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石琪﹕《喋血雙雄》新舊版 吳宇森本色?失色?變色?

2024-11-22 15:19:42
石琪

香港資深影評人。1964 年開始寫影評至今。

2411226《The Killer》宣傳海報

吳宇森導演新作是西片《The Killer》,改編重拍他的1989年香港片《喋血雙雄》(英文片名The Killer),周潤發、李修賢、葉倩文主演,此乃他「香港時期」作品當中最獲國際好評之片,促成他數年後進軍荷里活。

據報1992年,已有荷里活導演打算把《喋血雙雄》改拍為美國片,此後計劃屢次改變,經過幾位美國編劇之手,導與演的人選也換過幾次。——終於由吳宇森自己重拍,2024年完成面世,距離香港原版三十五年,距離吳宇森1974年首部電影《鐵漢柔情》(原名《過客》),足足半個世紀。

必須重提一下,《喋血雙雄》的靈感,來自日本片《ならず者》,意為不法之徒,1963年香港公映的中文片名是《雙雄喋血記》。高倉健飾演職業殺手,來香港行刺,又往澳門對付奸惡主謀人。丹波哲郎演日本警探,窮追而來,發現殺手忠義,於是惺惺相惜成為「雙雄」。

石井輝男導演《雙雄喋血記》,是粗製快拍的B級片,華人角色亦由日本人扮演,講生硬國語而非粵語。——好在鏡頭靈活,甚多港澳實景,加上殺手槍戰,成為當年本地青年影迷喜愛的cult片。

吳宇森與舊片有緣,他做導演早期最賣座就是1976年重拍粵劇戲寶《帝女花》,龍劍笙、梅雪詩等「雛鳳鳴」新秀及大老倌靚次伯、梁醒波合演。——1986年《英雄本色》,周潤發、狄龍、張國榮主演,是吳宇森中期谷底反彈之作,票房鼎盛又得獎,靈感來自1967年龍剛導演、謝賢主演同名警匪片,重新創作。

《喋血雙雄》把日本片變奏之後,吳宇森拍成《喋血街頭》,梁朝偉、張學友、李子雄、任達華合演,用上阿倫狄龍Alain Delon主演美國片《Once a Thief》的香港中文片名《喋血街頭》,改為越戰題材,還有他在屋邨成長、以及1967年香港左派大暴動的回憶,頗有社會性和政治性,可惜拍得失控。

然後《縱橫四海》,片名和盜寶題材來自1967年法國片《縱橫四海》(The Adventurers),阿倫.狄龍、連奴‧雲杜納Lino Ventura、祖安娜‧嬋卡絲Joanna Shimkus主演。吳宇森版本變為周潤發、張國榮、鍾楚紅,前往法國做案,妙在英文片名借用Once a Thief。

1992年《辣手神探》,周潤發、梁朝偉、毛舜筠合演,沿用1971年奇連伊士活Clint Eastwood主演《Dirty Harry》的香港中文片名。這是吳宇森進軍荷里活之前,最後一部香港片。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是吳宇森作為「電影發燒友」的青春時期,做了導演後仍懷念當年喜歡的影片,借用舊片名 亦有致敬意味,而借題發揮,自由創作,並非翻版複製。——《喋血雙雄》就與石井輝男的《雙雄喋血記》大有分別,不過大綱相近,周潤發演殺手、李修賢演警探,當然脫胎於高倉健和丹波哲郎。

日本舊版有一個日本女子,在澳門淪落為娼妓,患病很可憐。高倉健救了她(口對口為她吸出濃痰),約定帶她回日本。結局是高倉健槍戰死亡,這妓女仍在「港澳碼頭」外帶着行李等候他。

到了《喋血雙雄》,殺手周潤發決心救治的女子,變為葉倩文飾演歌女,顯然也有1967年阿倫狄龍主演《獨行殺手》(Le Samouraï)片中 夜總會女琴師的影子。——吳宇森又改為周潤發在夜總會行刺時,槍火擦傷歌女眼睛,可能全盲,周潤發非常內疚,極力救護她,相戀起來。

除了這對男女主角之情,《喋血雙雄》的男性友情十分重要。不但周潤發和李修賢化死敵為死黨,周潤發與殺手經理朱江,李修賢與警探拍檔曾江 也情義深厚。故此有西方評論認為疑似男同性戀!格外稱讚。不過,改拍為西片的長期阻滯因素之一,據說是擔心同性戀之嫌,不合主流口味。

