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們
香港輕新聞(Lite News Hong Kong)是一個致力於提供中立報導和獨到評論的網絡平台,成立於2015年9月。我們立足香港,關注全球的政治、時事、經濟、文化和趣聞。
香港輕新聞特邀軍事評論員
筆者上周文中寫了關於部隊食堂的一些事,事實上軍事化管理的軍營,軍令暢通非常必要,但平時的吃喝拉撒,戰時的人吃馬喂,後勤保障也不能忽視。於是在解放軍中就有了「八大員」的設置。
軍中「員外郎」
解放軍的「八大員」,源於抗日時期八路軍「129師」。當時「129師」師長劉伯承元帥為了體現革命軍隊的官兵平等觀念,將「129師」的後勤人員,伙夫改叫炊事員,馬夫改叫飼養員,挑夫改叫運輸員,衛兵改叫警衛員,號兵改叫司號員,勤務兵改叫公務員,衛生兵改叫衛生員,理髮師改叫理髮員。
在「129師」稱呼的影響下,解放區開始統一後勤人員的稱呼。傳統「八大員」的標準稱呼依次是:炊事員、飼養員、警衛員、司號員、公務員、衛生員、理髮員、戰鬥員、指揮員。現在通常指的是野戰部隊的基層連隊非戰鬥人員,即包括:軍械員,衛生員,通信員,炊事員,飼養員,給養員,駕駛員,司號員等的勤雜人員。
除此之外,還有「文書」一員,在部隊中相對比較特殊。這個職務的設立是因為解放軍創立之初,有文化的基層指揮員很少,很多是不識字的文盲,而軍隊中文書來往又必不可少。因此,上級都會給每個連隊配置一兩個有基礎文化知識的士兵。文書要求必須思想素質好,並有一定的文字功底方可勝任。
文書之所以特殊,是因為每個單位此崗位只有一個,因為文書面臨的工作繁雜,需具備強悍的業務技能和個人學習能力,從政工到軍事樣樣精通,所以一般人是做不來。之所以「八大員」中並沒有文書,是因為文書還要兼任軍械員一職,這是文書在連隊裡極重要的工作。
軍械員主要負責連隊的武器保管、維護保養、檢查等工作,與每名戰鬥班戰士息息相關。在每個武器保養日,所有戰士都會對自己的武器進行維護保養,而武器領取,槍油、擦槍布等物品發放,自然是文書的工作。待所有槍械保養完畢要上交時,必須要經過軍械員逐個檢查,驗收合格後方可入庫。文書也是連隊裡的槍械高手,成龍電影《新警察故事》中,有吳彥祖組裝槍支的經典橋段,事實上在部隊,對於連隊文書來說都是日常工作而已。
文書還要兼任司號員,主要職責就是吹軍號。軍營中從中訓練到生活起居的命令,多由軍號傳達。司號員要背誦條例裡上百個號譜,且必須背得滾瓜爛熟,吹錯軍號等於傳錯軍令,戰時是要殺頭的。所以,不可小看連隊裡的文書,他們除了舞文弄墨還身兼多職,真正做好了就是「部隊的螺絲釘」。
兼任月老的司務長
但是,要說連隊中最受戰士們歡迎的,還是食堂裡的幾大員。其中的司務長,是在連隊或單位裡,主管各種日常生活方面的士官或軍官,除了伙食、住宿,還負責連隊裡的財務等大小事。司務長高於炊事班長,一般由士官或軍官擔任。由軍政素質好、身體健康、熟悉後勤業務的士官充任。在連隊指揮員的領導下,主要負責全連的伙食、財務管理和炊事班的思想工作、行政管理和軍事、業務訓練。
司務長這個職位並不新鮮,也不是解放軍獨創的。這一職首見於清末新軍,隊(連)設司務長一名,負責料理本隊庶務。中華民國時期,國民黨軍隊曾在連隊設特務長,管理連隊伙食和出納、採購等事宜。紅軍時期就沿用原國民黨的架構,在連隊設有特務長。但連隊普遍對「特務」一詞反感,導致戰士對這個職務有抵觸,後來改成司務長,就沿用至今。
