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石琪﹕新歡舊愛不了情 —《白夜》 三個版本 積葵‧丹美《羅拉》 利勞殊《男歡女愛》

2024-09-04 16:40:03
石琪

香港資深影評人。1964 年開始寫影評至今。

2409042《白夜》、《羅拉》及《男歡女愛》宣傳海報

網絡時代看電影,看劇集,很方便!眾多新製作可供選擇,「懷舊派」亦可重溫和補看不少舊片。近期我就看了《白夜》(White Nights)三個版本,都是遠年老片,改編「帝俄時代」小說家陀斯妥也夫斯基Fyodor Dostoevsky的短篇名著。

《白夜》原著最初發表於1848年,描述聖彼得堡一個文藝青年男子,孤寂苦悶,某夜遇到楚楚可憐的獨行少女。原來她苦苦等候久別遠去的情人,知道他已回來,但失約沒有和她團聚。男主角安慰她,聽她講述往事,就這樣四個晚上在街道橋頭陪伴她(聖彼得堡有四百多座古色古香的橋樑)。正當情投意合之際,舊情人出現,和少女結婚,打破了男主角的美夢。

這小說寫得浪漫、純情、凄美,成為經典級愛情故事,拍過很多電影版本。最早是1957年意大利黑白片《白夜》(Le notti bianche),名家維斯康堤Luchino Visconti導演,馬斯杜安尼Marcello Mastroianni和瑪莉亞‧雪兒Maria Schell主演,故事背景改為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意大利小城,四個寒冷多雨的晚上,在橫街窄巷小橋流水之間邂逅生情。

很久以前我看過此片,印象不錯。馬斯杜安尼是意大利著名影帝,演出名片甚多。來自奧地利及瑞士的瑪莉亞‧雪兒,當年亦是得獎影后,演了不少歐美影片。她的弟弟麥哲美倫‧雪兒Maximilian Schell亦是影星,曾憑1961年美國片《劫後昇平》(Judgment at Nuremberg)得「奧斯卡」影帝獎。

今次重看維斯康堤這部《白夜》,留意到片中舊情人,即女主角與祖母寓所的前房客,飾演者是法國傳奇男星尚馬里Jean Marais,演過甚多法國名家影片,包括文藝奇才高克多Jean Cocteau 1946年編導的黑白片《美女與野獸》(Beauty and the Beast)。這個野獸型男星本身,是高克多的同性戀人。查查資料,原來杜魯福François Truffaut的1980年影片《最後一班地車》(The Last Metro),靈感來自尚馬里自傳。

1959年,蘇聯拍了彩色片《白夜》,亦獲好評。我以前沒有機會看到,現在補看,劇情相同,時代背景就依照原著,發生於十九世紀聖彼得堡,看來跟意大利版同樣在片場搭景,而把街巷橋頭的夜景拍得迷離朦朧,別具情調。女主角青春美麗,純真動人,與失明祖母相依為命,同樣常被祖母用扣針扣着彼此的長裙,怕她走失,但阻止不了她與男房客暗戀,亦詳細拍到男房客請她倆到歌劇院欣賞羅西尼 Rossini 的歌劇《塞維亞的理髮師》(The Barber of Seville)。但我不喜歡該片常常穿插多年後,男主角又老又殘變了酒鬼,憶述四夜情,太醜樣太潦倒了。

第三個版本,是1971年法國電影大師布烈遜Robert Bresson的彩色片《夢者四夜》(Four Nights of a Dreamer),改為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巴黎,男主角是青年畫家,還增添了美麗女主角與房客的祼體牀上戲。弊在這樣「現代化」,跟原著的純情格格不入。我認為這是布烈遜最失敗之作,完全不是他過去的「簡約派」黑白名片的級數。

據「維基百科」所述,由1957年到2015年,陀斯妥也夫斯基的《白夜》拍過十部電影,除了上述意大利、蘇聯、法國三個版本,印度也先後改編了三部影片。又有伊朗、美國、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版本,近十年又另有法國版和馬來西亞版。

至於1985年美國有歌有舞的政治驚險片《白夜逃亡》,原名亦是White Nights,以及2002年基斯杜化‧諾蘭Christopher Nolan導演的《白夜追兇》(Insomnia),都與陀斯妥也夫斯基小說無關。——2017年大陸也拍了《白夜追兇》,這是警匪電視劇集。

還要談談1961年法國黑白片《羅拉》(Lola),此乃導演 積葵‧丹美Jacques Demy首部長片,一舉成名。女主角羅拉是舞女,靈感來自1930年德國名片《藍天使》(Blue Angel),瑪蓮‧德烈治Marlene Dietrich飾演歌舞女郎Lola Lola。

丹美還在片頭表明向前輩導演奧福斯Max Ophüls致敬;奧福斯原藉德國,擅長拍攝奇女子,亦以漫長移動鏡頭聞名。他在歐美拍過不少名片,例如《羅拉蒙蒂斯》(Lola Montes,香港舊名「馬戲團尤物」)、《某夫人》(Madame de…)和《陌生女子的來信》(Letter from an Unknown Woman,香港舊名「巫山雲」)。——-2004年大陸重拍了《陌生女子的來信》,徐靜蕾自導自演。

