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香港輕新聞(Lite News Hong Kong)是一個致力於提供中立報導和獨到評論的網絡平台,成立於2015年9月。我們立足香港,關注全球的政治、時事、經濟、文化和趣聞。
香港輕新聞特邀軍事評論員
編按:巴軍聯合作戰指揮部至少還是有板有眼的,至少空情、目標衛星照片,防空態勢顯示可以一目了然。當然,巴軍雖然有偵照衛星,但解析度不算高,要進一步看得清楚且更新快,似乎要靠東大一些衛星公司的服務了。(片段擷圖)
5月10日,激烈搏殺三天的印巴戰爭突然戛然而止,當天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長達爾表示,巴基斯坦和印度已同意立即停火。雖然停火協議是暫時的,印巴局部地方還有爆炸聲或者還有交火現象,但印巴政府間的交戰是停止了。這次停戰本可以成為雙方體面退場的契機,只是樹欲靜而風不止,衝突的根源仍將長期存在,戰火隨時都會復燃。
真的打不下去
總體來說停戰無非兩點:打不贏了和打不下去了。打不贏很簡單,就是一方徹底被打趴下了,從精神到意志上被另一方打服了。很明顯印巴的停戰不是這個原因,這兩個世仇冤家是很難被對方摧毀的。
印巴雙方的人口和國土面積加一起,有將近17億人和380萬平方公里,這種規模的兩個國家,要想徹底打服另一個國家,沒有幾十年是很難做到的。這可以參考一下歷史上最近的一次滅國之戰:清朝消滅准格爾汗國(也稱:準噶爾),在沒有外部勢力干預的情況下,那場耗時67年,歷經康熙、雍正和乾隆祖孫三代多次遠征,才徹底消滅了准格爾汗國。
編按:印巴兩國1998年競相測試核武,讓形勢一度變得十分緊張,但事實上兩邊的核平衡還是大幅限制了此後的武裝衝突。雙國的核武庫其實也相約,就100枚的水平。若雙方大打出手,核突擊似乎是一個可行的選項,但最後兩國都會遭到重創。(網絡圖片)
當今世界上,誰也沒辦法發動這樣的滅國之戰。印巴這次的停火跟以往一樣,是打不下去了,因為印巴兩國現階段都沒有能力進行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戰爭一旦升級,印巴兩國不但經濟上吃不消,他們的武器庫也必然無法支撐。
印度雖然看著是個大國,但是其工業能力相當薄弱。印度軍隊不要說高精尖裝備的飛機大炮,就連最基礎的子彈都無法自己生產。目前印度國內生產子彈的工廠,僅能滿足其軍隊60%的子彈需求,其他缺口依然需要進口。
編按:關於巴軍防空上的問題,人家本來就不富裕,國防上還要中國出裝備和中東兄弟出錢支援,但財力也只能集中於空軍建設上,先進要地防空武器不多,例如紅旗九(上圖)及紅旗十六加起來也只有四個營,除首都圈和部分前線防空外,根本不夠用。(網絡圖片)
1999年5月,印巴卡吉爾戰爭前後耗時74天,雖然表面上看印度贏得了最後的勝利,但是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印軍就把自己的大口徑火炮的炮彈幾乎打完,逼得當時的印度政府不得不緊急從歐洲採購155毫米炮彈。
區區70來天,一個卡吉爾的山頭,就把印度的軍火庫都打得底朝天,又如何支撐一場曠日持久的全面戰爭?何況兩國空軍只是遠距離對抗,自己就折損6架戰機,再戰下去該如何向國民交代。
編按:印度空軍的信心,可能不只是陣風戰鬥機,反而是自產的SU-30MKI,因為這是印度次大陸最重型的多用途戰鬥機,彈葯及距外對陸彈葯投射能力最強,能有效擊破地面目標。(網絡圖片)
「娘家人」的底氣
既然國情如此,印度何來信心短期內能佔到巴基斯坦的便宜?筆者在上周的文中說過,莫迪政府這次挑起事端主要原因是為了應付國內政局,莫迪需要收攏民心。