實際上,當年香港片盛行同撈同煲、同生共死的「桃園結義式」男性友情,影壇多兄弟班。亦拍攝「最好朋友正是最大敵人」的變節背叛。張徹電影和古龍小說就是典型,歐美和日本電影更早拍江湖情義,並非吳宇森獨創。

現在吳宇森親自重拍《The Killer》,最大改動是把男殺手主角改為女殺手,拉丁美洲血統的英國女星娜達莉‧艾曼妞Nathalie Emmanuel主演,警探則由法國黑人明星奧馬‧施Omar Sy擔任,照舊化敵為友,但再無男同性戀問題,不能再稱為《喋血雙雄》了。

有趣的是,這新版本有疑似女同性戀之處。因為女殺手誤傷夜總會女歌手失明,於是不惜一切救護她,兩女之情似乎勝過男女之情。

其實今時今日,影片中有真正男同志、女同志早已不成問題,還跟注重女權、有色人種、跨性別者等等同樣符合西式「政治正確」,歐美甚至主流影視也幾乎必須具備這些元素!

問題反而是「政治正確」之風弄得過猶不及,例如「巴黎奧運」開幕的演藝節目,由跨性別人士扮作耶穌「最後晚餐」,引起宗教界不滿。另一方面,電影市場也變化很大,越來越多電影放在串流平台,包括大導演大明星之作,不再在院線公映。——吳宇森這部亦是這樣,只能從電視或電腦看到。

普遍認為,新版本比不上舊《喋血雙雄》,失色了。畢竟,殺手題材泛濫已久,吳宇森式「暴力美學」和「香港式」武打槍戰動作,三十多年來被各地仿效和加料炮製,再難令人覺得新鮮驚奇了。

但也有不少意見認為,今次吳宇森恢復一些本色,好過他2017年在日本拍攝的重本大製作《追捕》(改編重拍1976年高倉健主演日本片),以及他去年的無對白美國片《無聲夜》(Silent Night)。

我的觀感,同意新不如舊,但的確重現吳宇森若干本色。例如教堂內鴿子飛舞,正是他的「簽名式」映像,某些動作場面亦是吳宇森專長。今次劇情完全發生在他喜歡的法國,英語和法語對白,也可算向法國電影致敬。——至於片中人種「變色」和殺手主角「變性」,效果不是完全理想,總之有了變化,至少不會熟口熟面。

全片最可觀是女殺手。雖然吳宇森很早期便拍過《女子跆拳群英會》,他處理女性角色亦往往別具吸引力,例如喬宏與露雲娜合演《大煞星與小妹頭》和蕭芳芳主演《八彩林亞珍》,葉倩文在《喋血雙雄》亦表現甚佳,但他的槍戰英雄片向來都以男性為主。今次改由娜達莉.艾曼妞 演職業女殺手,外型、神情和動感倒也不錯。

這個女殺手照例神槍犀利,不過她在片中最佳動作場面並非用槍,而是穿上性感舞衣,前往夜總會刺殺守衛森嚴的惡霸,一邊曼舞一邊妙手空空變出東洋刀大殺群雄。整個設計別出心裁!在這一場失明的漂亮女歌手,則楚楚可憐,但這角色佔戲有限,不及舊版的葉倩文動人。

今次由三位洋人編劇,然而劇情薄弱,最弊是男性角色欠佳。巴黎黑人警探總算表情生動風趣,但性格描寫遠遜李修賢。——《阿凡達》(Avatar)男主角森‧禾盛頓Sam Worthington飾演殺手經理佔戲甚多,可是效果不妙,無法比得上舊版的朱江。——壓軸高潮的教堂大血戰,不停打來打去,我真的看厭了。

坦白說,吳宇森電影向來有優有缺,佳作當中也有些地方過激過火。我認為他的最佳代表作是《英雄本色》,傾情傾力、豐富多采,拍出爆炸性劇力,好過《喋血雙雄》和美國片《奪面雙雄》(Face/Off),雖然後兩部最受國際好評。

無論評價如何,吳宇森對華語片有貢獻,對世界電影有影響。——五十年來他在香港、美國、中國大陸和台灣、而至歐洲和亞洲拍片,有成有敗,有起有跌。現在拍成新版《The Killer》仍能局部發揮本色,亦有些新變化,相當難得。希望他再接再厲。亦想知道,他會不會再拍香港片呢?

 

原文刊於「石琪影藝談」,本社獲作者授權發表。

發佈於 博評
By 2024-11-22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