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William:中國兩種六代機同時競爭? 戰術飛機 VS 「會戰機」?

2024-12-27 23:35:51 最後更新日期:2024-12-28 10:47:57
William Lam

現實中只是個小職員的軍武 / 科普愛好者

471416489 637697255255747 2050405617874141272 n正在降落的殲轟36(暫稱)大型多用途戰轟機。單由這角度看,特殊起落架設計、機首兩側大型陣型、翼端能充作小型穩定垂尾的長形方向舵清晰可見,甚至也能隱約見到三個主引擎的向量噴嘴。(網絡圖片)

由12月中開始,無論瀋陽和成都都開始盛傳其新世代戰鬥機即將首飛或滑跑,至12月26日下午近五時,終於有人放出前一天與當天稍早時間兩機的試飛片段與硬照,最終證實兩機均已首飛(有指瀋發的更在22日已首飛)。這兩天幾乎所有軍事媒體、論壇和社交媒體都塞滿各種類似的消息及各類進一步的猜測。現在就來一下小總結吧。

47141641272 n杜黑空權論強調空軍戰略轟炸可嚴重挫敗人家整體戰能力甚至民生士氣的作用。另一方面,他在戰場空軍開始漸露頭角時,創造性提出全能型「會戰機」的概念,雖然技術門檻太高,但他也為日後軍機多用途化提供了一條新思路。(圖片來自連結) 

「會戰機」概念成真?

二十世紀空中軍事力量開始成形之時,意大利陸軍少將朱利奧・杜黑(Giulio Douhet)提出所謂空權論,他提出利用空軍進行戰略轟炸,壓制地面甚至後方戰略目標,才能贏得戰爭,這是日後戰略空軍理論的先河。他很具創造性的提出所謂「會戰機」(The Battle plane)這一概念,即既能進行對地攻擊與戰略轟炸,也能進行空防作戰,攔截敵人的轟炸機。由於空權論當時尚屬草創期,想法不免有點粗疏,而且當時還沒有航空技術能夠搞出這種空中萬能軍機。而事實上,這麼多年來能比較接近這一設想的飛機也不見得多,相似概念就只有米格70.1計劃和FB-111H,而且都只是紙面機而已。

Gfy9curbwAEtsqgA左邊米格70.1是一種重型雙發長航程攔截機,不過在1980年代蘇聯空軍的構想中,這種攔截機的航程超過7000公里,且載荷艙極大,除至少8發重型遠程空對空導彈外,還能搭載重型巡航導彈及對地攻擊彈械,兼作新世代中轟之用;至於右者……通用動力在1978年曾提出一個小型戰略轟炸機計劃,名為FB-111H,其實是F-111戰鬥轟炸機放大30%的版本,速度仍達1.6馬赫。其火力相對傳統戰略轟炸機雖不十分強,但以其身長不超過27米而言,沒載彈不加油航程仍達驚人的6900海浬(11000公里),而且亦能內掛三枚ALCM巡航導彈及12個外掛武器掛點,最多大約10噸彈械,也能作一定遠距空戰。這兩個勉強也可算成飛六代驗證機的「遠祖」。(網絡圖片)

成飛試飛的所謂六代機,其實是架無垂尾三角翼機,而且尺寸和翼展比現時的殲20大上一圈,甚至連左右起落架都修改成類似SU-34戰術轟炸機的前後錯開雙輪設計(SU-34全起飛重量為45噸),由這點而言可以判斷它的全重可能相當大,由部分測量和大V之口,也得知其長度也加長至26米,三角主翼也比殲20大了不只一倍,闊度可能在20米左右。其最大特點是可能是一種三引擎布局,而且機背有個進氣口,機身兩旁的進氣口也改成更易進行高速優化的加特萊進氣道。

 

成飛六代機正在降落機場,這裏也可見其編號為36011號機,估計計劃名很可能就是殲轟36。 

由於本機基本上只有主翼和具翼身融合的機身,整體大概率也是個升力體。不過由於缺乏大型的控制翼面,似乎要靠矢量噴嘴和機尾的控制舵面控制俯仰和運動。其中翼端的控制舵面似乎有在跨音速及超音速飛行時維持安定性的作用,形似可伸縮的垂尾。

471515676 3203697356436213 6605706837639343033 n由左圖中可見到本機彈艙大致分佈,以及相當複雜尾部氣動翼面及加強超音速穩定性與轉向性的打開翼面結構。右為大包CG繪製的上半機身視覺圖,圖中上部進氣口的確比較細小,現在不能排除這不是引擎進氣道的可能。至於翼面有沒有其他氣動控制手段,暫時也是未知的。(網絡圖片)

