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們
香港輕新聞(Lite News Hong Kong)是一個致力於提供中立報導和獨到評論的網絡平台,成立於2015年9月。我們立足香港,關注全球的政治、時事、經濟、文化和趣聞。
中華民國榮民,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入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
今年9月25日中國大陸解放軍火箭軍向南太平洋預定靶區,順利實施洲際彈道導彈試射演練;由於在該次試射前,多個強權進行同類試射作業都遭致挫敗,因此自然引起中國大陸眾多軍事迷相當高程度肯定。
但是說實在話,此類武器測試射擊作業,其實是各國戰略武器部隊經常性演練測試項目,只是未見得會向境外公海海域進行全射程試射。儘管解放軍火箭軍成功完成試射任務值得肯定,但確實是無法據此證明解放軍戰略導彈部隊作戰實力相較其他核武強權超越甚多。
果不其然,在10月29日俄羅斯率先實施三發洲際彈道導彈試射,朝鮮亦隨後在10月31日跟進,亦以高仰角模式向東對日本海進行洲際彈道導彈試射,然後就是美國空軍11月5日在加州范登堡太空部隊基地(Vandenberg Space Force Base)成功完成義勇兵III型洲際彈道導彈(Minuteman III ICBM)試射任務。
儘管在表面上看來,前三項軍事活動都是屬於試射洲際彈道導彈,但就其本質以及各種屬性來說,差異程度還是相當高;僅此提出下列各點粗淺分析,祈請《輕新聞》讀者朋友不吝指正。
首先必須指出,對於試射洲際彈道導彈來說,基本上多半是限定在測試投送儎具(deliver vehicle);除透過空中儎臺,以自由落體投彈方式,投送核武器進行核爆測試外;在任何其他型號投射工具上,直接配備核彈頭進行測試,相關紀錄顯示其次數其實是屈指可數,到目前來說美國確實曾經分別運用地對地導彈、空對空導彈、火炮以及深水炸彈等多種不同投射工具,實際配備核彈頭,進行過核武器實彈射擊。
而俄羅斯則是在前蘇聯時期,則是分別運用過地對地導彈以及魚雷配備核彈頭,進行過核武器實彈射擊。而中國大陸僅運用過東風二型地對地導彈,配備核彈頭進行過一次核武器實彈射擊。至於其他核武強權基本上並無任何紀錄顯示,曾經實際將投射工具結合核彈頭,進行過實彈射擊測試。所以前述所有試射洲際彈道導彈,嚴格說起來,都不能將其視為實彈射擊。
其次就要將前述三個國家所進行試射任務加以區分,就俄羅斯與美國所進行試射過程來看,其係依據該型武器所設計飛航彈道,採取實際測試該枚導彈能否依據原始飛行彈道完成測試飛航軌跡。但10月31日朝鮮所發射“火星炮-19”型洲際彈道導彈(Hwaseongpo-19hyeong)卻是以高仰角模式,透過測試對等效應飛航軌跡,然後依據其最高飛行高度、實際飛行距離以及參照實際飛行時間,然後透過換算取得測試成果,因此與美俄兩國所進行現役武器驗證測試來說,整體性質完全不同。
再者就要談到測試過程所涉及之發射地點,先談到俄羅斯進行試射時,不論是兩枚不同型號潛射彈道導彈分別從鄂霍次克海海域以及巴倫支海海域,再加上由何種級別負責執行發射作業之彈道導彈核潛艦任務艦具體名稱,抑或是由陸基機動發射車,在俄羅斯西北部地區普列謝茨克航天發射場進行發射作業,都非常公開對外說明;同樣美國亦非常明確對外公布整個試射作業發射地點以及過程。
片段講述近日俄國進行三次ICBM / SLBM試射的技術與軌道細節
但相對上,朝鮮在對外發布新聞時,就僅非常簡略地提到自平壤地區發射該枚洲際彈道導彈。不過若是對比朝鮮新聞社所公布發射時照片,發射地點又看起來是在海岸地區,顯然在新聞發佈上相當保守,對於公布資訊還是存在疑慮,當然朝鮮對外發布新聞向來都是如此作風,被外界質疑透明度不高,平壤高層並不在乎。
此外就是要指出,儘管朝鮮算是在測試新型洲際彈道導彈,但整體看來只是從既有型號進行性能提升,而不是翻天覆地整個重新設計,因此在測試時還是在發射場內,運用運輸豎起與發射一體成型發射車(TEL:transporter erector launcher)作為試射儎臺。儘管「亞爾斯」(Yars)洲際彈道導彈可部署於發射井(窖)內固定陣地,亦可運用發射車實施公路機動隨時進行野戰發射,但依據俄羅斯所公布新聞圖片顯示,證實亦是從前述同類發射車上進行試射。
當然美國對外發布試射新聞資訊時,亦將負責發射任務執行單位其中包括駐內布拉斯加州奧福特空軍基地(Offutt Air Force Base)之第625戰略作戰中隊(625th Strategic Operations Squadron)搭乘美國海軍E-6B「水星」(Mercury)通信中繼機,負責管制發射任務明白說出;由此就可證實,美軍其實是在運用試射洲際彈道導彈時順便測試演練「視窗」作戰(Looking Glass Operations)相關作業程序。
E-6B型機其實亦是擔任美軍戰略作戰指揮部空中指揮儎臺(ABNCP:Airborne Command Post),而「視窗」作戰(Looking Glass Operations)則是指當負責指揮核武作戰之美國戰略指揮部地面指揮所遭致摧毀後,由其繼續接替作戰指揮任務。所以當許多軍事觀察者將焦點放在為何美國空軍要大費周章,將位於北達科他州邁諾特空軍基地(Minot Air Force Base)之洲際彈道導彈,運送1300英哩路程,送到加州范登堡太空軍基地發射場進行試射時,其實真正演練與試射門道是在測試美國核戰時空中預備指揮儎臺。
當然許多軍事評論家都會指出,美國將洲際彈道導彈從原本配備之發射陣地,移轉到加州范登堡太空軍基地發射場進行試射,顯然就無法藉機測試儲放陸基洲際彈道導彈發射井(窖)內各項系統與設施,能否在實戰中確實發揮戰力。但是基於陸基洲際彈道導彈都是採取熱射(hot launch)模式,因此發射井相關設施在發射後,不免都會受到損傷,因此刻意將其移往航天發射場,確實是為保護發射井(窖)設施。
范登堡試驗發射井的發射片段,目標為6000公里外馬紹爾群島瓜加林環礁靶場。
不過刻意不在戰備發射陣地實施試射,其實亦是因為考慮保密,不願因為試射作業曝露發射陣地位置。此外更是避免誤解誤判,因為各個核武強權對於其假想敵手陸基核武發射陣地,都是保持經常性即時監控觀察作業,假若直接從陸基固定核武陣地進行試射,更是容易引起各方緊張,這恐怕才是最重要原因所在!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