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William: 重製版《銀河英雄傳說》電影三部曲略評

2019-12-06 14:17:27 最後更新日期:2021-02-08 17:40:15
William Lam

現實中只是個小職員的軍武 / 科普愛好者

 

經過一年半的等待,重製版《銀河英雄傳說》第二季的電影三部曲《星亂》已於本年9月27日上映,同時授權播映中文字幕版本(每部電影相當於四集,每星期一集(25分鐘))亦已於Bilibili視頻網站上映中。《星亂》內容主要改編自《銀英傳》小說第二冊〈野望篇〉,舊OVA版對應第15集下半集至26集,主要講述銀河帝國及自由行星同盟的內戰。現時三部電影已經放映完畢,代表重製版《銀英傳》第一階段正式結束。作為銀英迷,很多人自然期待今次的演譯是否原汁原味之餘,也有更進一步的創新。

作者田中芳樹在去年的訪問中已提過,他並不介意其他人在演譯自己作品時作出合理改編;事實上他也知道自己的弱點在哪:他只是個國文學士,《銀英傳》只是他小說寫作事業開始時的初試啼聲之作,也是首個科幻作品,而且後來是在德間書局的要求下硬改成長篇,故其科幻設定及劇情推演總有不合理的地方,若將之映像化,就有修改的必要。

97年版的《星河戰隊》,給人最大的印像就是俊男大戰大蟲的蘭保肌肉秀,還有蟲血處處的場面。雖說導演是開始規劃故事後才知道小說的存在,並在買下該小說電影版權後進行參考修改,但故事套路仍和小說有相當大的差距。(網絡圖片)

 

科幻作品雖然給人更多想像與創作空間,但往往有其瑕疵,這和作者的科學素養與專長有關,但亦和創作時代的科技限制及大眾普遍認識有關。要將作品改編並更合理化,並合乎當代人的口味,就很視乎改編者的功力。當然,改編形式也深有影響:若是由中長篇小說改寫成電影,劇情不但需要大幅收縮,連原作者表達手法及中心思想都要適度改寫,失手機會更大,以《星河戰隊》為例,現有兩個影像化作品都無法表述原作者海來茵的中心思想:97年電影版本將原著中獨特的軍事民主主義思想改成單純的法西斯化諷刺,裝甲服戰鬥簡化成人類對蟲族的血肉長城戰等;日本方面則選擇六集的OVA播放形式,雖表達到裝甲服戰鬥的場面(這是《星河戰隊》小說版的賣點之一),但劇情變成單純的戰鬥成長青春片,原著的意識形態幾乎全部跳過。總括而言,兩者都是「唔湯唔水」之作。

《冒險少女娜汀亞》取材自科幻小說泰斗凡爾納的兩部名著,即《海底兩萬哩》與《神秘島》,不過已可視為一全新故事了。(網絡圖片)

 

若長篇小說給修改成長篇連續劇或動畫,保留原汁原味的機會較大,不過由於成本問題,加上經典科幻小說作品多是難於演譯的硬科幻,影像作品的創作者更傾向較少束縛的「另起爐灶」,故大部分影視科幻作品都是原創,或只取經典作品的某些背景設定,《銀英傳》算是當中的例外。就現時所見,《星亂》的改編算在情理之中,且有不少亮點:

田中筆下救國軍事會議的軍事政變,明顯參考二二六事件:軍中非核心派、下級軍官、停止腐敗的議會政治、舉國體制等,以至左臂的臂章,處處映射二二六事件中下級軍官思想與行動。而且救國軍事會議最主要武力-第11艦隊剛好映射兩次日本軍方激進派的行動,即:1. 1932年"五一五事件"中刺殺首相犬養毅的11名年輕軍官;2.發生於昭和11年的二二六事件。部分觀者將電影中相關情節和今天某些事態聯繫起來,恐怕想多了。(網絡圖片)

 

楊威利決意回首都剿平政變之時,先寇布上校特意勸誘他成為獨裁者,可楊威利一口拒絕。《星亂》中的勸進場面變成先寇布把楊推到椅子上說教,總是令人想到什麼,某程度上也是種惡趣味吧(笑)……(網絡圖片)

1. 情節處理更加突出人物衝突與悲劇成份,戲劇性更豐富:

「政治戲」一向是《銀英傳》的重點,甚至有人稱之為輕小說中的政治入門書。在政治內容表述上,小說〈野望篇〉集中思考兩大問題:1. 用更極端的方法改變已「腐敗」的政治秩序是否合理?2. 為大多數人的幸福,少數的犧牲應否被允許?《星亂》相對於小說與舊OVA,除個別場面有點怪異外,分別不大。然而其在原有小說情節上的修改與加強,其實亦有助豐富人物性格及可觀性。

