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話題】一帶一路令小國破產?蒂勒森指責背後的根據是什麼?

2018-03-10 08:12:42
陳頴詩

香港輕新聞編輯

【香港輕新聞】3月6日,美國國務卿蒂勒森在介紹特朗普政府非洲政策中,指責中國導致非洲各國債務累積,並「助長依賴」。在蒂勒森作演說的前數天,美國智庫一份報告就提及中國「一帶一路」增加多個國家債務危機,其中一名作者更曾在美國財政部任職。內容令人聯想到多年前出版的《經濟殺手的告白》……

據《BBC中文網》3月7日報導,美國國務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周二(6日)於維珍尼亞州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發表演說,指今次非洲之行的重點為反恐、民主、治理以及貿易和投資。

蒂勒森認為中國在非洲的投資或會改善當地的基礎設施,但中方做法導致各國債務累積,及增加「依賴性」,並對當地的天然資源構成威脅。他批評中國在當地投資時簽署「腐敗的交易」,許多合同的透明度也十分低。

前美國財政部官員:持有最多債務的人將「做主」

3月4日,美國智庫「全球發展中心(Center for Global Development, CGD)」的一份名為《從政策角度考察「一帶一路」的債務影響》的報告引起西方媒體廣泛報導。

《美國之音》指,根據這份報告,中國「一帶一路」的貸款將顯著增加8個國家(巴基斯坦、吉布提、馬爾代夫、老撾、蒙古國、黑山、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的債務危機風險。而《華爾街日報》指,中國以推動「一帶一路」為名,貸款給一些國家進行基礎建設,導致他們對中國的依賴。

  • 設有中國首個海外軍事基地的非洲國家吉布提(Djibouti),對中國負債額已佔國內生產總值(GDP)91%。
  • 去年12月,斯里蘭卡(Sri Lanka)因未能償向中國借來開發漢班托塔港(Hambantota)的10億美元貸款,結果出租港口土地給中國一間國企長達99年。而原本中國只佔12%斯里蘭卡的債務,但在「一帶一路」推動後,增加至17%左右。
  • 而中國和巴基斯坦合作開發瓜達爾(Gwadar)港,就被指令當地漁民流離失所,最後更需要遷村。當地政府前經濟顧問班嘉里(Kaiser Bengali)估計,日後港口約91%的收入將歸中國,「沒有人會白白把錢送人(No one gives anybody free money)」。班嘉里表示,中國企業不僅獲得減稅,工程材料也是從中國購買,開發的好處全都被中國拿走,而非當地人。

報告形容,巴基斯坦是「目前高危的國家」。這份報告估計,中國向巴基斯坦提供大約500億美元建設基礎設施和能源項目,而增加巴基斯坦債務危機風險的是中國收取的較高的利率。

報告另外指出寮國、馬爾地夫、蒙古和塔吉克也面臨相似風險,如這些國家不能有效管理它的債務,中國將獲得強勢地位,影響它們的戰略決策,甚至獲得對重要基礎設施的控制。

其中一位報告作者、曾於美國財政部任職多年的赫爾利(John Hurley)表示,「一帶一路」向這些國家提供它們急切想要的東西,比如建設基礎設施的資金,但以這種方式的借貸而言,未必是件好事。

報告另一名撰寫人、曾擔任美國財政部發展金融和債務部副部長助理的莫里斯(Scott Morris)指出,萬一這些國家無力還債,這些趨勢將使中國處於他們財務決策的中心,「持有最多債務的人將會做主」。

中國外交部:「一帶一路」好不好參與國最有發言權

對此,3月7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記者會時指出,「一帶一路」合作的參與方很多是發展中國家,經濟尚欠發達,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需求和缺口比較大,而「一帶一路」給這些國家彌補短板、克服瓶頸、改善民生、發展經濟帶來了新的機遇和可能。

耿爽強調,「一帶一路」倡議好不好、項目實不實,參與的國家和人民最有發言權。他指出,「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都會從自身利益出發,作出最有利於自身發展需要的選擇和決定。

美國曾對第三世界國家作「經濟侵略」

2004年,曾任職於顧問公司及有首席經濟學之名的約翰·柏金斯(John Perkins)出版了《經濟殺手的告白(Confessions of an Economic Hit Man)》一書,並以「過來人」身份描述他本人在擔任美國「經濟殺手」一職時,如何以各種手段剝削第三世界國家的經濟。

「表面上,我是一位高薪的經濟顧問,實則身負經濟殺手的任務,向世界各國詐騙難以計數的錢財。我們以不實的經濟預測、選舉舞弊、收買、勒索、性招待為手段,慫恿各國領袖加入促進美國利益的大集團。萬一無功而返,更邪惡的中情局隨即上場;如果這些豺狼也告失敗,那就只能祭出真槍實彈,以軍事行動收場。」   《博客來》書本介紹

《香港獨立媒體》年曾針對這一書本發表文章,分析美國及受其操控的國際機構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實際上是怎樣的一回事。文章指,美國對很多發展中國家都有資金援助,或透過如世界銀行等機構提供貸款,協助國家進行基礎建設。當中,美國會刻意誇大經濟發展數據,說服他們接受超越實際需求的工程,最終令該國陷入永久負債的困境,在各種國際事務都要聽命於美國。

文章提及,在部份國家,美國更為求達到目的而支援獨裁及殘暴的政權,或扶助當地貪污勢力,鞏固不仁主政者的政權,只求美國獲得最大利益。

那麼這些國家後來怎樣?文章解釋,國家最後需要長期利用世界銀行等機構的貸款及不同國家的援助金償還美國欠債,同時餘下的款項則機會全數用以支付美國企業的工程費,「實際能用於改善人民生活環境、解決最迫切需要的資金就少之有少」。

而《亞州週刊》主筆王杏慶(筆名南方朔)的「拉丁美洲的覺醒與反抗」一文中引述書中的例子指美國以推銷開發計劃之名,藉以達壟斷之目的。

文章指,儘管厄瓜多爾天然氣豐富,但賺取100元,就有75元歸外國集團,剩下的金錢多數落入官僚買辦和軍人之手,結果最後用於民眾身上僅約2.5美元,他們更成為污染、水土破壞的受害人,「這乃是印第安主要的五族聯合起來反抗的原因 」。

究竟中國是複製美國的發展模式?還是走出了一條不同於美國的借貸模式?關鍵可能在於工程是否符合實際需求,這點或許還需更多時間才能看到。

發佈於 特稿
By 2018-03-10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