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周永新﹕普世價值非洪水猛獸 香港人同是中國人

2020-10-23 11:57:19
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23日於《明報》撰文表示,政府以為僅滿足年輕人的物質生活,忽視年輕人所追求的「普世價值」觀念,是無法拉近與年輕人的距離;政府與其採取敵對的態度,不如多做工夫,避免年輕人思想上走向極端,而在身分認同上也不至愈來愈偏激。

政府要耐心聽聽年輕人的意見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10月23日於《明報》撰文表示,政府因為不了解年輕人的價值觀,僅一廂情願的鼓勵他們寄望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強調香港在國家支持下如何機遇處處、重申在《基本法》下香港原有的制度如何固若金湯,相信未必能夠打動年輕人的心。

周永新認為,政府屢犯的錯誤,是以為滿足年輕人的物質生活,便會減少減少對政府的仇恨和對抗,然而只要耐心聽聽年輕人的意見,他們是盼望身處的香港,能夠較以往更公平、對別人有更大愛心、對環境保育有更高覺醒。政府如果忽視年輕人的想法,年輕人不會受落。

必須承認普世價值是世界潮流

政府與其採取敵對的態度,不如多做工夫,避免年輕人思想上走向極端,身分認同上也不至愈來愈偏激,至於政府真的有心拉近與年輕人的距離,周永新有以下的建議﹕首先「必須承認,『普世價值』是世界潮流,不是什麼洪水猛獸」,港人一般講的「核心價值」(core values),離不開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等觀念。

周永新表示,「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等觀念,歷史悠久,絕非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為了一己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到了近年才提出來的」,在回歸以前,港英政府已大力宣傳,民主、自由、人權、法治是香港人珍惜的價值觀念,「沙士」以後,亦有一群學者和專業人士曾發聲明,宣稱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等觀念,是港人必須堅守的「核心價值」,而另一個方面看,就算這些價值觀念源於西方社會,港人若為了這個原因不接受,心胸也未免太狹隘。

要明白到爭取民主是一個過程

周永新指,政府與其民主等價值觀念說成是洪水猛獸,更應指出這些價值觀念的優勝和不足的地方,周永新在10多年寫過一篇文章,曾談及人持守的核心價值,一些已被「異化」,「異化」是社會學詞語,意指事情離開了本身的目的和意義,甚至出現了相反的效果。

曾積極參與民主運動的周永新,上世紀80年代亦曾追求普選行政長官和立法會,但其明白爭取民主是一個過程,所以因而其要求的,是在回歸時應不少於一半立法會議席由地區直選產生,即後來稱的「190方案」(因有190人聯署聲明)。

周永新稱,民主雖被異化,但政府必須明白,渴求民主和自由已成為今天年輕人的共同願望;年輕人所以有這樣的價值觀念,目的並不是為了與政府對抗,而是他們真心相信民主和自由是他們的基本權利建制派要支持政府,但也不應全面封殺年輕人的民主訴求,這樣只會加深年輕人對建制派的仇恨;民主派方面,他們必須擺脫一人一票選舉方式的綑綁,並重新確立民主的目標,最重要還是港人有更大參與公共事務的權力。

身分認同成為香港問題的根源

周永新表示,政府應該明白,港人稱自己是「香港人」,可說平常不過,並不表現他們排斥自己「中國人」的身分,近來年輕人中有一種說法:那些不接受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等價值觀念的,他們就不是真正的「香港人」,這種說法令其感到疑惑,認為「香港人」不應就等同某些價值觀念。

周永新指,曾蔭權出任特首時,自稱「香港仔」(Hongkonger),相信他也沒有特別的含義,而「香港人」的身分披上特別的意思,是源自2012年「反國教科運動」,該運動表面上是反對國民教育獨立成科,但骨子裏是不想被「洗腦」成為中國共產黨管治下的順民,也就是拒絕承認自己中國公民的身分,最後變成「香港人」不是「中國人」。

這種把「香港人」和「中國人」對立起來的做法,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包括自由行以後對內地訪客的排斥、對內地新移民的歧視、對香港與內地融合的抗拒等。周永新認為最令人痛心的,是2016年立法會選舉後,有當選議員宣誓時,公然展示「Hong Kong is not China」的標語;結果,「香港人」這樣平常不過的用語,竟被扭曲成為否定自己中國公民身分的象徵,也成為香港今天眾多無法解決問題的根源。

發佈於 多方觀點
By 2020-10-23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