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William:戲說世界盃 「中立國」在戰時幹過什麼呢?

2018-07-06 12:48:20
William Lam

現實中只是個小職員的軍武 / 科普愛好者

先旨聲明,這篇的內容主要關於二戰簡史,不是講世界盃或賭波盤,更不是講政治。現時世界盃已進入八強爭霸階段,很多賽果都出人意料,傳統強隊紛紛落馬,而且對20年代極右翼開始崛起到二戰歷史有認識的人而言,遇挫隊伍的名單至少可能會令他們「目瞪口呆」一陣:2018俄羅斯世界盃好像跟前軸心國或曾與納粹有深厚關係的國家過不去,德意日三國就不用說了(意大利甚至在外圍賽時已緣盡),事有湊巧的是,數支成績強差人意並已出局的傳統歐洲及南美強隊,所屬國家(例如西班牙、葡萄牙、瑞士及阿根廷)在二戰時雖然為中立國,但和納粹有很深厚的關係,甚至曾直接進侵蘇聯等等。難怪有網友看到出局名單後,高呼一聲「我複習了歷史書嗎」?

這些「中立國」在二戰時期究竟幹過什麼呢?

 

佛朗哥喜好以軍人及鬥士形象示人(有宣傳畫作甚至將他描繪成抗擊共產主義的十字軍武士),然而薩拉查由於在從政前是大學教授及法學 / 經濟學博士,故常以學者形象示人。(網絡圖片)

 

西、葡:兩面三刀的法西斯政權?

西班牙內戰是二戰爆發的一個重要事件,稍有近代史常識的「老餅」都會知道。佛朗哥的法西斯長槍黨政權可是全靠德國及意大利支持,才能擊敗由蘇聯支援的左翼政權,取得內戰勝利及全國控制權。

雖然德意對佛朗哥幫助甚大,但佛朗哥對軸心國的結盟與參戰要求卻顯得非常謹慎並採取現實主義的態度。佛朗哥的確有幾次想投入軸心國陣型,但權衡之下,最終都沒有任何行動,甚至在軍事部署上開始對德國有所防範。不過在整場大戰期間,西班牙仍與納粹德國保持密切的關係,例如持續提供鎢在內的各種礦石,同時亦協助嚴密監控境內的猶太人,甚至曾將境內猶太人名單「上繳」到希姆萊那裏(儘管有數以萬計猶太人經西班牙逃到葡萄牙或英國,避過納粹圍捕)。

藍色軍團的宣傳片段。性質上,西班牙藍色軍團只是志願軍,軍服裝備全由德軍提供並受德軍指揮,只在頭盔及臂章上有特別徵號作識別。

 

西班牙雖然拒絕對盟軍作戰,但對蘇聯例外。佛朗哥組成一支反蘇志願軍(當中一半是現職軍人),稱為「藍色軍團」(德國國防軍編號第250步兵師),以「報復」西班牙內戰中蘇聯對西班牙左派政權的鼎力支持(同時也回報德意兩國的援助。藍色軍團的部署地區主要是在北方集團軍列寧格勒的方向,並參與列寧格勒攻防戰。最後因為損失慘重,佛朗哥亦與盟軍達成秘密協議,藍色軍團於43年10月撤出蘇聯並宣告解散。

 

和其他法西斯政權一樣,薩拉查也組織了類似希特拉青年團的準軍事少年團體Mocidade Portuguesa。時為1939年。(網絡圖片)

 

葡萄牙在二戰的站位比西班牙更特別。1932年薩拉查(António de Oliveira Salazar)出任總理,他一方面在國內實行法西斯獨裁管治,對外卻走中立(但兩面三刀)的路線,一方面與英國親近並接濟直布羅陀的難民,及後更將外島的軍事基地租備借給盟軍;另一方面,也們仍供應重要戰略物資給納粹德國,例如鎢(葡萄牙的鎢產量是西歐第一)。作為交換,納粹可能提供了大約100噸黃金。這些黃金不少是搜括自佔領區及猶太人的財產。戰後只有大約4噸黃金經盟軍交回受害國及個人,其餘黃金基本上「下落不明」。順帶一提,二戰時,澳門因爲是葡萄牙殖民地,日軍沒有襲擊,成爲亞洲少數避開戰火的地區。

