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香港輕新聞(Lite News Hong Kong)是一個致力於提供中立報導和獨到評論的網絡平台,成立於2015年9月。我們立足香港,關注全球的政治、時事、經濟、文化和趣聞。
中華民國榮民,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入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
編按:試射中的三叉戟II型潛射彈道導彈。本彈的CEP堪稱潛射彈道導彈之冠,條件良好情況下只有100米CEP。(圖片來自連結)
美國國防軍工產業大廠洛克希德馬丁在1月31日發布新聞稿,證實美國國防部撥款3.83億美元支持「三叉戟II型潛射彈道飛彈延壽計畫」(D5LE2),本次所提供預算係依據前述計畫合約,在科羅拉多、佛羅里達以及猶他三州境內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廠房內,支付相關設施整建與飛彈零組件生產成本。
但若依據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新聞稿特別強調,此項撥款係修訂該公司負責研發下個世代三叉戟II型戰略武器系統(SWS:Strategic Weapons System)D5導彈既有商約,所增加「成本加誘因費用」(CPIF:cost-plus-incentive-fee)以及「成本加定額費用」(CPFF:cost-plus-fixed-fee)支付款項;吾人應可確認該計畫執行狀況與進度應當相當理想,甚至在成本節約方面亦令五角大廈主管單位滿意。
編按:哥倫比亞級以四個為一組的CMC發射器模組,本艇共裝備4個模組,全都是裝備D5LE和D5LE2型彈道導彈。(圖片來自連結)
若是讀者希望理解「三叉戟II型潛射彈道飛彈延壽計畫」(D5LE2)全貌,其實應當回頭細讀由美國海軍戰略系統計畫管制室主任伍爾夫將軍(VADM Johnny R. Wolfe, Jr.; Director, Strategic Systems Programs),在2022年6月以「海基戰略嚇阻2084」(SBSD 2084, SEA BASED STRATEGIC DETERRENCE)為題,為宣示其以計畫管制室主任身分規劃政策意圖,所簽署發布共計26頁之政策文件。該文件網址如下(連結)。
在此份非常明確指出依據海軍部部長戰略指導(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s 2021 Strategic Guidance)以及海軍軍令部部長海軍建軍計畫(the Chief of Naval Operations NAVPLAN 2021),在內容六度提及中國與五度點到俄羅斯政策文件中,非常明確指出美國海軍直到2084年為止之海基戰略嚇阻長程目標,就是直指北京與莫斯科。而其建軍規畫構想則是依據美國「2014年核武體系檢討報告」(the 2014 Nuclear Enterprise Review)以及「2018年核武戰備檢討報告」(2018 NPR:Nuclear Posture Review),因此美國海基戰略核武整備發展構想確實是有其上級政策指導基礎,絕對不是由美國海軍戰略系統計畫管制室閉門造車所產製。
編按:哥倫比亞級首艦的船尾分段,去年已完成並送到船廠組裝,使用X舵是其外觀上與上一代潛艇最為不一樣的地方。不過單就全艇而言,部分內部設計及配置就顯得比較保守。(網絡圖片)
本項政策文件不僅是針對哥倫比亞級戰略導彈潛艦造艦計畫,還要加上預定與其配套之三叉戟II型潛射彈道飛彈延壽計畫、W93彈頭與MK7重返大氣層儎具整備研發計畫,同時更包括預計配備於朱瓦特級驅逐艦以及維吉尼亞級第V型攻擊潛艦,原名為「即時全球打擊」(PGS:Prompt Global Strike),現在修訂以「傳統迅速打擊/常規快速打擊」(CPS:Conventional Prompt Strike)為名之中程非核極音速打擊火力;換言之,就是超高音速傳統彈頭導彈。