比克古中將「挖苦」人家的能力在重制版銀英中可是經常表露的,雖然台詞相約,但由他口中說出來,可說另有一番味道。(網絡圖片)

   

原小說〈野望篇〉在故事情節上集中於同盟與帝國兩邊的內戰,在人物互動鋪排上較平鋪直敍,甚至女角身死都有點輕描淡寫;這點在舊OVA版上未有顯著改變,但《星亂》的表述則較豐富,次要角色的衝突更具可看性,例如比克古上將在救國軍事派眾人舉槍脅持的情況下,直斥格林希爾上將以更極端更獨裁及更破壞社會的方法去改變同盟政體的腐敗(原小說是罵全場人,而套路明顯仿效30年代日本軍方激進派及「二二六事件」),甚至令他無力反駁,「嘴砲」的精彩程度絕不下於楊的「金句」;潔西卡在廣場屠殺事件中與政變派極端軍官的對抗及最後的犧牲增添了不少內容,加上劇情一早鋪排好楊與潔西卡兩人似有還無的情侶關係,悲情及感染力比起原小說及舊OVA版更勝一籌,這兩件事也進一步突顯軍事政變派的荒謬性。

 

留意潔西卡臨死前與救國軍事會議軍官的「嘴砲」,內容和小說版的對話是有不同的,而且亦加入早就被軍官摔倒受傷,仍堅拒讓步的一幕,視覺衝擊更震撼。(網絡圖片)

在新加的劇情中,「冷血異眼」奧貝斯坦利用奧雷沙夫的虛榮心,引他進入必死之地,不但盡顯他的冷酷,也充份表現出他瓦解敵對陣營的能力。(網絡圖片)

 

帝國軍文戲上的「修改」也有精彩之處:萊茵哈德處理奧雷沙夫上將被俘一幕,小說及舊OVA原本只是由奧貝斯坦把他釋放回到貴族軍陣營,並適時公開處決其部下了事,但在《星亂》中,鑑於奧雷沙夫有可能赴機遠走他方,令製造貴族軍內的猜忌與恐慌的計劃落空,故奧貝斯坦親自出馬,假意拜託他向貴族軍首腦傳達議和的消息,令他信以為真,增加回到貴族軍的機會。這不但能完善原有劇情的陰謀,對於奧貝斯坦的冷酷及謀略的運用也有更深的著墨。

不過這方面《星亂》並不是沒有敗筆,稍後會補述。

左圖為想像中的宜居類地衛星,右圖則是新版銀英傳中登場的一個帝國邊境有人居住的宜居衛星。現時已知至少已有一個質量頗大的衛星正在400多光年外的行星系形成中。(網絡圖片)

 

2. 修改不合理的天文 / 科技設定:

作為科幻作品,改編或重製時亦應留意原有天文 / 科技的變化,並對劇情及相關情節合理化,才能給予新觀眾代入感。這點在第一季及《星亂》中也有較合理的表現,例如片中已經出現適合人類居住的大質量氣態行星的衛星(天文學界已認為宜居大型衛星是可能存在的,《阿凡達》亦已率先採用這設定);戰鬥中也不會亂玩「亡命太陽風」這類太空氣象玩意(註1);核聚變反應堆也再不會因為被擊中而隨便發生核爆了,而士兵裝備的資訊科技化亦有進一步的著墨,例如帝國軍的仿德意志帝國頭盔其實可以加裝具保護及戰術資料顯示功能的面罩。

帝國軍奧雷沙夫上將用裝甲服的新舊設定變化,左方是新設定,其設定沒有提及士兵的手是否穿入裝甲服的手部進行控制,但照動畫所表現,士兵的手似乎仍是藏在裝甲服較大的軀幹內。這種裝備小型噴口及關節機械化的裝甲服,有助在不同重力環境的星球上移動。(網絡圖片)

 

當中最大的改變是,《銀英傳》原設定否定步兵裝甲服化,認為其會重覆過去重裝甲武器「面多加水」的惡性循環,然而近年外骨架發展非常迅速,加上人形機械的靈活性亦愈來愈高,甚至已接近動物的水平,故《星亂》欣然重新接受了資訊化程度高的人形裝甲服設定(當然,這應該還是以耍帥為目的,不過考慮於各種重力環境的星球上進行戰鬥(80年代還未有發現諸如「超級地球」的高重力類地行星),裝甲服的確比單純步兵有更高的生存及適應性,出現也是很合理的事。

 

以小行星殘骸做掩護,總比拿恒星表面做掩護好,至少不會被猛烈的太陽風暴燒灼,而且……

戰艦推小行星,還可當攻城槌用……(網絡圖片)

 