按照印度一直以來的做法,對巴基斯坦出手是最經濟實惠的手段。克什米爾地區印巴的各種摩擦一直沒停過,印度想師出有名很容易找到藉口。而在印度的心中,對巴基斯坦始終有一種迷之自信,總認為自己只要跺一跺腳,就能把巴基斯坦碾壓到崩潰。
另一個原因就是莫迪政府這次想玩一把大的:4月21日美國副總統萬斯訪印,4月22日克什米爾恐襲案發生,4月26日印度宣佈切斷印度河流往巴基斯坦的大壩,4月29日印度「陣風」戰機第一次飛抵印巴邊境線,被巴基斯坦空軍逼退,5月2日印度突然撤換了空軍副司令哈卡達爾,5月7日印巴爆發大規模空戰,印度「陣風」戰機折戟沉沙。
編按:相信是印軍被擊落的陣風殘骸,機號應是印軍第一架接收的單座型陣風。據一些可靠度存疑的機組無線電通訊顯示,他們的雷達警告器連響都未響就被擊中。(網絡圖片)
這個時間線上的始發點就是萬斯訪印,當天萬斯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與莫迪敲定雙邊貿易協定、深化戰略和經濟關係舉行會談。白宮將此訪的重點描述為「共同的經濟和地緣政治優先事項」,印度方面則表示,萬斯此行將「為雙方評估雙邊關係進展提供契機」。而在萬斯訪印之前,特朗普政府對印度的評價是「關稅王」、「關稅濫用者」,印度對美徵收的進口關稅「非常不公且高昂」。
隨著萬斯訪印,美印關係瞬間昇華了。明眼人看得出,美國做的就是拉印抗中的局,特朗普派出萬斯也是精心挑選的。因為萬斯的太太是印度裔,美國的外交上最喜歡的就是搞這種所謂的「自己人」、「娘家人」的鬼把戲。正值美國揮舞起關稅大棒全世界要價期間,作為政治老手的莫迪,很明顯看懂了美國背後想傳遞的消息,因此莫迪有自己的想法了。
編按:美國副總統萬斯的太太是位美籍印裔富家小姐及高材生,且有三個兒女。這種美國和印度的特有紐帶,大概也令莫迪認為可借此和美國有更緊密的關係吧(雖然萬斯太太的種姓高莫迪很多級)……(YOUTUBE擷圖)
天時地利的「投名狀」
有網上文章認為,印巴對抗包括「4.22恐襲案」背後有美國搞的鬼。這個說法筆者不太同意,瞭解印巴關係的都知道,這兩個國家各種摩擦一直不斷,完全不需要蓄意的去製造藉口,兩國想打架,隨時隨地都有理由的。
這次很明顯是莫迪自己打的小算盤,為的是向美國展示印度的實力,告訴美國你不敢幹的事我印度敢:美國不敢打的國家印度敢,我打中國的小弟,就約等於剃中國的眼眉。倘若這些事幹好了,美國在經濟上就要給予印度充分支持,首先對印關稅要降下來,然後美國從中國轉移的產業要優先考慮印度。
說白了這就是一份投名狀,有了想法就要有具體行動安排。從目前已知情況來看,印度的整個行動方案是合理的,戰爭的三件套「天時地利人和」印度都考慮得很周全。
編按:與其說印巴是基於宗教意識形態或爭奪克什米爾引發的衝突,倒不如說是兩國因為人口過多發展失衡,極需在印度次大陸西部地區爭奪資源引發爭端,而在克什米爾境內的印度河上遊就是重要的水資源爭奪地點。今次危機中,印度即利用大壩把流入巴國的印度河支流水流量降至極低水平。不過數日後因為上遊發生大暴雨,該水壩又被迫洩洪,減輕巴國的缺水情況。至少停火協議開始後,水壩暫時未再調節水量。(圖片來自連結)
首先天時,行動選擇在5月初動手,這個季節中印邊境線上還未完全解凍,中國很難在這個方向做出牽制印軍,支援巴基斯坦的大動作。同時眼下正值農作物播種期,需要大量的灌溉用水,印度此時封停印度河水,也可以在巴基斯坦百姓中製造恐慌。
其次地利,印巴綿綿2000多公里的邊境上,除了北方的克什米爾地區外,剩下的都是巴基斯坦重要的經濟區。巴基斯坦最大的幾個城市:首都伊斯蘭堡、卡拉奇、拉合爾和重要工業城市拉瓦爾品第,全都在印度空軍的航程以內。可以說巴基斯坦的重要目標,對於印度空軍來說都是如取如攜。