參考NGAD的其中一些概念(例如大型化的穿透式戰鬥機),這有可能是一種大型「戰鬥機」,但這個概念其實比較接近使用遠程空對空導彈及擅長高速的攔截機,只是將原有的防禦作戰轉變成攻擊 / 機動防禦的作戰,其高速、長彈艙及機身載油似乎又預示著長航程;另一方面,中國現時其中一種最需要的軍用航空器,應該是具備攻擊西太海上/關島以西海上任何目標(尤其航空母艦)的中程轟炸機。加上遠程防空,尤其反西太平洋上的支援機和B-21任務吃重,具高速度與攔截能力的遠程戰鬥機也合乎這一戰略要求。甚至可以說,預想中的六代大型戰鬥機在任務航程和內載上和遠程對陸對海,甚至中程戰略轟炸(即轟6的角色)有不少重合,故成飛把這個發展成具備遠程打擊甚至一定程度戰略轟炸能力的大型戰鬥機,完全在可以預期之內。

 471373620 28018068354474501 8767021441008515852 n關於有人質疑為何裝三個引擎的問題,某程度上可參考FB-23那個把YF-23進一步拉長加大,變成先進戰術轟炸機的方案去考究:標準起飛重量50噸的東西,若只需要兩個引擎又要保持攔截機級別的高速高推比(以盡量擴大對方的不可逃勉區),需要接近25000公斤後燃推力的高推比低旁通比引擎,這級別可是連奇異都未造得出啊!幸好FB-23並沒有高速與遠程攔截的需求。(網絡圖片)

不過,(攔截)戰鬥機、重攻擊機、小型戰略轟炸機「炒埋一碟」,不就是杜黑將軍口中的會戰機嗎?若果解放軍對於未來空優的考量類近NGAD,那成飛的這個「會戰機」就似乎有區域空中優勢與海陸目標打擊的任務,再加上幾乎肯定配備的不同種類忠誠僚機,以及直徑更大的射控雷達與側視陣列,本機也可能在戰場控制及全域態勢感知上擔當重要角色。

IMG 3455A瀋飛六代機比較清晰的兩張圖,由於缺乏可靠且夠長、角度夠多的滯空影片,吸引力和可供分析的地方真的沒那麼多,機型也比較傳統,頂多相當於扣去垂尾的傳統構形,甚至有聲稱本機只是一種大型忠誠僚機。(網絡圖片)

瀋六為何關注度較低?

相對來說,瀋飛六代機就比較難分析了,現時沒人拍到連續片段,只有一些可能高度AI化的視頻或比較模糊的硬照,角度和光暗也沒有很好,很難仔細分析氣動外形,而其中一個原因是現時高緯度地區日落時間大約是4:30前後,若是下午試飛的話,沒多久已近黃昏,光度不足情況很明顯;另外現時東三省氣溫也低,要在郊區戶外拍照或拍片是很痛苦的事。

IMG 3455B相對於NGAD的設計,法國達梭為首與英國BAE為首的研發團隊開發中的NGF(左)和暴風式(右)就相對傳統得多,估計瀋飛次世代機可能也是走這種較傳統的路線。(圖片來自連結1連結2)

瀋飛六代機就現時所見照片而言,還是比較「傳統」,整體比較像「可能」沒有垂尾的YF-23(有些資料則指出這是垂尾可平放或起豎的,但現在沒有足夠清晰的照片可以證明)。由大小及預估的機體重量看來,似乎還是一種強調機體性能及空中優勢能力(即空戰)為主的機體,甚至比較接近美國海軍的FA/XX,要求有適合的體型(至少能部署在航母上)。故此其實還是比較接近我們熟悉的制空機為主的外形,也用上疑似二維矢量噴嘴。

467326733 1031999065610819 5132306256476167300 n一個戲謔—這個聖誔節假期太多中國軍事消息與各類新裝備試飛,所以有人索性將相關裝備串成聖誔樹(包括十小時前剛證實的空警3000試飛)送給美國國防部呢!(網絡圖片)

雖說都是競投六代戰鬥機,但兩者的規格內涵也相差太遠,甚至不太像同一個計劃。不過如果中國的次世代機群有NGAD那麼寛廣的解釋,那大概可以認為兩種機都是適應於次世代戰術飛機的戰略戰術需求,即一架作用遠程攻擊的大型「會戰機」使用,另一個則作為空中作戰用的大型戰鬥機所使用,其地位可能類同歐洲的NGF和暴風式。

Gfy9curbwAEtsqgX主理智π整理的中國三種"六代機"尺寸和大約性能比較圖,全部都拿WS-10C作為驗證機的動力。基於美軍也把B-21納入六代機NGAD的範圍內,原作者順道也把現時發展階段不明的轟20全隱身轟柞機也計算進去。(圖片來自連結)

當然,若果參考美國對NGAD的最新解釋,哪……除無人機外,這系列應該還有一個成員尚待現身……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4-12-27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