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呂琪:亦商亦戎 無縫切換的軍民接合體(下)

2025-01-05 00:19:36 最後更新日期:2025-01-06 16:22:38
呂琪

香港輕新聞特邀軍事評論員

zgmf 40編按:相當特別的是,軍用無人機領域算是解放軍空軍首次引入私人公司的產品,而且那是一架大型查打一體機。騰盾科技有限公司的TB-001系列雙尾蠍無人機及數種衍生機型的大量採購,代表民轉軍的潮流開始出現。(網絡圖片)

上一篇文章,我們談了中國為適應不同時期發展,對企業進行的軍工與民用之間的切換。隨著經濟發展,這些年不經意間涉及軍工的民企也不在少數,廣為人知的是由順豐快遞的貨運無人機升級的雙尾蠍軍用無人機。雲洲智能公司的無人艇等,其實軍品無大小,實用最好。

一條魚竿的轉身

「863計劃」的成功實施,對中國建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功勞不小。近年來,也演繹出不少神奇的故事,其代表作就是一根神奇的釣魚竿--山東光威集團。從一家瀕臨破產的魚竿小作坊,到如今的軍工碳纖維巨頭,其轉型歷程堪稱傳奇,也因此在網絡上被加工成各種的段子。其實光威的道路,沒有網傳的誇張。

202312181323066072編按:中國複合材料生產的壯大,主要先由民間企業開始,其生產工藝和規模進一步加強後,受到不同民間或政府 / 軍工企業的青睞,成為其供應商,複合材料現在主要用在飛機、軍車裝甲材與火箭上,尤其用在火箭上,可大幅減輕火箭外殼的重量,變相增加載荷及運送效率。(網絡圖片)

光威的起步確實是由山東人陳光威,在1987年接管的一個「三無」小作坊,早期以做釣魚竿為主的。因為原本使用的材料是玻璃鋼,並不受市場的青睞。後來在考察中發現,當時國際上釣魚竿已經開始普及碳纖維材料,於是光威做出引進技術生產的計劃,並於1992年2月在山東省威海市成立威海光威集團公司。

隨著技術引進和自己研發的突破,光威集團很快佔據中國釣魚竿市場的龍頭地位,並開始向國外出口原材料。光威的碳纖維材料引起了國家「863計劃」專家組的高度關注,專家組對光威的碳纖維材料進行了嚴格的測試和評估,結果令人振奮。

468707573 618855057139967 737249528690390053 n編按:複合材料在飛機的應用上更為廣泛,材料的重量與強度,是爭取飛機每一分運力、機動性與油耗的比較簡單的方法。這點在戰鬥機上尤為重要;另方面,碳系複合材料若果具有導電能力,通常也可作為吸波材料使用。(網絡圖片)

2003年,光威集團在三家參與單位的盲選中脫穎而出,成為第一批參加國家科研計劃的民營企業‌。2008年,光威集團正式更名為「威海光威複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逐漸從一個民營企業轉型為國有軍工企業。

連年巨額的科研投入,經過不斷的升級改造,光威的碳纖維不僅性能優異,而且成本相對較低。目前,光威的產品廣泛應用于國產先進的飛機製造和航天領域,具有很高的市場競爭力。也許某位釣魚佬手中心愛的甩杆,與大名鼎鼎的「殲-20」機身和機翼等結構部件的碳纖維複合材料同出一門。

光威產品加速升級換代,也使中國從碳纖維進口國,一躍而成全球最大的碳釺維生產國,產品占全球產能的50%。2019年,標號「T1000級」碳纖維實現了工程化生產,使中國處於全球碳纖維製造的前沿。光威的成功和發展離不開他們自己的奮鬥,同時也得益於「863計劃」的扶持。

Gfizzm2bIAA30az編按:正在降落中的殲15T型戰鬥機。降落用的著艦索雖然是結構特殊的特種鋼纜,但仍是民規的產品,以一向造開吊橋鋼纜的工廠只要修改工藝一樣可造,早年某些雜誌把這東西吹得有多神得多神,實在令人費解。(網絡圖片)

神奇的民企轉軍工

這些年,關於民企成功加入軍工的案例並不少見。只是網上傳聞捕風捉影,讓人真假難辨,其中流傳最廣的是巨力索具和光啟油漆。

有傳說中國建造航母時,攔阻索技術被國外掐脖子並索取高價。後經調查得知,美軍航母的攔阻索材料也是從中國的進口,而中國生產阻攔鋼繩的,就是來自內地明星黃聖依老公楊子的家族企業——河北巨力集團。

這是一條真假參半的消息,事實上,巨力集團產品主要參與的是民用項目的鋼繩業務,比如:北京鳥巢、三峽大壩、大亞灣核電站等,還有國內眾多的機場、碼頭。當然巨力集團也有參與國防建設中,目前該公司產品的軍品項目,主要應用於軍事航空等高精尖領域:如為「長征8號」運載火箭提供特種配套索具。

3B6D8065 E8E5 46d8 ADC7 C8EF96DA3CBB F001編按:吸波材料普遍都分為碳系、鐵氧系和陶瓷系,雖然各類吸波材料吸收波段也不同,成份亦各異,但只要作為一個有自行研發和化驗能力的大型化工公司,都能製作 / 合成這種材料。圖為一種碳基環氧樹脂材料的基本合成過程。(圖片來自連結)