最後人和,這次莫迪政府的行動一直高喊反恐大旗,這樣做其一是為了佔領道德制高點,使得自己師出有名;其二為了避免事態擴大,至始至終把矛頭對準恐怖組織,而不是巴基斯坦政府,即使是後來戰況不利莫迪的講話,也是一直在強調這點。
編按:印度「宣講團」22日與日本外相岩屋毅會晤,宣揚印度勝利,並揭露巴基斯坦的「恐怖主義」。(印度駐日大使館Twitter)
失敗的「辛杜爾行動」
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後,在具體行動方案上印度政府也做了充分的考量。軍事部署上,印度三軍中的陸軍採取守勢,收縮固守在現有的哨所,不做出攻擊的架勢。打擊的主力是印度空軍,採取大機群多批次出動,既有主攻也有佯動,目標就做到快打快退,狠狠的咬一口肥肉就脫離戰線。對巴優勢最明顯的海軍則採取大艦隊出擊的態勢,目的就是牽制巴基斯坦南方的軍事力量,使其無法增援北方,同時也可以在北方戰局不順的時候,為印度的行動進行兜底。
印軍這次行動的代號是「辛杜爾」,意思是朱砂,就是印度女性結婚後塗抹在額頭的紅粉,象徵好運和忠誠。整個「辛杜爾行動」都是圍繞著印度空軍來制定的,行動的核心就是印度空軍必須獲得大勝,至少也要取得拿得出手的戰果,可惜辛杜爾最後沒有給莫迪政府帶來好運。
編按:相對於印度來說,巴基斯坦空軍其實都是中、歐系譜,而且當中的ZDK-03只是機掃雷達,目標處理明顯較弱,不過因為愛立眼本身似乎也整合過資料鏈系統,梟龍也能受其指揮,基於數量優勢,巴軍的預警機群監控能力不但更好,且指揮體系也更適應機群所需,不過更為重要的是,巴軍似乎以北約Link 16資料鏈為基礎,開發出Link 17資料鏈,作全空軍及陸上防空系統的標配。當然,以巴軍技術能力,這系統背後一定需要很強大的外力協助開發。(YOUTUBE擷圖)
當戰前被印軍寄予厚望的「陣風」+「蘇-30MKI」的組合,在巴基斯坦全套的中系武器面前,被打成了笑話後,整個「辛杜爾行動」就泡湯了。只能說人算不如天算,莫迪政府的如意算盤撞到了鐵板,而且是撞得頭破血流一地雞毛。
停火後整個印度最硬的東西,恐怕就是莫迪的一張嘴了。為了掩飾行動的失敗,印人黨發動了一切力量封鎖失敗的消息,同時在印度國內大搞喪事喜辦,所有的喉舌和媒體都在鼓吹己方的「大勝」。
編按:寶萊烏電影雖偶有佳作,但部分劇目動不動就跳舞,讓非印裔觀眾看得很是頭痛;更有甚者,普遍的大作仍然是大印度主義,難聽一句就是讓印度人爽的片,尤其是印巴戰爭和印中衝突上,相關電影更是讓人爽到不行了。(網絡圖片)
不過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雖然「辛杜爾行動」失敗了,卻造就了兩個贏家,其一毫無疑問是中國自行研製的武器,尤其是「殲-10CE」戰機和「PL-15E」導彈:7日以來,中航成飛的股票已經有超過30%的漲幅。另一個贏家應該就是印度的電影公司了,據悉目前已經有20家寶萊塢公司申請,搶拍「辛杜爾行動」,電影名稱初步定名有:《辛杜爾行動》、《辛杜爾的使命》、《復仇·辛杜爾》,以及《帕哈爾加姆恐怖襲擊》等,寶萊塢又要迎來票房大賣的機會了。
印度媒體在停戰後都宣傳一些極為神奇但全世界沒有報道過的戰果,例如轟炸卡拉奇港、進攻巴國首都、巴軍嚇得軍事政變推翻自己政府等,連經濟學人都忍不住嘲諷印度的宣傳攻勢一翻。
然而,這場超視距閃電戰,也打醒了各大軍事強國。如同1991年的海灣戰爭,為現代戰爭打出的「模板」,今次印巴衝突也為今後的信息化戰爭「打個樣」。因此,此次戰火停息,全球都安靜了許多,或許大家都要重新修煉自己的「通關寶碟」。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