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呂琪:莫迪的魔笛還吹得響嗎?

2020-07-19 10:23:14
呂琪

香港輕新聞特邀軍事評論員

相對於國大黨的精英管治路線,印度人民黨走的主要是平民國族主義(留意,這在相當大程度上是超脫了印度更流行、更令社會分化的宗派主義)的路線,而莫迪出身的種姓「賣油人」(Ghanchi)也不算高,學歷也只是高中程度(大學及碩士學位是參政後遙距修回來的),但其出眾口才及組織才能令他在人民黨的前身組織取得不錯的地位,為其日後總理之路打下很好的基礎。(社交媒體圖片)

加勒萬河谷事件已經過去了一個月,隨著中印兩國和兩軍開始接觸,就目前看來,中印兩國雖無意在這個地方繼續擴大衝突,但今後事態的走向和局勢變化也頗引人關注。

諸事不順的印度

中國方面:軍事上,解放軍一鼓作氣,當把印軍最少一個營甚至大半個團給打殘了,自己的傷亡和損失幾乎可以忽略,這完全就是一場大勝;政治上,連印度自己都公開承認衝突的發生地是在中國境內,這說明是入侵者是印度,正所謂:「先撩者賤,打死無怨」,就連一向對中國戴著有色眼鏡的西方媒體,在這件事上也無法偏袒印度。

2020年對印度來說也是多災多難的一年:與三國邊境關係惡化、新冠肺炎、蝗災、隨之而來三十年未見的經濟衰退等,都對該國安全環境、經濟增長以至糧食生產都帶來很不明朗的因素。(新華社圖片)

從整件事來看,中方無論從軍事上還是政治上都是得利的一方,如果印方不再加碼喋喋不休的話,中方大概率不會再有過激的動作。但是印方立場就完全不一樣了……

最近,印度也是流年不利各種煩事纏身。首先是新冠大爆發,全國感染人數已經超過100萬;其次,百年一遇的蝗災橫掃整個印度,已經逼近首都新德里,全國的重要糧食產區幾乎都有蝗災;再加上印度東北部阿薩姆邦連降暴雨引發洪澇災害,截至7月2日,已造成160萬人受災;然後就是中印邊境衝突的一敗塗地,2020年對印度而言不可謂不多災多難。而對於如今的印度掌舵人——莫迪來說更是焦頭爛額了。

2019年4月大選前的民調顯示,莫迪的支持度是排第二位的拉胡.甘地的......10倍!(印度時報圖片)

傳奇的莫迪

莫迪的奮鬥史本身也堪稱一個傳奇,他出身低種姓,通過自己的奮鬥在印度政壇殺出一片天地,做到印度總理也是不容易。而且莫迪的野心一向不小,很希望自己能成為印度歷史上名垂千古的領導人。

自2014年莫迪上臺後,他也一直是朝著這個目標去努力,在政治上、經濟上推出多個改革計劃,包括改革原計委、打擊腐敗、廢鈔令、國企私有化、稅收改革等等一系列措施,同時還帶領印度人民黨從一個小黨一步步坐大,到2017年印度地方邦選舉的時候,一舉拿下27個邦中的19個邦,讓國大黨和很多地方政黨邊緣化,莫迪政府和印度人民黨對印度政局的控制力一步步增強。

到了2019年,莫迪再次毫無懸念當選印度總理,一時間風頭無人能及,被網友們戲稱作:「魔笛老仙」,當時的印度媒體甚至用曾經帶領印度獨立的國父尼赫魯來形容莫迪。

民主化並漸漸弱化印度控制的尼泊爾,大約在5月時亦宣佈要取回被印度佔有的300多平方公里土地,雙方已為此發生多次衝突,且印軍在衝突中普遍不佔優勢。(網絡圖片)

印度的外交困局

不過,天有不測風雲,沒想到還不到一年的時候,這接二連三的倒楣事就找上了莫迪。如果說新冠、蝗災、洪水這些畢竟是天災,印度政府落足力還是能處理或推脫的,唯獨是邊境衝突的慘敗,讓莫迪和他的印度人民黨頭疼不已。不單是與中國的衝突,在過去的一個多月,印度還接連不斷地跟周邊國家發生衝突,令其陷入與鄰為壑的被動局面。

在去年發佈新版地圖把與尼泊爾爭議地區「劃為己有」後,今年5月,印度官方大張旗鼓地宣佈經過該地區的公路專案竣工,被尼泊爾視為「入侵」。6月中旬以來,印度與尼泊爾軍隊在爭議地區突然交火。在西北地方,印度軍隊還對巴基斯坦突下狠手,在喀什米爾地區實際控制線附近對巴方一側進行「無差別、無緣由的開火」。

