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張競:淺析0925洲際導彈試射

2024-10-01 02:51:29 最後更新日期:2024-10-01 16:39:33
張競

中華民國榮民,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入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

 461357131 n4編按:似乎正在由省級公路直接轉彎支路或者田野的發射車。事實上,解放軍試射時,幾乎沒有搞大規模封道路封鎖。(網絡圖片)

 

9月25日中國大陸解放軍火箭軍,向南太平洋公海實施洲際彈道導彈全射程試射。當日新華社隨即發布新聞電稿內容如下:「新華社北京9月25日電:9月25日8時44分,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向太平洋相關公海海域,成功發射1發攜載訓練模擬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準確落入預定海域。此次導彈發射,是火箭軍年度軍事訓練例行性安排,有效檢驗武器裝備性能和部隊訓練水平,達到了預期目的。中方提前向有關國家作了通報。」

9637c74e f7f2 459c 90b0 422a0314106b編按:日本聲稱事前沒收到警報通知,但他們可也是收到航空警報並劃定自己的NOTAM,更要留意的是他們的措詞,是知道除火箭段外,最遠處還會有東西掉下,即他們大概已得知今次試射的不是火箭而是導彈。(網絡圖片)



中國大陸海事與民航主管機關在試射前,就以編號HYDROPAC 3118/24(91,93)以及HYDROPAC 3121/24(83)分別針對菲律賓附近海域與南太平洋海域,發佈兩份航行警告通告。並在通告中明確以HAZAROUS OPERATIONS, SPACE DEBRIS表述,將有太空飛行物殘骸向海濺落。

GYTcrIYWIAEfleR編按:四份NOTAM大約已指明飛彈的發射程序及各個墜落點,即第一節火箭、第二節火箭、整流罩 / 部分第三節推進段及彈頭落點,以及投影在地球尺度的立體彈道。(圖片來自X@蔡子博士)




同時另以A3054/24、B3891/24、B3892/24以及A1190/24等四份飛航安全通告(NOTAM:Notice to Airmen)分別就發射地點(附件在以下連結ATTACH1.jpg ATTACH2.jpg)、第一節推進器殘骸濺落區、第二節推進器殘骸濺落區以及最後彈頭酬載向海濺落區,提供飛航危險範圍詳細經緯度以及管制時段通報資訊。

此項試射活動結束後,各方評論相當豐富,亦提出甚多具有參考價值寶貴資訊,謹此針對某些尚未被諸多先進所討論部分,提出下述補充說明與分析,祈請讀者朋友不吝指正。首先就被許多評論者所一再提及本次試射任務單位係採取「無依托發射」來說,其實真正標準用語是【無依托自主發射】。依據《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語》標準定義說明如下;【無依托自主發射】:「unsupported and self-contained launch由導彈發射裝置自主完成定位、定向,不依賴固定場坪的導彈機動發射。」


1574932339378SL 464564315DDB4751376EF3EE16FFB450編按:現在國內軍迷更想見到的,更可能是東風41型野外無依托發射片段,以及這導彈的氣動外形。(網絡圖片)

 

其次就要指出,就目前各項公開資訊來源顯示,在海南島文昌航天發射場以及與其毗鄰之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周邊,亦就是本次導彈試射發射陣地所在位置,甚至是整個海南省地區,並無任何火箭軍發射旅營區。因此本次負責導彈試射任務部隊,必然係透過遠程機動,其中必然包括跨海機動運輸過程,進駐海南文昌地區遂行試射任務。

3245B編按:美蘇也有搞過TEL 發射,美國也同時有鐵路機動及防爆風機動發射車,不過因為冷戰結束及既有軍種優勢,戰略核武還是集中於海空軍中。左上及左下圖為MX彈道導彈列車,右邊則是侏儒及其特殊的舉升發射載具(導彈拖車,正式名稱是Hard Mobile Launcher),驗證了核爆爆風來襲時車盤座地以加強抵禦破壞性爆風的能力。另外侏儒導彈也是以這個形態發射的,穩定性甚至比有千斤鼎頂著地面的TEL發射車還高,而發射前拖車頭也可以脫離規避。以上的載具是會因應國際形勢,預先離開基地或掩體在鐵路網或野外隱藏,或者在收到突襲警報後立即駛離掩體,「有多遠跑多遠」。Hard Mobile Launcher 的速度可達時速100公里,規避能力比蘇系的TEL更強。(網絡圖片)