3. 重要戰役的演譯更合理化

更大的亮點在於部份戰役的劇情與戰術安排上,例如片頭的重頭戲阿姆納札星域會戰,《星亂》作出非常大且合理的修改,強化奇策性之餘,也減弱了原小說中楊威利「一騎擋千」的形象:打擊米達麥亞的突擊,由楊的單艦隊突襲變成楊與比克古中將合作的疊瓦式攻擊,比克古先在左前方發動牽制攻擊,等米達麥亞稍稍改變陣型避其鋒芒時,再由楊於右翼進行突襲,迫得米達麥亞立即後退;小說及舊OVA版楊重創畢典菲爾特的突擊,情節簡略,也把擅於突擊的黑色槍騎兵艦隊搞成豆腐似的;但到《星亂》中,楊威利採用防守後撤的戰術,引誘魯莽的畢全力追擊並以艦載機發動短距離突擊時,利用「黑槍」前方火力受飛行中的己方艦載機限制發動猛烈反攻,重創畢艦隊;最後的突圍戰,原小說及OVA只是楊的獨腳戲,但在新版中變成楊與阿典波羅少將合作,先後以無人艦隊及礦物小行星殘骸「開路」,不但引誘已受挫的畢艦隊戰列進一步拉闊,更進而把畢艦隊的戰線突穿,配合其他同盟軍艦隊的強攻,最終擊潰黑色槍騎兵艦隊並逃離帝國軍包圍圈。這過程至少比楊全程「一騎擋千」更合理得多,過程也更清楚展現楊威利權謀及戰術素養,內容豐富可觀。

 

阿爾提那星域會戰的片段。(網絡圖片)

 

帝國軍方面的戰役亦嘗試變得更具說服力及突顯角色的才能,以《星亂》第二部的阿爾提那星域會戰為例,戰役主線基本保留,但內容就改變甚多。原著著重帝國年青貴族的盲目樂觀與冒進,結果變成胡亂搶功並被米達麥亞突襲殲滅的鬧劇,過程過快之餘,貴族軍亦顯得混亂兒戲(當年田中似乎未有戰術電腦協調指揮的概念);新版的重點表現「貴族並非白痴卻腐敗」,庸碌的希德斯哈姆伯爵之所以獲得率領半支艦隊的機會,似乎是與斯特汀上將進行幕後交易而得來的,而米達麥亞的勝利亦有更多奇策的成份,突顯個人才能及艦隊訓練有素:原著只是他單純高速攻擊並把貴族艦隊「切豆腐」,但在新電影版中變成穿過雷區預設的隱藏通道,並在對方完全預料不到的方向突襲,配合雷區,終能徹底剷平貴族艦隊,亦令斯特汀上將亦無法營救,唯有遠遁而去。

雙壁聯手與奧雷沙夫的格鬥戰算精彩,甚至親自帶他墮入陷阱,小說及舊OVA版中奧雷沙夫可沒和他們交過手,就中陷阱被捉了……另外,圖中亦可見裝甲服內的影像及戰術資料投影情況。 (網絡圖片)

 

敗筆:萊茵哈德陣營人物更平板 貴族軍更白痴?

無論小說還是舊OVA版,《銀英傳》雖然是個群像劇,但第一、二篇過多描寫楊及第十三艦隊的故事,銀河帝國亦將星太多,大部分角色的描寫顯得相當「平板」。舊OVA第一期曾試圖改善,但加重描寫的角色卻是在小說前半段並非重要人物的克斯拉准將,這種寫法對於主線人物如帝國雙璧的角色塑造沒有什麼大用。

個人而言,對於《星亂》劇情原本有不少期待,尤其是對帝國軍角色及戰爭過程的敘述上,然而可能由於時間有限,帝國相關的劇情同樣平板,甚至尤有過之,萊茵哈德陣營未能顯示其應有能力與個性,貴族軍更變成送人頭的「豬中之王」,智商幾近集體崩潰,以米達麥亞與羅嚴塔爾聯手攻擊連汀堡要塞為例,原小說及OVA均有表現其擲彈兵部隊遭擲彈兵總監奧雷沙夫一級上將重創、部下慘遭屠殺的不忍;《星亂》採用更華麗的裝甲服格鬥場面,但兩人對於部下傷亡卻變得「輕描淡寫」,白白錯過深化兩人角色多樣性的機會。

《星亂》中萊茵哈德的掙扎,就只餘下黑暗中獨自觀景,原著中的堅持與懊悔蕩然無存…… (網絡圖片)

 

