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香港輕新聞(Lite News Hong Kong)是一個致力於提供中立報導和獨到評論的網絡平台,成立於2015年9月。我們立足香港,關注全球的政治、時事、經濟、文化和趣聞。
中華民國榮民,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入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
編按:海峽雷霆- 2025A的宣傳圖片。(圖片來自解放軍東部戰區)
4月1日0730中國大陸解放軍東部戰區透過微博帳號發佈未賦予演習代名對臺演習,當日0740媒體訪問筆者時,當時就立即指出東部戰區演習通告具有「未賦予演習代名、未規範啟動與結束精準時間以及未附上操演區涵蓋海域與空域圖」三個特徵,此外在通告中亦未顯示演練課目將包括實彈射擊,而且在當時亦無任何管制臺灣周邊或是大陸沿海海空域之航行警告或飛航安全通報。
不過東部戰區隨即在次(0402)日0800加上演習代名“海峽雷霆- 2025A”,另行發佈軍事操演通告,並且亦在通告中宣布,演習課目涵蓋範圍為海峽中部及南部海域。
但其實在0401解放軍東部戰區已經透過浙江海事局,於0401/1600發佈「浙警0304/25」航行警告,設定八點連線區域“內組織軍事活動,禁止進入”;兩岸許多軍迷朋友紛紛認為,此舉就是回應筆者所指出0401/0730所發佈演習通告,原本未包括實彈射擊課目。看到東部戰區如此從善如流,對筆者所評析觀點認真捧場採取行動回應;讓筆者不禁戲謔自嘲,臺灣情治單位都要開始懷疑,東部戰區真是張競老師在中國大陸最有默契之在地協力者。
中央電視台關於「海峽雷霆-2025A」砲兵火箭旅的實彈射擊報道。
0402/1010東部戰區發言人透過中央電視臺報導宣稱“按照「海峽雷霆-2025A」演練計劃,位東海相關海域實施遠程火力實彈射擊演練,對重要港口、能源設施等模擬目標進行精確打擊,取得了預期效果。”隨後中央電視臺在當日新聞報導中,亦播出相關實彈射擊影像資料,並且在中央電視臺針對演習,刻意播放參與演習的解放軍通報:「我旅永安天然氣接收站射擊完畢」,並稱目標已被摧毀。
不過很快就有軍事研究者依據中央電視臺所播放影像資料,辨識出實施實彈射擊演練任務部隊機動路線與進駐演練射擊陣地位置,同時亦確認出地面靶標設置於浙江沿海臺州市漁山列島之南漁山島靶場,因此能夠量測出實彈射擊演練發射陣地至靶標距離,從而估算出本次實彈射擊實際射程,同時亦可對比出共軍射擊演練靶標規格,遠小於高雄永安液化石油氣接收站儲氣油槽實際體積與佔地面積。
編按:砲兵火箭的特色是一次火力齊射投射量驚人,能對目標集群造成很大的面殺傷,但主要缺點是一次齊射就很燒錢了,而且單次齊射後珱裝填需要時間較長。(YOUTUBE片段截圖)
從前述射擊演練流程與相關數據,軍事專業人士確實能夠據此評估出實彈射擊對比實戰狀況之模擬水準與仿真程度。但是消息傳出後,確實是讓臺灣此岸高雄地方人士與鄉親感到不安,就共軍所期待產生威懾宣傳效應來說,確實是無法否認;但就打擊目標設定位液化石油氣儲氣槽來說,目標選擇確實存在可議之處,在此提出下列觀點,祈請《輕新聞》讀者不吝賜教。
首先必須指出,針對特定軍事目標實施精準打擊,特別是希望藉由精準打擊來癱瘓敵手基礎設施,導致其進入失能狀態無法運作,基本上都是針對基礎設施整個運作體系最脆弱環節(the weakest link)下手,同時亦要避免該基礎設施遭致破壞停止運作後,會失控殃及池魚,造成無法預期之附帶損傷(collateral damage)。