中國航母上的阻攔鋼繩最重要的供應商,是來自貴州的國有企業——貴繩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航母上的阻攔鋼繩用的具體廠家,目前並沒有明確的消息指向某個廠家,畢竟航母上需要用到鋼繩、索具的地方太多了。除了阻攔索以外,還包括大大小小的各種起重設備,不可能由一家企業承擔國產航母所有的索具製造。所以,巨力集團可能參與其中,但並非攔阻索項目。

還有深圳龍生股份,原本是生產汽車油漆在科技研發中意外創造出一種能吸收電磁波的特殊塗料,噴塗了這種油漆,能躲避高速公路的測速儀。在被舉報並面臨罰款、停產之際,被由軍方關注。2017年,由光啟油漆注資收購,迅速轉型為隱形塗料的生產商。光啟由此開發的系列超材料,廣泛應用於海陸空的尖端裝備。

近年來,民企不斷地創新創造,無意中成為軍工的代理。這不是歪打正著,也不是錯點科技樹,這離不開科技的進步和完整的產學研體系的托舉。

459618 n編按:中國海軍的主要造船廠如江南、滬東、黃埔或大船等廠,雖然遞屬兩個不同的國營造船集團,可他們的主要產品仍然是各式民船,軍艦只是副業而已。這和美國的造船業不同,美國造船業主要是造軍艦或執法船,民船已是極為罕見,相當於根本只靠聯邦政府「養著」,完全失去商業競爭力。(網絡圖片)

十大金字招牌

軍工本就是一塊巨大的蛋糕,民營企業再強大,占比也是微乎其微的。中國十大軍工集團,負責中國的國防裝備研發和銷售,這十大公司堪稱中國武器裝備的金字招牌。

最早的它們是出於保密的需要,對於這些部門只給了個數字編號比如二機部、五機部、七機部等,再後來它們有了符合身份的名字:核工業部、航天工業部、兵器工業部等,這就是中國現在十大軍工集團公司的前身。

1477252457857 1編按:嚴格來說中國航天工業的國營系統分成三個子系統,各自有重疊但主要業務不一樣,以航天科工為例,它的航天領域業務主要是搞固燃火箭,不過真正業務其實是各類戰略 / 戰術遠程導彈。(網絡圖片)

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為了轉變政府職能,把這些部門改為公司,即:中國核工業總公司、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這就是原來的五大軍工集團。1997年為了引入內部競爭機制,這五大軍工集團均一分為二,形成了軍工十大集團公司。

最早時,這些工作分別是負責核工業的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和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負責航天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和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負責航空的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和第二集團公司,負責艦船的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和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負責陸軍的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和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

images 23編按:成飛和瀋飛都是中國著名的軍機製造廠,不過很多人都把研發任任務歸功於他們,事實上它們只負責製造,真正負責研發的是和它們有密切工作關係的研究所,即611所(成飛)和601所(瀋飛)。兩所設計所在過去20年,技術都有極大的進步,現在他們除全力生產五代機外,還承擔著六代機的開發任務。

後來由於兩家核工業公司、兩家船舶公司以及兩家航空集團的合併,同時加入了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及後來成立的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加上軍改和戰區改革後,為了管理原部隊移交給地方的資產,成立的中國融通資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這就是現在的十大軍工集團。

長期以來,公眾對於中國軍工生產,一般都認為是這十大集團公司及其下屬國營工廠負責。比如:軍艦是江南造船廠、大連造船廠,飛機出自瀋陽飛機製造廠、成都飛機製造廠。

但是國內的軍品從部隊提出需求,到工廠生產,中間還需經過專家論證和科研院校的技術研究,包括新產品各個零配件的研製。所以,國內的各個軍工科研院所,才是軍品真正的「孵化器」。這些研究所以及其背後的院校,才是國防軍工產品真正的奠基人。

3B6D8BB F001編按: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原為中國第二汽車製造廠,是國營企業,改革開放時也受到嚴重的財困影響,不過及後與不少外國車廠合作搞合資企業,也搞回很多生產技術、銷售概念和經營技巧,亦令母公司起死回生,不但生產具競爭力的汽車與重型車,還重新進入軍用領域,圖為東風猛士三代突擊車的民用版高級越野車。(網絡圖片)

而那些轉產民用的軍工廠,也沒放棄原有的軍工項目。筆者前文中提到的長虹電器,在民用產品方面創造了巨大的輝煌,長期以來它的軍品部門,依然為中國各軍兵種提供高品質產品。如今‌長虹電器的軍品業務,主要服務于中國陸海空軍戰略支援部隊以及航天項目,產品包括通信設備、導航系統、電力系統、電子裝備系統以及信息探測、通信保障、電子對抗等。

軍民兩種身份的轉換,對於企業都是一種全新的課題。民轉軍雖然有不少成功的例子,但是也難免有失敗的。比如上篇文章提到的瀋陽機床廠,轉制後幾經波折,如今也正面臨破產重組的窘境。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5-01-05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