度的軍事援助的推斷。

中國確實對盧旺達是有援助的,但盧旺達不同於其他非洲國家,它「抄作業」的能力很強。自卡加梅2000年當選盧旺達總統後執政至今,他推行了土地改革、九年義務教育、肅正軍隊等政策,確保盧旺達政局穩定。

尤其是自從盧旺達2018年加入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大興基礎建設,發展旅遊業,國家GDP連年保持7%以上的增長,被譽為非洲「小瑞士」。由此看來,援助是重要因素,「打鐵還需自身硬」,選擇正確的治國方略,在穩定中發展才是治國的根本。

images 24編按:現代砲兵技術,不單需要數學,IT設備、後勤維護等也是缺一不可。以非洲的財力和普遍人的學識水平,玩得動122毫米砲連已算很厲害,玩得動卡車砲就更不得了了。(圖片來自連結)

 

援助從經濟到軍事

新中國建立後,對非洲的各種援助一直都不少,原因也很簡單,由於歐美西方國家的制裁,新中國結交最多的是亞非拉第三世界國家。而中國對非洲的各種援助中,軍事援助是最為大家所津津樂道的。網上流傳各種中國培訓非洲軍隊的段子,比如:中國教官帶領坦桑尼亞軍隊大破卡達菲的軍隊,蘇丹和南蘇丹的戰爭,被描繪成中國國防大學和石家莊陸軍學院的內戰等等。

其實中國跟非洲最初的合作交流,目的並不在於軍事上。但非洲「左手錢右手槍」的地方為數不少,且非洲的「土皇帝」們,也熱衷於組織自己的軍事力量,仰慕中國解放軍的戰鬥能力,紛紛要求開展軍事合作。於是自1960年代,中國開啟了與非洲國家的軍事合作交流。

Chinese delegation Rwanda 400x300 Rwandan MoD編按:中盧軍事代表在首都基加利的國防部進行軍事合作洽談。(網絡圖片)

中國與非洲國家之間的軍事援助,都是由解放軍總參謀部牽頭組織,再由各軍區負責專門的地區。比如,當年抗美援越,就是由廣州軍區和昆明軍區負責;而赴非的軍事援助,是由原南京軍區負責,抽調下轄部隊單位的骨幹赴非洲工作的。

這樣安排,主要是人員比較統一,由於都是來自同一軍區,彼此在海外工作也容易協調。當時南京軍區的1軍、60軍和12軍的不少幹部,派駐過非洲工作,在完成任務回國後仕途也很順利,後來在後勤部、裝備部和總參等軍委部門履任要職。

早期,中國在非洲友好國家大使館內,設立有軍事專家辦公室,主要工作是駐地國軍隊培訓和建設,並負責援助國的武器裝備維護。第一個軍事專家辦公室設立在坦桑尼亞,該辦公室最早且最有名成名之作,就是號稱「東非解放軍」的坦桑尼亞國防軍。

 4775956570 n編按:1979年在坦桑尼亞薩伊培訓41旅的中方軍事教官。(網絡圖片)

「解放軍非洲分軍」

1965年2月,應時任坦桑尼亞總統尼雷爾邀請,解放軍開始對坦桑尼亞的軍事援助和培訓。解放軍不僅以全套中國武器武裝坦桑尼亞軍隊,還選派了大批軍官赴坦桑尼亞手把手培訓,同時大批坦桑尼亞軍官也被派往中國培訓學藝。

自此坦桑尼亞軍隊從戰略戰術到武器裝備,從訓練演習到內務條令,全面學習中國人民解放軍,並得到了解放軍「非洲分軍」的稱號。而中國對坦桑尼亞的軍事援助,到1970年代,因為坦桑尼亞與北方鄰國烏干達發生的邊界戰爭而大放異彩。

11554015編按:相對於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早期輸出革命,79年軍援坦桑尼亞更多是協防友邦應付當時中非區內最大威脅—烏干達獨裁者阿敏。(YOUTUBE擷圖)

 

當時烏干達暴君阿明政變後,流亡坦桑尼亞的前總統奧博特,帶領一支部隊由坦桑尼亞進攻烏干達。但是奧博特的軍事行動沒有成功,不過由此阿明恨上了坦桑尼亞總統尼雷爾。1978年,烏干達軍隊的總統衛隊又發起一次軍事政變,阿明險些喪命當場。