編按:2022年11月,克里米亞大橋運油列車正在劇烈燃燒、公路橋面坍塌,這是前一晚被自殺式貨樻車進行炸彈攻擊後的痕跡。不過由於板橋設計能快速更換,且其實還有一條行車道沒被破壞,勉強還可通行,更重要的火車橋也沒事,烏軍的攻擊算不上成功。克里米亞大橋是克里米亞半島和俄國一側的重要交通要道。(翻攝編輯自Telegram)
正因如此,破壞陸上交通線,必然就會選擇鐵公路所必須通行橋樑與隧道,或是陸上交通網路所匯聚節點,這些地點與設施就猶如人體身上影響生死之穴道與罩門,武林高手過招都是鎖定對手這些致命處下手,唯有如此才算得上是精準打擊,而不是亂打一通。
依據相同道理,要癱瘓電力系統,自然就是鎖定搭配發電廠之配電變壓所,因為就防護架構來說,配電變電設施就是最弱環節,亦就是整個電力系統死穴與罩門所在;而且攻擊配電變電所導致失控意外損商機率最低,對於適當約制殺傷範圍,符合作戰殺傷比例原則之戰爭道理要求。
大型變電所也是重要電力設施,也是弱點,因為其比較複雜且大都外露,更容易被擊毀,一旦被顧,發電廠的電力無法轉變電壓送到更遠地區,或者入戶使用,基本上可以一次癱瘓電網相當一段時間。
相對來說,若為癱瘓敵手電力系統,將目標設定針對核能發電廠核反應爐或是水力發電廠之壩體或堰堤,在實施打擊產生反應爐破壞放射性燃料洩漏,或是壩體堰堤崩解產生洩流氾濫時,就很有可能失控,產生無謂傷亡,這就顯然違反國際戰爭法規,在動用武力時未遵循比例原則,並力求自我約制產生最低暴力傷害與殺傷效應。
所以在“海峽雷霆2025A”演練實彈射擊項目時,將高雄永安液化石油氣接收站列為精準打擊目標,而瞄準目標預計彈著會聚焦在港邊儲氣槽,而不是進行卸載作業高樁碼頭與接收作業管路系統,說實在話,確實是讓人感到不解。
編按:中國在進行高樁碼頭的破壞實驗,在水下基樁處埋設炸藥再引爆。右圖則為板樑式高樁碼頭。(網絡圖片)
其實在2021年10月時,解放軍海軍研究所所轄「軍港碼頭爆炸毀傷試驗科研團隊」,就曾在大連市海軍實驗基地,針對高樁碼頭進行過爆炸破壞力學實驗,當時筆者就曾指出,其所針對目標很有可能就是針對臺灣各個液化石油氣接收站,當運用特攻作戰行動實施滲透破壞,讓高樁碼頭與接收作業管路設施失能,使其在戰時無法搶修,但在戰後卻能夠以最低代價迅速修復,恢復該系統正常運作。
編按:PHL-191箱式重型砲兵火箭系統,是現時解放軍軍級火箭砲兵,具備多彈種、快速裝填和高精度等特點,可像海馬斯一樣進行高精導衛星導航打擊,是解放軍軍級支援火力中最重型者—除非傳說中的305mm「俠砲」真正存在或陸射電磁砲已研發成功。(網絡圖片)
因此就解放軍對臺動武,針對能源設施實施精準打擊來說,運用遠程火箭攻擊儲油槽,要承擔殃及池魚,對附近民眾聚居處造成附帶損傷失控風險,抑或是運用特攻作戰行動,對高樁碼頭與卸載設備運用爆破手段,讓其產生破壞損傷失能,但卻可有效約制殺傷範圍,避免另生枝節,各位讀者兩相比較,就可獲得結論。
最後還是要提醒,若以本次共軍操演實彈射擊實際射程為半徑,永安液化石油氣接收站為圓心,畫出圓周後,都還沒有跨過臺灣海峽,其實就可看出這個實彈射擊操演,不過是模擬構想假把式,還實在算不上是真功夫。
編按:不過需要留意的是,PHL-16式砲兵火箭系統是一種模組化多彈種砲兵火箭系統,同時融合大型精確砲兵火箭和高精度戰術導彈的有效手段,既可快速打擊,又可多彈械齊射,靈活性和補充打擊手段也很高,而其中的火龍280 370MM火箭彈和火龍480彈道導彈,都擁有直接打到台島西岸天然氣港口的能力。(網絡圖片)
而且只要仔細想想,若要動武攻臺,必須會取得海空優勢,亦會暫停臺灣對外海空交通與運輸作業,此時所有原本預定前往臺灣能源運輸船隻,早就裹足不前,請問此時還有必要將永安液化石油氣接收站儲氣槽轟到稀巴爛嗎?儘管若還是執意對其實施打擊,除爆炸效應聲勢驚人外,在軍事意涵戰場用兵上,意義恐怕相當有限。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