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香港輕新聞(Lite News Hong Kong)是一個致力於提供中立報導和獨到評論的網絡平台,成立於2015年9月。我們立足香港,關注全球的政治、時事、經濟、文化和趣聞。
香港輕新聞特邀軍事評論員
編按:巴以衝突中一台被擊毀的梅卡瓦3型,但地點是在戈蘭高地西北端,估計是支援巴人的黎巴嫩真主黨所為。(圖片來自微博@近衛T-34)
巴勒斯坦與以色列的戰爭已經進入第三周。原本以為在哈馬斯閃電襲擊中吃大虧的以色列,會以雷霆之勢迅速斬除盤踞在加沙地帶的哈馬斯,但隨著加沙地帶戰事進一步升級,巴勒斯坦及其周邊國家的武裝力量也摩拳擦掌加入戰團。這場軍事行動越來越激烈,戰事在延長,出人意料的事件接連發生。
洪水行動第一階段,哈馬斯的無人機除作偵察及破壞前線的自動監察裝置,還伏擊附周圍呈零散狀態的以軍。(片段截圖)
解鎖無人機新用途
毫無疑問,戰爭伊始階段哈馬斯憑藉著周密的準備,通過各種進攻手段,打了以軍一個措手不及,讓加沙地帶的以軍完全陷入被動挨打的地步。哈馬斯組織的進攻手段包括:密集的火箭彈的襲擾,推土機和炸藥打開以軍的圍牆和鐵絲網,動力滑翔傘空投突擊部隊,無人機對以軍目標進行偵查和打擊等等。這裡面尤其值得一提的,就是哈馬斯無人機的運用。
哈馬斯的無人機可謂神出鬼沒,與以往偏重偵查不同,這次哈馬斯明顯是從近幾年的幾場戰爭中,解鎖了無人機使用的新方法。哈馬斯的無人機對以色列的各種目標都實施過打擊,在襲擊以色列加沙師以及警察局的時候,哈馬斯的無人機還攜帶小型炸彈,對這些目標的機槍塔和崗哨實施空襲。從視頻來看,哈馬斯使用的大多是與大疆類似的旋翼無人機,雖然單機攜帶的爆炸物重量有限,但是勝在量大且密集,效果出奇地好。
以大型六軸航拍機改裝成可以投擲RPG用PG-7系列高爆榴彈的無人攻擊機。到現在最少有3-4架梅卡瓦是因為這種攻擊而被毀的。
哈馬斯利用無人機方面做得如此出色,也確實是出乎以軍的意料。從網上資料看出,無人機是悄悄飛抵目標上空,然後以近乎垂直的角度扔下隨機攜帶的爆炸物或者炮彈。由於哈馬斯使用的大都是民用型的小型旋翼無人機,聲音小,速度慢,在很多環境中確實不容易發現。哈馬斯這種打法有點像是從天而降的「如來神掌」,讓以軍頭疼不已。
有人說過無人機怕干擾,以軍可以打開干擾器,這個問題沒那麼簡單。首先干擾器不能24小時不停地開,這一樣會造成對己方的干擾;其次哈馬斯用的無人機型號複雜,有不少自製無人機使用頻道也各式各樣,這種情況下使用干擾器並不能很好的防禦。
編按:根據一些愛好者的研究,俄軍 / 蘇軍坦克裝備格柵層是在阿富汗戰爭最後階段開始的,到2017年吸取敘利亞內戰的經驗,連頂柵都開始研發了,所以在俄烏戰爭首階段後不夠就開始大量出現。需要留意的是,由俄軍敘利亞內戰經驗及之後出現的一些研究報告表明,他們裝頂柵最主要是針對由上而下攻擊的RPG與無人機彈葯,而不是標槍之類。(圖片來自連結)
神奇的避彈彈簧
根據以色列媒體,開戰以來以色列國防軍已經損失了34輛「梅卡瓦Mk4」坦克:其中21輛被哈馬斯摧毀,14輛被真主党摧毀。此外,以色列軍隊還損失了各種型號的裝甲運輸車和戰車將近160輛。根據以方的資料顯示,以色列現役總共為350輛梅卡瓦Mk4坦克,全部現役坦克、裝甲運輸車以及步兵戰車大約是1100輛左右。這意味著以色列國防軍在兩周內損失了約10%的一線作戰坦克,或者損失了將近20%的裝甲車輛,這種損失別說對於中東小霸王以色列,甚至任何一個國家都是無法接受的。
被哈馬斯打得措手不及的以軍只好臨急抱佛腳,用最簡單粗暴的方法也應對哈馬斯的無人機襲擊——既然敵從天上來,那我就給坦克頭頂加個蓋。於是在開戰幾天後,就看見不少的以軍坦克裝甲車輛都在車頂焊接了一個棚頂,然後在棚頂上焊上了格欄網。
編按:以軍在遭到初期攻擊而受到少有的損失後,部分車輛在進攻加沙前先已在坦克頂部安裝防無人機彈械用的格柵。(圖片來自Europa Press)
有人會問:這麼簡單的一個鐵網居然能攔住炸彈嗎?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先看一個電影的名場面。在電影《戰狼2》中,吳京飾演的男主角曾在面對發射而來的火箭彈時,利用彈簧床墊擋在身前,由於火箭彈無法衝破空隙而得以被攔截,無法發揮作用,這樣一幕在不少觀眾看來太過誇張,但其中的原理是成立的。
