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間基礎設施衛星 300 多顆 每 5 小時可對任意地區成像一次

2022-11-22 16:55:30 最後更新日期:2022-11-22 18:03:14
五郎

評論員,關注戰略問題、軍事歷史、軍事裝備。

11月21日,國家航天局與海南省人民政府聯合共建的「海南衛星數據與應用研究中心」在海口市正式成立;同時,為進一步推進中國遙感衛星數據資源與國際社會共建共用共享,該中心同時亦為「國家航天局衛星數據與應用國際合作中心」與「金磚國家遙感衛星星座數據與應用中心(中國)」的所在地。在成立儀式上,國家航天局也正式發佈開通「國家遙感數據與應用服務平台」,將開放予科研機構、企業、外國政府機構及國際組織等合作使用。

據《央視新聞》介紹,「國家遙感數據與應用服務平台」目前集合了高分衛星、民用航天科研衛星、國際合作衛星、氣象衛星、海洋衛星等 30 多顆空間基礎設施衛星的數據資源,平台國際版具備全球共享服務能力。

報道指,中國近年在航天相關領域的科學技術進步明顯,已初步建立起天地一體化的空間基礎設施,構建了以衛星通信、衛星遙感、衛星導航為主體的天地一體化國家空間基礎設施體系,中國目前在軌穩定運行的空間基礎設施衛星有 300 多顆,居世界第二位。

國家航天局對地觀測與數據中心主任趙堅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在 300 多顆空間基礎設施衛星中,遙感衛星領數量佔到 200 多顆,也是居於世界前列。其中,16 米分辨率的中等分辨率的衛星可以實現每天對全球一次覆蓋,1 米分辨率的衛星,也能夠達到對世界任意地區每 5 個小時就能夠成像。

趙堅同時指出,在「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中,約有 70% 的國家和地區對遙感數據資源都還是比較貧乏的,需求殷切。「我們國家建立了這麼現代化的空間基礎的設施,而且衛星本身就是在全球進行運行的,可以很方便獲取世界各地的影像數據。我們這些空間數據,又可以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提供服務,來造福各地的(經濟)發展。」

21日至24日,國家航天局聯合海南省人民政府、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辦工室同時在海口市(UNOOSA)共同主辦「聯合國/中國空間探索與創新全球夥伴關係研討會」。

國家航天局網站介紹稱,研討會主題為「構建新型空間探索夥伴關係」,會上發佈了《中國航天推動構建新型空間探索與創新全球夥伴關係的行動聲明》,系統闡述了中國國家航天局致力打造合作共贏「朋友圈」的理念、倡議與行動。

6799059在研討會上,國家航天局題出八大行動聲明,以航天科技來維護人類安全的問題上,航天局指中國願與國際社會一道,強化共同應對機制,推動近地小行星聯合監測、預警、防禦能力提升,共同建設普遍安全的地球家園。圖為計劃在 2025 年發射的中國首次近地小行星防禦任務示意圖。(國家航天局圖片)

為期 4 天的研討會還將舉辦多場專題會議,包括空間探索與創新的國際規則與政策、太空探索與創新中的女性、可持續太空探索——特別關注行星防禦和行星保護、空間科學的前景與挑戰、月球和深空探索等專題會議。共有來自 10 余位相關國家航天機構負責人作報告,以及 8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線上線下參加會議。

發佈於 科學新知
By 2022-11-22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