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們
香港輕新聞(Lite News Hong Kong)是一個致力於提供中立報導和獨到評論的網絡平台,成立於2015年9月。我們立足香港,關注全球的政治、時事、經濟、文化和趣聞。
中華民國榮民,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入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
最近中國大陸中央電視臺軍事頻道節目《軍事科技》,播出殲-20雙座隱形戰機與三架攻擊-11型「利劍」無人機,以及轟-6K/N型戰略轟炸機與3至4架FH-97型「飛鴻」兼具偵察與打擊作戰實力之無人儎具,相互搭配編組遂行作戰任務構想示意動畫影像,引起眾多軍事迷與軍事觀察家關注。各方咸信由此足以顯示中國大陸解放軍,確實已經將發展儎人無人儎臺作戰編組(MUMT:manned-unmanned teaming)列為建軍發展重要項目。
所謂儎人無人儎臺作戰編組其實係用以描述為達成特定任務以及其所附屬任務項目,負責操作無人儎臺之操作人員與此等無人儎臺,在戰術層級之互動連結關係架構。此等MUMT運作理念適用於陸地、海域以及空中等不同作戰領域。此等作戰理念之所以能夠逐漸成熟,主要是由於計算機演算法、自動控制、通信傳輸、機器學習(ML:Machine Learning)以及人工智慧等多項科技發展,能夠讓無人儎臺運作能力提升到相當程度,因此才讓此等作戰理念,得以獲得機會在未來戰場上大顯身手。
其實從上個世紀60年代末期,無人機就開始逐漸被應用在戰場上進行相關戰術任務,但是由於飛行控制與通信可靠度並不穩定,因此直到911事件後,美國全球反擊恐怖主義戰爭開打,入侵伊拉克與阿富汗後,運用無人機才成為經常性執行戰場偵察與打擊任務重要選項。
特別是後續美國情報機關與軍方聯手在中東地區多國境內,針對特定恐怖組織與其首腦活動狀況,進行經常性監控與必要時實施襲殺任務時,掌控無人機運作之空中機動儎臺,再加上無人機本身都擔任極為核心之作戰平臺,因此更讓全球軍事觀察機與評論者認識到,儎人無人儎臺作戰編組理念在戰術層級,確實具有高度潛能與發展空間。
儘管在空中作戰領域之實際作戰案例確實是讓MUMT受到各界關注,但在陸地上運用無人掃雷機動車輛,運用遠距遙控進行掃雷作業,或是運用微型無人遙控偵察車,在住民地逐屋搜索,搭配武裝人員執行綏靖保安清掃恐怖份子,其實亦有相當斬獲。由儎人主力戰車率領無人戰甲車編組完成作戰編隊,在戰場上共同發揮火力,實施裝甲部隊傳統性任務,就目前看來確實毫無困難,只要發展出相關配套系統,應當就可順利成軍。
當然海上掃雷作業艦艇運用遙控掃雷裝備與器具,進行偵雷與獵雷清掃作業,就技術角度來看早就相當成熟,只是缺乏實際戰場運用來證實其作戰效能。當然儎人無人儎臺作戰編組理念運用到水面作戰以及反潛作戰,亦將是指日可待,只待水面無人打擊儎臺以及水下無人反潛儎臺技術成熟,再與儎人並負責管控之作戰儎臺相互通信規範相互搭配,真正在戰場隆重現身出場只是時日早晚問題。
儘管各國目前都在依據MUMT理念,各自發展相關儎人管控平臺以及配套之無人儎臺;但相對上比較完整具體之分類標準,到目前為止較為權威性之規範,就只有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所制定之第4586號北約標準協定(STANAG:Standardization Agreement)。北約STANAG4586係依據有人儎臺與無人儎臺間之通信架構、資料交連、管控範圍以及是否涵蓋施放與回收無人儎臺作業,分成五個等級。
有許多軍事評論者都誤認北約STANAG4586規範僅涵蓋空中無人儎具,其實此等分類標準亦可適用於陸上各兵種機動儎臺之地面作戰,或是海上各類型作戰之MUMT戰術行動架構。不過隨著科技發展以及戰場實際運用,吾人可以預期此等分類標準必然會受到檢視與挑戰;但就整個作業複雜程度所建構之此等分類方式,逐步自最基本之level-1逐步發展到架構最複雜之 level-5,確實是軍事研究者必須先理解掌握之重要指標。
片段示意在MUMT規範Level 3 情況下阿柏奇戰鬥直升機如何與僚機及無人機進行聯機戰鬥及取得實時戰場訊息。
儘管MUMT在軍事作戰運用上確實是項革命性之躍進,但萬變不離其宗,此等作戰編組能否落實執行,最重要核心關鍵還是穩定、可靠、充分、迅速及時與能夠抗拒敵方干擾之通信作業能量。所以若是無法掌握戰場制電磁權,確保本身指揮管制與情報傳輸作業不受阻礙與干擾,MUMT必然就只是紙上談兵,絕對無法實際運用在戰場克敵致勝。
其次就是要談到MUMT另個作業瓶頸,那就是儎人作戰平臺上操作人員之作業能量,如何能夠順利理解透過無人儎臺所傳送之大量戰場資訊,順利建構適當之戰場態勢掌握認知能力,然後進行適切判斷分析,依據任務使命與作戰要求,對無人儎臺發送應有之作戰指令,指揮管控其達成作戰任務項目。
MUMT必須極度仰賴人工智慧輔助分析系統,甚至還要藉助自動機器學習功能,過濾龐雜無關之戰場資訊,讓無人儎臺操作人員能夠順利獲得其所希望獲得以及其所應該獲得之作戰情報,這才是MUMT整個理念中,最為困難之挑戰與關卡所在。未來依循MUMT理念發展,是否存在將無人儎具管控權責在不同儎人作戰平臺間相互移交轉移之可能性?其實就目前發展狀況來說,此種前瞻性思維確實是逐漸浮現在軍備發展體系社群間。
只要思考到目前在戰場向上級申請火力密切支援,都無法在援救支援火力與兵力到達接受支援單位現場時,將管制權責移交給受支援單位,此種戰場上受到友軍火力支援誤擊之可能性就無法完全排除。但若是MUMT能將管制權責由負責管制之儎人作戰平臺,移交給接受火力支援單位,則將使MUMT理念獲得更驚人突破與發展。
此外就要提醒,從北約組織開始制定MUMT規範,其實就可證明未來跨越各國軍隊指揮管制體系,在遂行聯盟作戰時移交管制權責、共享情報資訊以及透過火力協同共同實施打擊,亦都存在著相當高之發展空間。
最後不妨思考異質性之儎人作戰平臺,管控跨越作戰領域之無人作戰儎臺,是否亦存在著發展價值?例如由空中有人儎臺管制水面無人儎臺實施掃雷作業與水面打擊作戰,甚至對岸進行岸轟火力支援。水面與地面有人機動儎臺管控空中無人儎臺,遂行地面打擊與火力密切支援任務。儎人無人儎臺作戰編組理念確實存在許多想像與發展空間,且讓吾人拭目以待!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