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掌故】香港曾經有優質的士?

2018-02-03 09:00:05
倪一祥

香港輕新聞編輯

早年的香港的士並沒有統一車身顏色。

 

【香港輕新聞】為反擊召車程式Uber挑戰,政府決定推出以公司形式營運的豪華的士服務,引來的士商的不滿。其實對於的士業的管理,這數十年來都是在公司化或個體戶上爭持,曾經有大集團染手的士行業,當時的士服務質素曾經有很大的改善,而且就算是個體戶車主,畢竟也是自己生意,服務水準不會差到那裡。

的士大罷駛威脅政府不敢貿然「落重藥」

但自從的士牌價被的士商把持炒到天價之後,個體戶的士越來越少,的士牌都被幾個大的士商持有,代的士商管理車隊的車行,為求把的士租出,對的士司機的質素全無把關及管理,結果的士司機質素越趨參差,各種問題叢生,消費者對的士服務最基本的要求也無法得到,令政府不得不出手。但過往幾次的士大罷駛陰影仍在,對政府來說仍是惡夢,所以政府亦不敢貿然向的士行業「落重藥」。

「佳寧的士」曾令的士行業耳目一新

要說到公司形式營運的豪華的士服務,不得不提「佳寧的士」,由佳寧集團於1979年成立,1983年清盤,期間其投資多元化,包括:地產、飲食、旅遊、交通都有,佳寧集團的的士部門曾經持有544個的士牌及聘有700多名的士司機,公司對司機要求嚴格,當值時要穿制服、結領呔及戴上白手套,接待客人有嚴格禮貌要求,公司除了薪優福利好之外,更定期安排的士司機到外地考察的士行業。可惜「佳寧的士」因母公司結業而結束,一代優質的士服務亦告終。

早年香港的士不少是採用德國平治房車。

歷代香港的士大王可以數出三位

香港開埠後歷代的士大王可以數出三位,包括有合和集團的創辦人胡忠、金邊的士的曾榕及日昌車行的李超凡。

  • 胡忠:合和主席胡應湘之父,原為豬農,後轉職的士司機,1926年與朋友合資買了首架的士,兩年後擴至8部,至60年代有近500部的士。1967暴動後,變賣所有的士,轉營地產。
  • 曾榕:二十年代創立金邊的士,是九龍最大的士公司,並首創在的士引入無線電通話。除的士外,曾榕亦有投資物業,現於窩打老道仍有曾榕大廈,並有份創辦廣華醫院。
  • 李超凡:中五畢業後做信差,八○年考到車牌,轉職車行推銷員,三、四年後買入首部的士,隨着牌價升值,他不斷以加按形式購入更多的士牌,他經營的日昌車行至1990年已有的士達100部。1995年當選十大傑出青年,他深信新機場啟用後,的士牌價會升至400萬,於是大舉掃貨,豈料金融風暴令牌價大跌,被銀行追債三億,於1999年破產。

 

早年全港只有3000部的士,司機屬高收入人士。

 

早年的士牌是政府免費發給的士公司

據一些的士老行尊憶述,在60至70年代,的士司機都是為的士公司打工,最初政府免費發牌予的士公司。港島有明星、上海、先達等大公司。九龍就有金邊、大來、飛捷等。的士司機當年屬高薪職業,所以服務態度好。幾十年前全港只有3000輛的士,交通又暢順,司機收入比警察高。

現在塞車嚴重,收入大減,的士司機服務變差,市民截的士又困難,對的士服務不滿於是增加。的士公司沒落源於政府政策,70年代初,政府開始以公開競投方式發的士牌,其後更為增加庫房收入,每個月發100個牌,的士牌價冧價,新界的士直情無人要,有車行執笠。

另一方面,當時政府遲遲不批准的士加價,令車費追不上通脹,而新勞工法例要給司機有薪假期,再加上經濟不景等因素,令不少的士公司東主意興闌珊將的士出售,的士業逐漸演變成現今的租車制。富商胡應湘的父親「的士大王」胡忠也在那時退出的士業。

現時的士商是以租車營利為主

自從政府於九八年停發的士牌後,的士牌價便企穩在二百萬元樓上,加上的士是搵食車,有穩定租金收入,因此除了的士司機外,亦吸引不少投資者密密收集的士牌。全港現有一萬八千部的士之中,八成半屬紅的,但登記車主僅得一萬一千人,證明不少炒家持有多於一個的士牌。

截至去年八月底,擁有最多的士牌的一名車主,共有414部紅的,持牌數量較排第二的車主多一倍半,佔全港紅的總數約百分之三。行內多個的士車行老闆及司機不約而同指這位車主是是香港的士小巴商總會會長伍熀,由他創辦的泰和車行更是行內一哥。有行內人說,買賣淨係賺差價,唔係賺得幾多,但租車收入細水長流,所以好多車行都係靠租車為主。

的士牌價由幾間大車行操縱

投資的士看似收入穩定,但外行人參與的話分分鐘摸頂,因為的士牌價透明度極低,而且成交量不多,每月平均只有一百五十宗過戶紀錄。儘管的士聯合交易所定期提供成交數據及牌價,惟其所謂的參考牌價,往往與車行售價不同,有業內人士直言:「基本上係幾間大車行話升就升,話跌就跌。」再加上買賣差價,外行人幫襯買牌,肯定貴人一截。

發佈於 特稿
By 2018-02-03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