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月「食菌期」 內地網友分享「食菇中毒」奇特體驗

2018-06-20 19:21:55
秦楚天

香港輕新聞編輯

內地俗稱『見手青』的牛肝菌,學名Butyriboletus roseoflavus。(圖片來源網絡)

【香港輕新聞】六月以來,豐沛雨水令野生菌菇大量萌發。每年各地都有數不勝數的因采食野菌導致的中毒案例,但即使如此,有些地方的人們寧可冒險也不願錯過這每年一季的「美味」。近日,一則內地警方的溫馨提示又引起網友對食菇的熱烈討論,甚至有網友開始分享自己食菇中毒劫後餘生的「迷幻體驗」……

夏季轉入大量降雨的時期,南方一些氣候濕潤的城市的集市上開始出現各種菌菇類。在內地的雲南省,當地群眾視每年的6-8月為「食菌期」,錯過這段時間,就會與一年中最新鮮美味的蘑菇失之交臂。因應當地這一習俗,內地有媒體以及警方開始在網上發布各種提醒人們「謹慎食菇」的消息。

內地媒體《錢江晚報》近日發布一段短片,介紹了一種雲南特產的「致命美味」——當地俗稱「見手青」、屬於牛肝菌科的野菌:如視頻所示,這種蘑菇撕開後若暴露在空氣中,撕裂部分會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轉變為靛藍色,前後不到一分鐘。

這種色彩鮮豔的蘑菇在雲南當地是一種著名的家常山珍美味,本身含有一種名為「麥角酸二乙胺(俗稱LSD)」致幻毒素,若烹製不當極易中毒,輕則腹瀉嘔吐、出現幻覺,重則昏迷不醒或危及性命。當地人為避免「見手青」中毒,通常採用「徹底加熱煮熟」等方式令其毒性消失。但每年雲南因食用「見手青」中毒送醫的案例仍時常發生。

微博自然科普賬號「博物雜誌」早前曾介紹雲南風土及當地飲食文化,引來不少雲南網友留言分享自己或親友的「中毒」經歷:

  • 「中毒的時候覺得頭有水缸那麼大,手腳像火柴,滿桌子小人跑來跑去,電視機頂上長滿30厘米以上的野草,風吹過來一浪一浪的,過癮得很。」
  • 「前兩天我媽的朋友吃菌中毒,看到漫天的鐵絲衣架在飛。」
  • 「表哥中過一次毒,在醫院打點滴,醒過來看著被子一下跳起來,說:『怎麼這麼大的青蛙!你們快看!』」
  • 「高中物理老師吃完後說水池裏怎麼有朵開得很漂亮的花,怎麼撈都撈不到,然後就進醫院了。還有我媽同事的朋友,吃菌中毒不停說話說了三天,全家人輪流去醫院陪她說話。」
  • 「吃完後坐在沙發上:看見很多小人在茶几上跳舞,有的還在爬茶杯…反正很歡樂。」

由於一些網友分享的「中毒」經歷看似十分有趣,有不少圍觀者開始表示自己躍躍欲試,也想嘗試「吃菇中毒」的感覺。但「博物雜誌」就警告,「還能在這分享體驗的都是大難不死的,每年吃菇中毒喪命的人更多,看完笑一笑就算了」,「中毒畢竟是不好的,選擇自己認識的菌類,用正確的烹飪方法、盡量做熟,就能減少中毒概率;一旦中毒,快去醫院,不要享受幻覺。」

香港衛生防護中心近日亦提示市民,由於野生菇類難以辨認是否適合食用,因此市民切勿隨意採摘進食。若因懷疑食菇導致中毒,應帶同剩餘的菌菇樣本就醫,以供辨識種類。

發佈於 奇聞趣聞
By 2018-06-20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