事實上,自印度去年收回克休米爾伊斯蘭教徒的自治權後,印軍即經常遭受伊斯蘭教武裝份子或疑似巴軍的夜間伏擊,損失比較嚴重。至今年,雙方於克什米爾的小規模衝突甚至砲戰均進一步增加。(網絡圖片)

最為關鍵的是,在這幾場糾紛中,印度軍隊完全沒有佔到便宜,與中國軍隊的交鋒就不說了,被巴基斯坦軍隊炮擊,就連看似弱小的尼泊爾軍隊也兩次三番打敗了印度軍隊。這一系列的失敗更是讓人對印度軍隊的能力心生疑惑。領土糾紛本就是零和博弈,如今軍事上印軍接連的慘敗,對於民眾來說意味著領土的失去,這是民意不可以接受的。而且每逢這個時候,民意又最容易被民粹左右和引領。

 

莫迪總理探訪的病房十分奇怪,房內不是一般病房的陳設,且一件醫療設備也沒有。

莫仙的邊境SHOW

為了緩解外界的批評指責之聲, 7月3日莫迪突然現身印軍第14軍指揮部所在地印控喀什米爾拉達克地區,開始進行一系列與中印邊境局勢有關的巡視行動。實際上是做了一場針對印度民眾的SHOW:先是在所謂的軍事設施(實際上類似一個迷彩布做帷幔)中聽取了當面印軍高層對局勢的描述,然後又在一片隊列操演的訓練場地上,對一部分印度軍官進行了講話,後來還在一間看似會議室的「醫院病房」,親切慰問了在加勒萬河谷衝突中受傷的印軍官兵……總之,慰問的常規動作是做足了全套。

莫迪這次訪問邊境地區,首先顯示出其在涉及國家安全問題上一貫的「強人」 形象,意在緩解外界的批評指責之聲,同時部分轉移國內對政府抗疫不力、經濟低迷不滿的視線。其次,莫迪此行慰問前線將領和士兵,鼓舞軍心,同時也能直接瞭解一線部署和準備情況,聽取一線指揮官對當前局勢的建議和看法,為下一步做準備。最後,此舉還顯示莫迪向中方和國際社會表明,雖然印方願意通過雙邊機制、外交對話緩解邊境局勢,但他在致力於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方面的決心是堅定的。

印軍在衝突後亦緊急備戰並購入軍備,不過其軍備政策仍顯得臨急抱佛腳且一貫毫無章法:以緊急購入米格29C型為例,印度自1985年起就持續購入該機,但對其電子系統及"短腿"一直不滿意。2000年代做過升級,但印度空軍已不打算再購入,將來以LCA MK-II或AMCA(印度研發中型隱身戰鬥機)代替。然而現在又多買21架。事實上,若準備可能升級的衝突,常理不是臨急買飛機,而是多購入彈葯、引擎及零件,以作長期戰鬥的準備。(網絡圖片)

魔笛還能吹多久

此前一直有人擔心,莫迪親臨印軍前線指揮所,是為了指揮印軍進行報復行動,筆者就覺得照現在的情況看是多慮了。莫迪在當地確實發表了一番所謂「擴張主義時代已經結束」的演講,聲稱「這是一個發展的時代……那些被擴張主義驅使的人總是對世界構成威脅。歷史證明,這種勢力要麼被摧毀,要麼被迫後退……全世界正團結起來反對擴張主義勢力。」

從這篇演講來看,印度當局暫時無意進行報復行動。可以說加勒萬河谷事件已經到此為止了,中方用實際行動捍衛了國土,也警告了印度不要在這個地區玩火,而印方的這次軍事冒險以自嘗苦果告終。當初制定並實施了這個前進計畫的印度14軍的將領們,目前莫迪政府還不會撤換他們,畢竟這個時候撤職不利於穩定軍心,也無法向老百姓做個交代,但估計等風平浪靜,也會被印度政府「燉冬菇」。

印軍的後勤問題一直都很嚴重,很多前線士兵欠缺基本裝備,甚至是足夠口糧,而這有部分和軍官剋扣裝備與補給有關,印度高級軍官同時也是亟待整頓的。圖為瑟亞琴冰川部隊,同時也是傳聞中補給被剋扣得比較厲害的部隊。(網絡圖片)

印度方面這次的處理,無論是軍事上還是政治上都可以說是一敗塗地。一個政府遇到這種大敗仗,不被趕下台已算萬幸。不過莫迪也的確幸運,不但逃過了國內輿論的壓力,也躲過了其他政黨對他的口誅筆伐,莫非真是得到濕婆神的眷顧?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0-07-19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