更大的敗筆在於萊茵哈德對犧牲平民的態度:小說中,馬基維利主義者奧貝斯坦建議犧牲威斯敏特行星居民以換取宣傳上對貴族軍的致命打擊時,萊茵哈德即表露出極不願意的態度,並與奧貝斯坦爆發激烈爭論,舊OVA版中他甚至拒絕奧的建議,準備出兵,及後奧故意遲報軍情,製造既成事實,萊因哈德才不得不利用;但至《星亂》中,萊茵哈德則只是遲疑了一下,就接受建議,這和萊茵哈德貫穿整個小說中不願犧牲平民的性格有很大矛盾,不能不說是個大敗筆。

 

吉爾艾菲斯在重制版《銀英傳》中的戰術表現往往令人摸不著頭腦,小說中他至少有在不同方向實施突襲,擾亂軍列,但《星亂》中他是帶800艘船由戰線正面斜上方直接突入,仍在貴族軍正面砲火範圍,竟可以絲毫無損…… (網絡圖片)

 

在戰役場面,《星亂》中銀河帝國內戰的戰役處理甚至較小說及舊OVA版粗疏很多:亞爾提那會戰還好,但後三場會戰均只有不足五分鐘的劇情,萊茵哈德陣營甚至贏得不明不白:以奇霍伊薩星域會戰為例,小說與舊OVA均交待了齊格800艘高速戰艦突擊切斷貴族軍前後陣的聯繫,令衝得太前的貴族軍陷入混亂,讓瓦列與魯茲乘機突破戰線,一舉壓向後方立典亥姆侯爵的親兵,這才讓他慌不擇路的撤退;《星亂》卻是付之厥如,完全沒有交待兩名大將如何利用貴族軍的無序牽制其優勢兵力的進攻節奏,以及齊格親兵的真正作用(註2)

《星亂》完全沒解釋利普休達特會戰中貴族軍五萬兵力在遭遇相約兵力正面攻擊時,為何會突然像猛虎入羊群般徹底崩潰。要是他們這麼弱,萊茵哈德陣營根本不需考慮戰事拖長的問題…… (網絡圖片)

 

至於利普休達特會戰,舊OVA至少能表現出小說中米達麥亞以逐步後撤引誘敵人深入,到反擊時貴族軍撤退途中遭多路夾擊的絕望場面,但《星亂》同樣付之厥如,只見貴族軍展開攻擊後遭遇寬正面突擊,然後像豆腐般潰散,完全看不出萊茵哈德陣營有什麼才智或至少合理的戰略戰術(片段甚至刪去了中後段故事要角「鐵壁繆拉」的初次登場)。順帶一提,貴族軍果真如此「弱雞」,那前述奧貝斯坦的犧牲平民根本就站不住腳呢!

 

總結:過度簡化劇情並非好事

單就敘事方法而言,《星亂》和上一季故事的手法接近,但由於沒有能回憶或交待故事背景的空間,原創內容減少,稍有改變的只是部份對話內容與情景。這可能與原小說〈野望篇〉更緊湊的故事有關。 《星亂》對於同盟側的故事演譯,以及初段兩軍大會戰的改編其實還好,甚至修正了小說中出現的問題,基本上保持水準,問題在於阿爾提那會戰後帝國內戰的故事:將故事情節過份簡單化、把貴族軍寫得比小說更蠢,並不會令故事變得流暢,反而會減弱故事的可觀性,新觀眾更會看得莫名奇妙。這段戲雖大約只佔兩集左右,但與同期同盟軍方面故事相比,觀眾也會覺得突兀,也削弱了故事的完整度。若劇組是以「趕戲」為由這樣搞,其實也是得不償失的。  

太陽表面圍繞磁場加速並釋出的物質,脫離太陽引力影響後會變成太陽風……(網絡圖片)

註1:小說及舊OVA中,亞姆納札會戰中的同盟軍在該行星系的太陽表面附近佈陣,楊更轟擊恒星表面、激發大規模太陽風而得到更大的加速度發動突擊;然而,只要有天文學常識,就會知道太陽風同時激發非常強烈的宇宙射線輻射,對於艦船傳感器運作、雷達控測甚至船員生命都可造成威脅,和自殺沒有分別;故新版將舞台轉到該恒星附近的廢棄小行星採掘場,利用小行星殘骸作為掩護與稍後戰術突破之用。

在龐貝城發現的亞歷山大馬塞克壁畫(Alexander Mosaic),表現高加米拉會戰中亞歷山大大帝率伙友騎兵衝擊波斯大流士一世的直衛部隊。(網絡圖片)

註2:齊格的800直轄艦隊作用更像宇宙版亞歷山大大帝的「伙友騎兵」,在引誘敵軍前出後插入打亂前軍與大本營的聯繫,製造更大的混亂,甚至戰線崩潰。

  最後,送上《星亂》的片尾曲以作結。

發佈於 博評
By 2019-12-06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