依據各方所獲得影像資訊,目前各方都對試射當時所進駐運用機動發射陣地相當理解,但在試射前,發射任務單位所進駐營區、兵舍與車輛集用場,其實並無具體資料。吾人必須理解,火箭軍自駐地開始機動,不必然是直接進入發射陣地,很可能必須先機動前推至臨時駐防待命營地,然後實施陣地經營,再依指令進入發射陣地執行發射任務。前述機動過程與前推進駐營區,對於掌握火箭軍任務執行全程樣態而言,仍有值得研究理解價值。
d529a9b78d2962編按:大約在2000年代中期首次展示的東風31系列機動發射圖,不過後來才證實這是東風31A型戰略導彈的第一次測試發射,故彈身改塗上白底黑色標示的圖案。(圖片來自連結)

 

再者對於本次試射過程,其實並未配合演練提供導彈部隊區域空防掩護或是直接空防掩護之戰術作為,就模擬實戰來說,其實亦留下值得研究空間。此外整體試射演習架構,其中包括前進指揮所,再加上火箭軍各級指揮層級以及整個試射演習最高指揮層級,整個演習架構與任務編組其實都還是謎團。究竟是從北京中央軍事委員會聯合作戰指揮中心,依據核武作戰真實架構,下達演習發射命令;還是責成火箭軍透過權責下授,由火箭軍直接下達發射命令,甚至是由位於海南前進指揮所負責管控發射過程,其實對於掌握解放軍核武運用準則及教令來說,更值得深入探討與理解。

到目前為止,並無任何評論分析談到,第一級以及第二級推進器濺落至指定海域後,是否派遣相關艦艇與作業人員將殘骸撈回,此等殘骸是否具有情報分析價值,可能亦須嚴肅思考。

2021120910234719736編按:雖然好像沒有船隻去回收靶彈,但…….至少就現時所知,遠望五號、六號及一個只有三艘艦的中國海軍艦艇編隊仍在落點海域附近活動。(圖片來自央視網)



不過依據新華社新聞電稿指稱,該枚洲際彈道導彈係配備訓練模擬彈頭,而且明顯並未派遣任何艦艇遠赴彈著預定濺落區,進行回收撈取作業,顯然該枚酬載以及最末級推進器,並無任何情報參考價值,因此不必擔心遭致他國撈取產生洩密問題。

儘管此次為全射程試射,但並不表示其為全功能試射;對於外界傳言DF-31AG型導彈在中途彈道所具備變軌能力,到目前為止,並無任何跡象顯示,曾經進行過此項測試。而且衡情論理,為求試射過程不必產生意外風險另生枝節,基本上應當不會刻意測試中途彈道變軌功能。

 324C編按:曾經發展過的BRV彈頭主動誘餌系統,雖然都是彈頭型,但體積更小,且和彈頭同樣外形可更易瞞過高精度雷達,更可在重返大氣層載具上見縫插針。(圖片來自連結)



不過對於該型導彈終端彈道所可能具備各項突防與助穿(penetration aid)配備,其中包括釋放假誘標(decoy)、發射干擾波與干擾絲、彈頭變軌滑翔器等不同裝置,應當都未實際實施測試,否則必然會派遣艦艇撈回相關裝置濺落後所遺留殘骸避免洩密。

此外該型導彈所具備多彈頭分導功能,亦想當然爾未曾進行測試,否則在遠離中國大陸預定彈著濺落區,若有他國派遣航天追蹤儎臺,針對終端彈道進行追蹤,其實亦會存在洩密高度風險。
AFP 228A編按:傳說中"導彈加水"(實則發射前燃料箱都是空的)的東風5型。由兩圖可見發射井的滑動式井蓋,和美國泰坦二型ICBM發射井相似。這種滑動式井蓋,重量會非常大,而且井射彈位置固定,很易在第一擊中被擊毀,很難作為戰略核反擊的武器。(網絡圖片及TheMilitaryStandard - Titan II)

 

最後就要談到為何在此時要進行此項試射演練,儘管在新華社新聞電稿聲稱,此項試射為「火箭軍年度軍事訓練例行性安排」,但就其全射程試射模式來說,顯然是與經常性高仰角等效彈道試射模式存在差異。特別是因其彈著區遠在南太平洋,顯然是會受到各方矚目,因此除前述檯面上所稱理由外,顯然還有其他考量。

由於該型導彈早就成軍服役,其戰力早就被各方所肯定,因此就算試射成功,對外來說亦對戰略嚇阻難以獲得更大效應。但就對內來說,其實試射成功具有提振火箭軍內部士氣重要價值,特別是過去幾年來,火箭軍高層受到多項貪瀆違紀涉案,再加上洩密傳聞困擾,甚至要從其他軍種調入司令員與政委,重整內部工作紀律。因此透過戰力展示,亦可對上級顯示其作戰體系未受此等風紀案件影響,試射成功亦是對外顯現其作戰實力;因此整體說來,此次試射對於重振火箭軍形象與士氣來說,確實相當重要!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4-10-01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