更有趣的是,兩國的法西斯政府戰後都迅速「洗底」:冷戰伊始,北約為爭取西歐各國對抗蘇聯東歐共產集團,基於現實政治考慮,已顧不得西葡兩國政體是什麼,最重要的是中大西洋航線愈加穩固。兩國不但得到美國的經濟支援(葡萄牙直接參與馬歇爾計劃,西班牙因政治原因沒被繳論,但仍得到其他的資助),西班牙在五十年代更曾成為增長超越西德的新興歐洲經濟體。這兩個國家可是要等到七十年代,強人政治徹底落幕,才回歸民主政體(西班牙是靠「民主之父」國王卡洛斯一世掌政,而葡萄牙則依靠一批下級軍官發動不流血政變「康乃馨革命」)。

阿根廷:政界和納粹眉來眼去?

受到音樂劇及同名電影所影響,貝隆及貝隆夫人在西方的形象好像不錯,貝隆夫人更成南美女性奮鬥及女權上升的標誌。但就史實而言,二人和納粹德國的關係其實亦太緊密,和納粹餘黨的勾當也不在少數,也「接贓」不少納粹的掠奪資產。(網絡圖片)

 

1930年代,受到歐洲方面的影響,阿根廷亦開始走上極右翼化的道路。基於白人至上主義及反美的傳統,阿根廷政府不但認為德國最終可統一歐洲,而且認為美國比德國是個更實在的威脅,故傾向與納粹德國親近,以謀取最大利益,甚至建立南美霸權。

1942年,鑑於早就「跳船」投向盟軍的巴西拿到美國大筆軍援經援,令阿根廷內部陷入是否應同樣投效美國及對德宣戰,以與巴西取得平衡的爭論。這場爭論最終導致極右翼陸軍軍人及潛伏的納粹黨黨徒發動政變,由陸軍部長拉米雷斯出任臨時總統。經過一年多的反覆糾纏及美國的軍事、經濟壓力,加上納粹在歐洲明顯節節敗退,為免受美洲國家全面孤立,他們很不情願地於1945年3月對軸心國宣戰,並於1946年重新舉行大選,將政權交還文人政府。

奧圖.斯科特茲內上校照片,「疤面」是他大學時代和人用劍決鬥時給劃傷的。右圖是1943年他及其特戰小組在德軍傘兵的協助下攻佔帝王台旅館,成功營救被意大利政府軟禁的墨索里尼後眾人合照。(網絡圖片)

 

戰後阿根廷政府轉入民粹主義政權,43年政變後擔任陸軍部副部長及經濟部長的貝隆於1946年的選舉中獲勝,這段時間阿根廷吸納了很多納粹黨逃亡黨員、資產甚至航空技術1);事實上,估計多達500名以上的黨衛軍及納粹黨人由40年代後期至50年代初期經西班牙到達阿根廷,這條逃亡渠道相信是由有號稱「歐洲最危險之男」的奧圖.斯科特茲內(Otto Skorzeny)穿針引線。由於他本職是工程師,亦有戰爭英雄的名聲,他在阿根廷很快就成貝隆總統及貝隆夫人的坐上客,甚至當過貝隆夫人的保鑣一段時間。

黨衛軍中校阿道夫.艾希曼個人照及受審時的照片。(網絡圖片)

 

事實上,幾個重要納粹戰犯是在阿根廷給捕獲的,比較著名的是黨衛軍上校阿道夫.艾希曼(也是常被濫用的典故「邪惡的平庸」的來源,不過歷史學家根據他過往的言行及在萬湖會議上的角色,認為他可是全心支持「最終解決方案」並出謀劃策的,絕不是哲學家漢娜.鄂蘭口中那種「忠誠的執行機器」),他於1960年被潛伏在阿根廷的犘薩德小組直接捉回以色列,最後在電視面前被「全國公審」,62年被處決。由於阿根廷早年實在太「歡迎」納粹黨人士到來,後來甚至有很多關於「希特拉沒死並潛逃到阿根廷」的陰謀論存在。直至八十年代中期,民選政府及自由派、左翼力量重新植根阿根廷,這國家過去的「親納粹」形象才被世人漸漸遺亡……

19世紀正式確立近代銀行制度前,瑞士邦聯地區人民其實很窮困,他們當年「出口」最多的可不是鐘錶或朱古力,而是僱傭兵。17世紀以前,瑞士長矛兵可是威震歐洲的僱傭兵部隊。(網絡圖片)

 

瑞士:和平中立還是洗錢專家?

