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抗戰是中國史,也是香港史

2015-09-12 20:40:36
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編輯部

DSC_5121 (3) 著名政治學者鄭赤琰主持會議(香港輕新聞圖片)

【香港輕新聞】抗日戰爭是中國內地和香港的共同記憶,日前,多個本港團體主辦「香港抗日事蹟回顧」座談會,為中學生及公眾人士講述香港在抗戰期間的貢獻。

該講座9月12日在香港理工大學舉行,邀請香港中文大學政治及行政學系前系主任鄭赤琰、香港東江縱隊歷史研究會顧問陳敬堂、東江縱隊港九大隊老戰士黃作材及智明研究所研究總監許禎主講,吸引了100名來自屯門仁濟醫院第二中學及陳兆民中學等五家中學的高中生及公眾人士入場。

不久前參觀過北京抗戰勝利70週年閱兵的鄭赤琰教授認為,閱兵顯示中國對日本近年向右轉的不滿,他批評日本部分歷史教科書用所謂的「進出中國」淡化侵略歷史。他介紹了香港被日軍佔領期間,東江縱隊下屬的港九獨立大隊在香港展開的城市游擊戰,對配合內地的抗日部署做出了貢獻。同時,營救文化人,也是港九獨立大隊的獨特貢獻。鄭赤琰表示,戰爭不僅僅是國家和軍隊的事情,也是人民的事情。香港的游擊戰當中,有無數的普通市民參與協助,應該讓更多的人認識人民戰爭。

香港是敵後工作的典型

陳敬堂的主題為「從香港游擊戰看敵後戰場」,認為香港的游擊戰可以作為整個抗戰敵後工作的一個典型例子。他指當時國民黨和英國在香港都有龐大的力量,尤其是國民黨黨員的人數過萬,但都沒有能力在佔領區發動游擊戰。共產黨向國民黨派出了多位有豐富游擊戰經驗的教員,但是總的來說,國民黨在被佔領區的作戰並不成功。當時的東江縱隊以中共規格的游擊戰,在香港開闢了敵後根據地,主要的原因在於能夠發動人民的力量。

陳敬堂認為,中共在香港的政策,首先是團結社會各個階層,調解人民之間的鬥爭和摩擦;其次是在西貢的根據地成立了初期政權形式的聯防會,由群眾選出正副會長;第三是重視宣傳,出版《前進報》報導全國的消息,讓游擊區的百姓知道自己並不孤單;最後是游擊隊員定期參加政治理論和戰鬥技巧的學習班,並於1943年在香港游擊隊中舉辦整風的學習班等等。

「番書仔」目睹日軍殺害婦女

現年89歲的黃作材是新華社前社長黃作梅的弟弟,香港淪陷時他年僅十五歲,就讀華仁書院,而他的哥哥黃作梅則就讀於皇仁書院。他表示,香港的抗日隊伍當中,有不少和他一樣的「番書仔」。黃作材親眼見到日軍在跑馬地捉走婦女,數日後在灣仔海邊殺害,並將屍體拋入海中。黃作材判斷,日軍捉走婦女是為了集體強姦,而殺害她們則是為了毀屍滅跡。

黃作材表示,東江縱隊的效率非常高,在一年之內救了80多人,其中部分是潛伏到集中營當中再將人救出的。一些的交通員只有12、13歲,當時東江縱隊將寫上逃走路線和時間的紙片放在香煙當中,再交給交通員去集中營賣給需要逃走的對象,精彩程度不亞於任何電影。最後,他以「我這輩子什麼也可以忘記,但是打日本仔絕對不會忘記,也不應該忘記。」作為結語,獲得全場掌聲。

中國倫理是抗日手段

許禎表示,他祖輩也參與過抗日戰爭,但是當時對此並沒有太深刻的印象,總覺得和自己的關係不大,在收集過各種不同的資料後,才覺得這段歷史的可貴。他表示,現在對於東江縱隊的史料保存存在不足,為了對當事人的尊重及緬懷,需要以更加嚴謹的態度來保存歷史。

許禎認為,通過研究東江縱隊的歷史,可以很好的將本地史、國家史進行整合。香港是日軍一路南下罕見的城市游擊戰,不少家庭全家都參與了抗戰,中國人的傳統倫理、家庭血緣網絡等,在對抗日本侵略者時是一個重要的手段。

該座談會由西貢文化中心、泛亞教育交流中心、香港客家學會、香港抗戰歷史研究會、香港微電影學會、香港理工學院校友會、質素教育發展中心和新界校長會聯合主辦。

記者李炘

DSC_5138 (2) 陳敬堂分析中共游擊戰法成功之處(香港輕新聞圖片)

DSC_5173 智明研究所研究總監許禎認為需要以更加嚴謹的態度來保存歷史(香港輕新聞圖片)

DSC_5156

DSC_5186 與會者合影留念

發佈於 時事政治
By 2015-09-12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