為何由《白夜》談到丹美《羅拉》呢?因為我覺得《羅拉》劇情是《白夜》的現代化變奏,比十年後布烈遜那部 《夢者四夜》 好得多。雖然丹美沒有提及陀斯妥也夫斯基,其實同樣描寫新歡與舊愛交錯。男主角溫文瀟洒,很受各式年齡女性歡迎,但自感懷才不遇,時運不濟,險些當上跨國偷運鑽石的走私犯。他偶然重逢舊女同學,她已改名羅拉,做了酒吧舞女,有了私生子,又有美國水兵迷戀她。而她念念不忘七年前懷孕時遠走高飛的舊情人,盼望他回來。

男主角與羅拉逐漸真情相戀,結局是她的舊情人發達回來,與舊愛和兒子團圓。男主角又變了失落者。

《羅拉》的風騷兼風塵女主角,是丹美受《藍天使》和《羅拉蒙蒂斯》影響而創造出來,與《白夜》的純情少女天差地別。不過故事明顯與《白夜》相近。或許純屬巧合,我想更有可能是丹美也受《白夜》原著及維斯康堤電影版影響。

妙在男主角與羅拉重逢和再次相會的地點,是南特市有玻璃天窗的兩層商場,二樓典雅迴廊頗像《白夜》的橋樑。丹美後來的影片,屢次重提羅拉,還曾重現商場二樓迴廊。

為《羅拉》作曲配樂的米修‧利格倫Michel Legrand,隨後成為音樂名家,接着與丹美合作了1963年賭場黑白片《天使灣》(Bay of Angels),珍摩露 Jeanne Moreau 主演。——最重要是1964年彩色歌唱片《雪堡雨傘》(The Umbrellas of Cherbourg)和1967年彩色歌舞片《柳媚花嬌》(The Young Girls of Rochefort)。後兩部是丹美最著名影片,但我同意一種說法:《羅拉》才是丹美最佳作品。

飾演舞女羅拉的法國女星安諾‧愛美Anouk Aimée,演得風情萬種,又在酒吧載歌載舞,對此片貢獻很大。據說王家衛《重慶森林》前段林青霞的角色,受《羅拉》啟發。至於後來德國片《疾走羅拉》(Run Lola Run)和英美片《盜墓者羅拉》(Lara Croft : Tomb Raider),則和丹美作品無關。

必須強調,丹美的《雪堡雨傘》(另有中文片名「愛果情花」和「秋水伊人」),與《羅拉》確實相關。——嘉芙蓮丹露飾演雪堡 Cherbourg某雨傘店少女,與車房仔相戀懷孕,車房仔被徵召當兵後失散,女主角與珠寶富商結婚。這富商正是《羅拉》男主角(麥‧米修Marc Michel 飾演),多年後發了達,憶述與羅拉的舊情緣,丹美用「移動空鏡頭」重現商場二樓的迴廊,富於懷舊情調。

1969年丹美拍了美國片《模特兒店》(Model Shop),安諾‧ 愛美 Anouk Aimee 再演羅拉,潦倒到了美國洛杉磯,被一個失意美國青年追求。原來羅拉與舊情人結婚後又化喜為悲,花心丈夫移情別戀,她做色情模特兒賺錢,想回法國。《模特兒店》在美國票房失敗,我亦認為丹美此片拍得不好。

也要提提,丹美浪漫歌舞喜劇《柳媚花嬌》 Young Girls of Rochefort 也用側筆加插了一宗恐怖碎屍新聞,年老女死者是藝名Lola Lola的前美艷舞女,在片中沒有亮相。丹美顯然對銀幕上幾個歷盡滄桑的「羅拉」着迷,最後加以黑色幽默的悲劇化。

安諾‧ 愛美 演《模特兒店》進軍美國失利,她在歐洲就很成功,更是法國電影「女神」之一。最叫好叫座是1966年法國片《男歡女愛》(A Man and a Woman),利勞殊Claude Lelouch導演,她與尚路易‧狄寧南Jean-Louis Trintignant主演,這部飛車愛情名片的映像優異,Francis Lai配樂出色。 ( 後來 1986 年利勞殊拍了續集:《A Man and a Woman: 20 Years Later》,仍由安諾‧ 愛美、尚路易‧ 狄寧南主演。)

不謀而合,《男歡女愛》也有些《白夜》的影子,同樣是舊愛與新歡交錯。電影公司女場記與男賽車手偶遇,發生情緣,然而上床交歡之際,女主角難忘丈夫——拍片出事死亡的特技武師,就此與男主角黯然分手。這個浪漫愛情故事的關鍵,是幾個黑夜雨中長途駕車,結局還化悲為喜,破鏡重圓。

今年香奈兒Chanel手袋新廣告片,請到美國男星畢‧彼特Brad Pitt和西班牙女星彭妮露‧古絲Penelope Cruz,重演《男歡女愛》一些情景,配上該片主題音樂。——今年荷里活動作愛情大作《特技狂人》(The Fall Guy),描述電影女場記與特技男武師的悲歡離合,靈感可能來自《男歡女愛》中安諾‧愛美的舊情緣,前段正是武師拍片時出事重傷垂危。幸而死過翻生,數年後他康復,女主角當上導演,重續舊愛。

曾經很迷人的女星安諾‧ 愛美 Anouk Aimee 今年六月十八日逝世,享年九十二歲。

 

原文刊於「石琪影藝談」,本社獲作者授權發表。

發佈於 博評
By 2024-09-04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