瑞士自1815年後成為和平中立國及眾多國際會議 / 國際組織的所處地,同時亦是戰時眾交戰國進行各種商討(包括交換戰俘甚至求和)的地方。不過瑞士也是歐洲的銀行及金融中心之一,更是一直以來的歐洲「洗黑錢」中心註2)

二戰期間,瑞士實行過全國總動員及積極備戰,以抵擋德國可能的入侵,並給予世人「勇猛無比」的山民形象而受儆仰;可同一時間,瑞士各大銀行卻在為軸心國洗黑錢,包括為德國及意大利處理戰爭掠奪及搜括自猶太人的財富;當中還有納粹高官在各佔領區私掠得來的財富或藝術品,為了不讓政府得知,都存放到這裏。

另外,瑞士各銀行還一直為納粹德國買賣黃金,讓德國可以自身及掠奪得來的黃金儲備套現,換取寶貴外匯或戰略物資(經由瑞士向外國購買,再轉口德國)。據戰後盟軍的報告顯示,瑞士眾銀行為德國處理了大約6億美元(1945年幣值,大約是今日80億美元)的黃金。

基斯杜化.梅利當年出走美國並尋求政治庇護時的照片。(網絡圖片)

 

事實上,不同瑞士銀行現時還有相當多的資產,是屬於當年歐洲猶太商人寄存的。由於他們多已死於集中營,戶口已多年沒動過,加上不少納粹德國官方及官僚所掠奪的財寶也存放在銀行中無人認領(開戶人同樣也死於戰爭中),90年代部分瑞士銀行(如瑞士聯合銀行)企圖將這些舊賬戶資料鎖毀,以圖毀滅證據(及可能為接管這些無人賬戶的資產做準備),若不是一位叫基斯杜化 . 梅利的銀行「看更」無意中發現這些資料並交予猶太人組織,這些無人認領的資產可能已給銀行侵吞了。

 

小結

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不少國家雖然以中立國身份「隔岸觀火」,但基於國家利益及政治立場,往往與參戰方有千絲萬縷的關係,當中主要是指供資源(如重要的特殊金屬礦石、燃料等),或提供媒介處理在戰爭及種族清洗所得的資產等。當然,現在提起這些事,並不是要對這些國家進行「再清算」畢竟當年的政權亦早已灰飛煙滅,涉事者亦已入土為安,小弟只是借這次「巧合」,讓讀者知道全球戰爭期間,小國是如何生存並從中獲利而已

話題轉回世界盃,如果有人想借第一段中提到的「巧合」去賭波的話,我看就免了。現時世界盃八強所代表的國家,不是當年的盟軍成員,就是「跳船跳得非常早」的國家(或兩個身份並存,如巴西),再不然就是立場相對「老實」的中立國(如瑞典)、被佔領國、與世無爭的邊陲小國,甚或當時根本不存在的國家呢。

 


註1:另方面,阿根廷也仿傚美、蘇;英、法等國,引入納粹德國的航空專家庫特.坦克博士(Kurt Tank,上圖)及其在原福克-沃爾夫飛機公司的設計團隊,以發展噴射機。他所協助研發的「箭2」式算是TA-183的正宗後代(因為此機的設計師正是坦克博士),至於F-86及MIG-15,頂多只算是非常成功的山寨 / 部分山寨貨而已。

註2:瑞士能成為銀行洗黑錢中心,源於其銀行保密法(Banking Law of 1934):銀行保密法源於1713年日內瓦州大議院通過關於保護存款人的規定。類似規定在1934年成為瑞士邦聯的正式法律,法律規定任何銀行職員均不能透露存款人的姓名(及私人資料),否則即屬違法;除非有瑞士法庭發出的傳票,否則任何銀行都不能向稅務機構及政府(包括瑞士政府)透露戶口的任何資料,且法院只可以在部分罪案下批出查詢銀行戶口資料的存票。

 

By 2018-07-06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