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軍演】水庫水下射導彈、150架大機群轟炸 韓專家:史無前例

2022-10-11 13:03:17
五郎

評論員,關注戰略問題、軍事歷史、軍事裝備。

螢幕截圖 2022 10 11 下午1.22.42《朝中社》報道中展示人民軍戰術核武器運用部隊在水庫水下發射彈導導彈的照片,韓國軍事專家分析,此彈外型與有朝鮮版「伊斯坎德爾」之稱的KN-23相似,朝鮮或將KN-23改良成迷你潛射彈道導彈。(朝中社圖片)

《朝中社》10月10日報道,朝鮮人民軍戰術核武器運用部隊從9月25日至10月9日進行軍事訓練,驗證並判定國家戰爭遏制力和核反擊能力,以此向敵人發出嚴正警告。《朝中社》同日另一報道指,根據朝鮮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關於「針對朝鮮半島局勢的嚴重情況組織進行軍事訓練挫敗敵人挑釁的決議」,朝鮮人民軍前線遠程炮兵部隊和空軍飛行隊火力打擊訓練分別於10月6日和8日進行。報道附上兩場軍事訓練的照片,朝鮮領導人金正恩現場指導了相關訓練。

報道指,戰術核武器運用部隊於9月25日至10月9日期間,共進行了七次發射訓練,充分顯示了朝鮮核戰鬥武裝力量完全做好可以在需要的時間、需要的場所,按需打擊消滅所需要的對象的現實性、戰鬥效率和實戰能力。報道也簡要說明了七次發射訓練中每一次所針對目標,使用導彈的類型,以及要打擊這些目標所要針對的可能狀況。

例如9月25日進行了模擬搭載戰術核彈頭的彈道導彈發射訓練,當日凌晨在朝鮮西北部水庫水中發射場進行。訓練目的在於確定戰術核彈頭的搬運、作戰時迅速安全的運用處理秩序,驗證並精通全盤運用系統的可靠性,同時磨礪水中發射場彈道導彈發射能力,檢驗迅速反應態勢。戰術彈道導彈沿著預定軌道飛至朝鮮東海(日本海)上的既定目標上空,彈頭在設定高度起爆的正確性和可靠性得到了驗證。

首次同時出動150多架戰機

至於前線遠程炮兵部隊和空軍飛行隊火力打擊訓練方面,《朝中社》報道朝鮮人民軍西部前線遠程炮兵部隊和西部地區空軍飛行隊於10月6日進行了聯合打擊訓練。聯合打擊訓練以空軍飛行隊完成對敵方軍事基地假想島嶼目標的中程空對地制導炸彈及巡航導彈打擊、各種接近襲擊及轟炸飛行任務後,前線遠程炮兵部隊按序實施火力打擊的方式進行。

報道指出,通過突擊式訓練,前線炮兵和戰鬥飛行員的作戰動員準備狀態和戰鬥實力得到嚴格驗證,針對有事時的作戰準備態勢的精准性和高超實戰能力得到清楚證實。

針對美國海軍航母及韓、日海軍於10月8日在朝鮮東部海域進行海上聯合機動訓練,朝鮮人民軍空軍當日同時出動150多架各種戰機,展開了一場大規模航空攻擊綜合訓練。訓練旨在判定空軍所屬各師和團戰鬥飛行員的地面目標打擊和空戰執行能力,重新確認各作戰對象的空襲規模、次序和方法以及戰法,磨礪飛行指揮,提高各部隊聯合作戰執行能力,並通過試射檢驗了新型空中武器系統的可信度。當晚還進行了模擬打擊敵方作戰機場的前線東部地區遠程炮兵部隊大規模集中火力打擊訓練。報道指,這個規模的空軍戰機同時出動是史上首次。

螢幕截圖 2022 10 11 下午1.28.24《朝中社》報道中又展示大量在10月8日,朝鮮人民軍多達150架戰機組成大機群演練的現場圖片。從照片可見,出動的戰機包括俄製米格-29、米格-23、米格-21及蘇-25。(朝中社圖片)

螢幕截圖 2022 10 11 下午1.28.32(朝中社圖片)

韓軍事專家:水庫發射潛射導彈史無前例

對於朝鮮連日的軍事訓練,韓國特別關注9月25日朝鮮在西北部水庫水中發射場進行的試射。《韓聯社》10日報道,朝鮮可在內陸水庫發射潛射導彈,意味著韓軍對朝鮮潛射導彈的探測將變得更加困難。

韓國的朝鮮導彈專家、航空大學教授張泳根對朝鮮當天公開的導彈照進行分析後表示,在水庫水中發射的彈道導彈可能是有朝鮮版「伊斯坎德爾」之稱的KN-23系列短程彈道導彈。張泳根指,照片中所見該潛射導彈的頭部呈尖狀,且較長,與KN-23類似。有意見認為,朝鮮或將KN-23改良成迷你潛射彈道導彈。

張永根也關注到,朝鮮首次在位於內陸的水庫發射潛射導彈,也是世界範圍內首次在水庫發射彈道導彈的事例。他指出朝鮮此舉可能是為規避南韓採取可通過先發制人的方式應對敵方導彈威脅「殺傷鏈」系統,從而新建了多種發射平台。

至於朝鮮8日出動150多架戰機進行大規模空中攻擊綜合演習,《韓聯社》引述韓國軍方10日消息,當日軍方緊急出動F-35A隱形戰機升空應對。據悉,朝鮮軍機沒有越過韓軍設定的「特別監視線」,而所謂「特別監視線」是在「戰術行動線(TAL)」以北數十公里。

20221010174034721韓國軍方設立的「特別監視線」及「戰術行動線」的位置示意圖。(觀察者網圖片)

《韓聯社》指,鋻於同時出動150架戰鬥機時在範圍狹窄的空域很難管理,以及發生緊急情況時比起一次性傾巢出動,更應按順序出動等情況,朝鮮此舉或旨在使武力示威效果最大化。

發佈於 軍事
By 2022-10-11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