在解放軍的職務設置中,現在的司務長還要兼任另一個角色——「月老」,給連隊裡大齡青年的人生大事說媒牽線。如果遇到戰士們的其他私人事情,也有介入進行溝通,所以司務長這個職務雖然不在八大員之列,但是幹的活比八大員還多。
說完司務長,再介紹給養員。很多人印象裡這職位就是養豬種菜的,其實不然。首先連隊都有專門的飼養員,雖也有連隊裡給養員和飼養員是一人兼任,但養豬種菜僅僅是工作的一部分而已。
給養員的本職工作是基層連隊裡負責領購糧秣、副食的士兵。除了給養物資的採購,還包括個別賬務的處理,給養員還要熟悉和掌握供應標準、遵守國家有關政策和駐地有關供應規定,領取和採購糧秣、副食品、燃料和炊事用具,協助司務長和炊事班長調劑好伙食,有時還需要參與主副食的製作,具體職責根據各單位實際情況和分工有所不同。
給養員在解放軍重新實施士官制前,一直統稱為「上士」。這源於五十年代解放軍實行軍銜制時期的稱謂。當時連隊的給養員被授予上士軍銜,因此給養員被親切地稱為「上士」。即使後來取消了軍銜制,這一傳統稱謂仍得以沿用,既是因為部隊的傳統習慣,也是因為其簡潔順口的特性。此外給養員還有兩個雅號:連隊「後勤部副部長」和「賬房先生」。
勇猛的衛生員
在軍隊中,一般將具有醫療衛生基本知識和急救護理技術的初級衛生人員稱為衛生員,由士兵擔任。衛生員的選拔要求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熱愛部隊衛生事業、體格健壯的新入伍的戰士,入伍前在地方醫學院校學習過的戰士會優先考慮。
衛生員因工作崗位不同,工作職責也有所區別。師、旅、團醫療衛生機構的衛生員,平時主要從事專業技術工作,戰時則參加救護所的傷病員救治和後送工作。連、營衛生員,在上級軍醫的業務指導下,負責基層部隊的各種衛生保健和救護工作。
平時,主要負責搶救、護送急重症傷病員就診;按時組織預防接種,服預防藥,指導衛生防病工作,督促執行各項衛生制度;進行衛生宣傳教育,負責連、營的自救互救訓練和衛生防護工作;指導炊事班搞好飲食衛生,負責飲水淨化和消毒;經常瞭解駐地疫情,發現傳染病及時報告,並採取防疫措施。戰時,參加連、營急救組,負責傷員的現場搶救,組織傷員集中隱蔽,並協助傷員後送。
關於衛生員,美國電影《血戰鋼鋸嶺》中在沖繩戰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戰友的戴斯蒙德·道斯,算是一位稱職的衛生員。而解放軍中也出現過更神奇的衛生員,就是抗美援朝戰爭時志願軍特等功臣劉欽。他隸屬於第26軍第78師第233團第8連,在26軍剛入朝加入長津湖戰役前十天的急行軍中,作為衛生員的劉欽,治癒了全連大部分戰士的腳泡和凍瘡,保證全連在十天的急行軍後,可以全連投入戰鬥,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下沒發生因病減員。隨後在國杞峰阻擊戰中,他救治了40多名傷員,而在後來的西方山戰鬥中,在連隊幹部全部負傷或犧牲時,他又挺身而出,指揮陣地上戰士堅持戰鬥,完成了阻擊任務。
可以看得出,解放軍的這「八大員」並不是專門的八個人或崗位,很多時候都是一人多職。而且八大員裡也是需要苦練軍事本領的,每人都有著過人的本領。筆者有位服役於「臨汾旅」的朋友就說過,他們連隊每年拉練時,最能跑的基本就是通信員,最能扛的是炊事員,射擊最準的是文書。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