事後,阿明宣佈政變是由前總統奧博特和尼雷爾指使的。當年10月,烏干達對坦桑尼亞宣戰。戰爭一開始,由於坦桑尼亞沒有做好防範準備,導致大片國土淪陷。隨後在中國駐坦桑軍事顧問團的建議下,坦桑尼亞政府迅速動員所有力量,到11月底,坦桑軍就已經完全阻擋住烏軍的進攻。同年12月,坦桑軍收復被烏干達偷襲時佔領的全部國土,到1979年1月,坦桑尼亞軍隊越過坦烏邊境展開反攻。

 EV9rvnKXsAQ4ZXH編按:1980年坦烏之戰中推進的坦桑尼亞軍,其主要裝備坦克為62式輕坦克。(YOUTUBE擷圖)

 

反攻中,包括一萬多名接受過中國軍事顧問團訓練的坦桑軍隊,以及此前因不同政見逃亡到坦桑的原烏干達參謀總長率領的坦克團,聯合烏前總統奧博特的武裝力量。這支軍隊裝備有中國造「62式」輕型坦克、「63式」水陸坦克、「59式」坦克和「殲-6」、「殲-7」戰鬥機,由於訓練有素,戰局迅速扭轉。

一路潰敗的烏干達總統阿明向其他國家求援。不過由於人品極差,全世界包括美蘇等大國,除了聲援,並未給阿明政府任何實質性的幫助,只有利比亞總統卡達菲做出了回應。

當時利比亞軍隊派出完全蘇械化的一個旅到烏干達,該旅裝備有蘇聯的「BM-21」火箭炮,「T-55/62」坦克和「BMP-1」步兵戰車等一系列當時先進的重型裝備。此時反擊的坦烏聯軍,只有中國產的輕坦和水陸坦克,面對利比亞軍隊裝備不佔優勢。

 

在中方顧問團的建議下,坦桑尼亞把利比亞軍隊引入烏干達南部的沼澤地帶。在這個環境下,利比亞軍隊的重型裝備無法發揮,結果利軍大敗丟棄全部重武器,逃入恩德培機場和烏干達第二大城市金賈

坦桑尼亞軍趁勝推進,很快佔領烏干達首都坎帕拉。隨著烏干達各地的機場淪陷,利比亞軍隊與國內的空中通道被斷絕,最後被困在烏干達的利軍,全部在恩德培機場和金賈向坦桑尼亞軍投降。

此戰以後,中國解放軍顧問團在非洲聲名鵲起。在坦烏戰爭的當年,中非的紮伊爾(即現在的剛果「金」)也開始向中國尋求軍事援助和培訓。1979年後,中國在紮伊爾設立了非洲第二個首席軍事專家辦公室。

 unnamed 35編按:相對於70年代,現在中國在非洲的軍事存在,更多是維和部隊搞建設的。(圖片來自中國軍網)

 

其實在1973年紮伊爾總統蒙博托訪華後,兩國關係就迅速升溫。中國也加強了對紮軍援的力度,派出了各方面的軍事專家。有幫助訓練紮方精銳突擊旅的,有幫助維修坦克、巡邏艇的。

總體來說,1970-80年代是中國解放軍在非洲揚名立萬的時期。由於解放軍在坦桑尼亞和紮伊爾的工作很成功,之後不但越來越多的解放軍幹部赴非洲開展工作,也越來越多的非洲人來中國接受軍事培訓,這才有了中國國防大學「大戰」石家莊陸軍指揮學校,非洲軍人能操一口流利方言的漢語等等現象。

Chinese delegn MoD編按:基於經濟長期不發達及原有的部落社會特性,非洲不同國家境內的部落衝突更像小打小鬧的軍閥混戰,士兵缺乏教育和訓練也很欠戰力,但足以對社會治安和人民生活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BILIBILI擷圖)

 

這幾年,關於中國軍人在非洲傳奇故事很多。比如:傳奇的華為工程師劉子光,白天是電信工程師,晚上給貝擃部落首領當軍師,3年在600多場大大小小戰爭中取得全勝,收編周圍數十個部落等等,這其中大部分都是難以證實的段子。

因為當年解放軍在非洲的工作有嚴格的標準,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不准親自下場參戰。這麼多年唯一的例外,就是曾經有一次,解放軍駐非洲某國的教官,在帶隊野外拉練時,遇上反政府武裝偷襲,在全隊被敵人火力壓制的情況下,該教官帶領手下發起絕地反擊,結果自然不出所料。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5-02-12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