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石琪﹕《塑像譜》玩轉舞台 四幫人春夏秋冬四夢

2022-11-16 10:06:27 最後更新日期:2022-11-16 10:19:32
石琪

香港資深影評人。1964 年開始寫影評至今。

2211161《塑像譜》宣傳海報

近日看了兩個大型而又特殊的舞台演出:新視野藝術節甄詠蓓在葵青劇院上演《塑像譜》,以及新光戲院李居明的賀歲《粵劇毛澤東4: 智擒四人幫》優先場。——兩者似乎天差地別,主要觀眾對象更有新舊世代的鴻溝。妙在其實也有些相通之處,同樣活用光影與音響,亦都真幻結合,構成奇詭夢境。——此外,一部標明 「四人幫」,合力釀成文革浩劫;另一部相反,是四幫人,各顧各,分頭表演獨腳戲。

今天先談《塑像譜》,他日再談《智擒四人幫》。

《塑像譜》是康文署主辦 2022年「新視野藝術節」節目之一,這藝術節向來名副其實注重新銳作品。——今屆我先看甄拔濤編導的《後人類狀況》,大玩科幻加魔幻,相當奇詭。然後甄詠蓓導演/創作的《塑像譜》,稱為「體驗式音樂劇場」,並非載歌載舞的音樂劇,沒有正式演唱,最大特色是玩轉舞台,讓觀眾得到「輪流轉」式新奇體驗。

首先,每個觀眾要戴上發光手帶,入場後手帶亮出或紅或黃或綠或藍之色,觀眾就前往紅區黃區綠區藍區,輪流觀看獨腳戲,可坐椅子或坐地,亦可站立。實際上,葵青劇院演藝廳的觀眾席原封不動,而讓觀眾和演員.樂師在舞台和後台的宏大空間輪流轉,東南西北四方搭出四個小舞台,中央圓型旋轉區有鋼琴師和「司儀」。佈置的工程加上電光幻影,殊不簡單。

於是,觀眾輪流按照手帶指示,前往四方觀賞,四個小舞台的演員每場要重複演出四次。——還預拍四段短片:李𧘲均演《春澀》、林嘉欣演《夏蟬》、江駿傑演《秋別》、泰臣演《冬虐》,給觀眾上網觀看,作為現場演出的前奏。

現場演出的四個夢幻故事,以我觀看的次序,據簡介,林嘉欣那段是「心力交瘁的女兒動了弒母的念頭」,只見一女子捧着泥塑人頭,在屋中呢呢喃喃,最後把人頭扔在地下粉碎。

泰臣那段是「精神恍惚的野狼,被困在冰冷密室中嚎叫」:一男子變為蝴蝶,但他要做狼,想逃出密室走向自由,但跑來跑去仍在密室。

江駿傑那段是「為了承諾而苦候的戇男,抱着樑柱死守不放」,此乃古代尾生故事,尾生與女友約定在橋頭相會,等到水漲仍然不見女友,他抱柱而死。這段同樣大講獨白,還加上一些粵劇式唱做。

李𧘲均那段是「隱蔽青年在霓虹燈下與影子纏繞共舞」,這青年在五光十色的網絡世界掙扎、狂舞。

這些幻境是否有真切體驗、深刻喻意?抑或只屬故弄玄虛、無病呻吟呢? 那就見仁見智,各人感受可能分別很大。我的觀感是朦朧曖昧,或許字裡行間、舉手投足,別具「苦悶的象徵」、「困獸的憤慨」,但並不明確,我也不想捕風捉影,胡亂猜測。總之,《塑像譜》最顯著是進行演出及觀賞方式的實驗,或許外地已有先例,在香港則新奇罕見。

當然,多年來香港劇場玩轉舞台的演出已經有過不少。例如 2002年 台灣賴聲川早跟香港話劇團合作,在港上演了八小時長的《如夢之夢》(毛俊輝、汪明荃主演),然後2019年重演(潘燦良、蘇玉華……),觀眾都要在旋轉座椅上轉來轉去,眾多演員則要在四周及上層下層做戲。——某年香港藝術節也請來英國劇團演出莎劇《暴風雨》,全場佈置像大帆船,觀眾散坐「船上」,演員在觀眾之間做戲。——記得另有一次,觀眾要坐在舞台上,演員反而在觀眾席演出。——最「震撼」的經驗,是觀眾所坐的看台隨着劇情升降搖動,弄到一些觀眾「暈船浪」,受不住。

今次稀奇的是四方各有小舞台,觀眾要戴發光手帶輪流轉移觀看,其中一段還要戴耳筒。這種體驗無疑不尋常,但也可說是「阿茂整餅‧冇嗰樣整嗰樣」。坦白說,故意要觀眾走來走去並無「劇情需要」,大可正常化,舞台上分四幕獨腳戲,觀眾安坐欣賞。至於舞台上分出幾個演區,利用燈光明暗交替演出,是劇場常見。有時演員跑到台下,與觀眾對答互動,亦司空慣見。

可喜的是,實施香港國安法後,演藝沒有噤若寒蟬,不但多部港產片旺場,舞台演出亦恢復熱閙,而且有創新、有實驗。像《塑像譜》這樣人力物力不少的製作,只演幾場,成本不輕,獲得康文署和演藝界傾力支持,是好現象。

我看後亦勾起懷舊回憶:很久很久以前,大笪地晚上的「平民夜總會」,人們正是要在各個露天「演區」走來走去,這邊做大戲,那邊講古,又有人唱流行曲,有人賣武或表演魔術。還有占卦算命,賣衫賣鞋賣各式用品,當然還有很多飲食㰙檔。

現在《塑像譜》是新派實驗,但某種程度上亦是古老變時髦,而不及舊時「平民夜總會」豐富多采。何況當年那些街頭演藝基本上免費,觀眾喜歡就打賞一下,無錢亦無所謂。這樣平民化的街頭演藝,現在某些步行區或公園、商場也有,但不及昔日大笪地那麼鼎盛和自由化。當年的「平民夜總會」,早已變成一去不返的舊夢了。

 

原文刊於「石琪影藝談」,本社獲作者授權發表。

發佈於 博評
By 2022-11-16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