曾經在阿富汗戰場上,波蘭軍隊作為北約的一員,在駐阿富汗期間曾經因為「RPG」損失的裝甲車超60輛。後來為了增加生存概率,他們開始對裝甲車上進行全方位改造,在裝甲車周邊安裝了一圈鐵絲網。而在鐵絲網不夠的時候,波蘭軍隊就直接拆了彈簧床墊加裝上去。
編按:蘇聯最早期投入的網格裝甲,更多是用來擋著手榴彈型反坦克武器與鐵拳的攻擊。這點對於巷戰時更為重要。這種精神的承變者,就是2010年代陸續出現的、用以抵擋RPG及其他反坦克火箭武器的格柵裝甲,其可讓火箭推進榴彈卡住,避免在裝甲表面爆炸並釀成重大損害。(網絡圖片)
這樣的改裝有兩種作用:一是可以讓RPG彈藥提前引爆,減弱金屬射流穿透後對車輛的殺傷力;二是可以卡住RPG彈頭前面的柱狀體,柱狀體就是引爆彈頭的引信。而據波蘭軍隊的記錄,曾經有一次真的把遊擊隊發射來的錐形頭火箭彈成功卡在柵格中,阻止引爆。不止是波蘭,就連同在阿富汗戰場的美軍,也在「斯特里克」裝甲車周邊安裝了圍欄。
編按:最先搞出坦克頂棚的並不是蘇聯,而是瑞典。他們曾試驗性的將頂棚裝在S型戰車上,除可阻擋由上面打下來的RPG外,還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擋末敏彈葯的攻擊。這時候比標槍橫空出世還有10年的時間,(網絡圖片)
而最先使用格柵裝甲的也不是美軍,而是二戰後期的蘇聯紅軍。在進攻柏林期間,德軍大量裝備的「鐵拳」單兵火箭筒,給蘇軍裝甲部隊造成了很大損失,根據蘇軍的記錄,戰役伊始蘇軍損失的坦克中半數曾被「鐵拳」火箭筒擊中。於是許多蘇聯裝甲兵開始就地取材,將一些鋼絲床墊或者金屬網安裝在坦克上,雖然比較簡陋,但是還是起到一定的作用,戰役後期「鐵拳」對蘇聯坦克造成的傷害有明顯的下降。
當然像電影《戰狼2》裡面那樣直接用人力抗住來襲的火箭彈就實屬有點誇張了,這需要有超人的臂力才能辦到。
編按:事實上,兩個武裝組織其中一個最大的支持者伊朗,是整個中東地區具備最強的獨立武器開發能力的國家,例如早前他們就展示了堪稱伊朗版長釘LR的鑽石1型單兵光纖制導長程攻頂反坦克導彈。現時還未知道伊朗究竟供應多少軍火給真主黨和哈馬斯。(圖片來自連結)
「坦克開罐器」來自何方
當然,並不是所有以軍裝甲車輛都是被無人機做掉的,畢竟那種威力的爆炸物對於重型坦克車殺傷力還是有限。哈馬斯以及後來參戰的黎巴嫩真主党發佈的視頻中,還是有不少利用地形對以軍裝甲車隊進行伏擊的案例,這裡大部分都是用反坦克導彈幹掉以軍坦克。
有人估計哈馬斯手上至少有大批AT-4型和NLAW型反坦克火箭,另外還可能有少量標槍。俄國在初期重大損失後, 就開始運用步砲協同及無人機前出偵察手段,預先消滅隱藏的反坦克小組。
比較有趣的是,根據真主党最新的宣傳視頻來看,他們使用的反坦克武器並不全是人們印象中的蘇制的「短號」,居然是大量的英制「NLAW」反坦克系統。「NLAW」反坦克系統英文全稱為「Next-generation Light Anti-tank Weapon」,意為次世代輕型反坦克武器,是英軍的制式反坦克武器。該系統於2009年投入英國陸軍服役,「NLAW」小巧輕便且操作簡單,專挑坦克頂部、兩側和後面這些最薄弱的部分進行打擊,被戲稱為「坦克開罐器」。
該導彈的聚能彈頭對均質裝甲穿深可達500mm,對爆炸反應裝甲也具穿透能力。加上它配有的PLOS制導,命中精度高,俗稱「射後不管」,在俄烏戰場上令俄軍的裝甲部隊頭疼不已。目前公開的資料顯示,在加沙地帶至少有兩輛以色列國防軍裝甲車被英國製造的「NLAW」 反坦克導彈擊中。
NLAW比較特殊,仍算直射武器,但瞄準點是對方坦克的上空,火箭飛過坦克上方時,感應器會啟動向下的高爆HEAT彈頭,金屬射流會射向頂部並貫穿裝甲。NLAW較大的問題是有效射程最大就800米。
在加沙地帶出現「NLAW」令人意外,因為此前英國只向瑞典、芬蘭和印尼銷售過這個武器系統,但這些國家應該不會對哈馬斯軍售。而最近大批量接受「NLAW」反坦克系統的國家只有一個——烏克蘭,據悉英國為其提供4-5000枚的「NLAW」。在俄烏戰爭中令俄軍吃盡苦頭的「NLAW」,乾坤大挪移地空降巴以戰場,還被用在對抗以色列坦克上面,看來烏克蘭那邊有人「穿了櫃桶底」咯。
目前,巴以戰事正酣,沒想到面積僅有4.5個港島大小,被斷水斷電斷糧20多天的加沙,依然能做出有效抵抗。所以我們看到,在哈馬斯密集的火箭彈攻勢下,以色列號稱無敵的鐵穹防空系統也防不勝防,還有戰事讓中東阿拉伯國家又重新團結一氣……這場戰事出人意料的事件還會不斷上演。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