編按:雖然D5LE2型算是一種延壽導彈,但當中的改良有可能是讓其能搭載極音速滑翔或巡航彈頭,近期而言也有可能裝備CHGB高滑彈頭作超遠距離常規攻擊用。(圖片來自連結)
相較於美國政府與五角大廈所發布政策文件充滿各種潤飾文字,此份政策文件確實是相對具體明確;該文件列出五個不同努力面向(LINES OF EFFORT)分別就組織設計規劃(Organizational Design)、人力資源(Workforce)、工業與基礎設施(Industry and Infrastructure)、計畫保障(Protect the Program)以及戰力計劃目標(Warfighter)等五個面向,分別列舉重要項目,並在最後一項戰力計劃目標中列舉各項重要進程預計完成期限。
其實若想更深入理解美國海軍潛射彈道導彈部隊建軍構想所預定期程,讀者更可閱讀由美國海軍戰略系統計畫管制室(SSP:Strategic Systems Programs),以「海基戰略嚇阻為我國國防重要基礎」(SBSD IS THE FOUNDATION OF OUR NATIONAL DEFENSE)為題之宣傳說帖。在該說帖最後附上從1955年直至2084年,美國戰略導彈核潛艦部隊成軍沿革以及未來前瞻發展構想圖解。
編按:USS Sam Rayburn在退役後改名為MTS-635(MTS即繫留訓練船),核燃料已移離但反應堆仍保留,直至2021年才開始完全除役的措施—把反應堆艙清空。(圖片來自連結)
有趣的是在冷戰時期,美蘇核武對抗與競賽中,美國海軍積極建造由George Washington、Ethan Allen、Lafayette、James Madison以及Benjamin Franklin等五級戰略導彈核動力潛艦,所構成跨越冷戰全程並且最後服役至2002年才全部除役,被戰略安全圈稱為「維護自由41艦」(41 for Freedom);在前述成軍沿革圖解中,曾經建造過十艘之James Madison級核彈道導彈潛艦,居然會被漏掉。該級潛艦USS Sam Rayburn在除役拆除導彈發射單元後,還被繫泊在南卡羅來納州鵝溪(Goose Creek),擔任海軍核動力訓練學校(Nuclear Power School)訓練平臺,就整理圖解資料製作說帖來說,如此疏漏實在相當難看。
編按:美軍曾發展過的6種潛射彈道導彈。由於口徑規格接近(前期北極星三個型號以及後期C3海神/D4三叉戟I型直徑接近一樣,分別是1.37米和1.9米),潛艇只要稍加改裝都可搭載,所以一種導彈可以配備在兩種甚至三種戰略核潛艇上。(圖片來自連結)
依據目前所公開美國海軍潛射彈道導彈部隊建軍規畫方案來看,美國海軍顯然是以相對保守態度來推動未來建軍發展方案;儘管就造艦方面來看,確實是以哥倫比亞(Columbia)級核彈道潛艦取代俄亥俄州(Ohio)級核彈道潛艦,不過從潛射彈道導彈仍是維持三叉戟型導彈為基本構造型式,然後透過所謂「三叉戟II型潛射彈道飛彈延壽計畫」(D5LE2),產製未來核彈道潛艦所配備潛射導彈,並未從新設計採取革命性更新方案,其實證明美國海軍認為其所可產生嚇阻效應與突破敵手防禦能力應可符合未來作戰需求。
只要觀察前述美國戰略導彈核潛艦部隊成軍沿革圖解,其實就可理解儘管1960年Polaris A1潛射核導彈與GEORGE WASHINGTON級核潛艦、1964年Polaris A3潛射核導彈與BENJAMIN FRANKLIN級核潛艦以及1979年Trident C4潛射核導彈與OHIO級核潛艦,曾經三度同步成軍服役,但在實際運作上,舊型核彈道潛艦搭配新型研發潛射核導彈,或是新型研發核彈道潛艦搭配舊型潛射核導彈,此種狀況其實相當普遍。
編按:美國海軍近年因為造船工業基礎嚴重萎縮及設計公司在設計過程中計劃控制不佳(如投入過多未完全成熟的新技術,技術要求脫離當初設計理念等),包括未來水面艦隻等多項軍艦工程都遭到嚴重延誤,超支情況頻仍,近年在新裝備開發上已有日趨保守之勢。圖為最新設計的DDGX水面艦,有指其最遲要到2040年代首艦才可服役。(網絡圖片)
因此哥倫比亞級核彈道潛艦預計在成軍初期,將配備三叉戟D5LE型承擔戰備服勤任務,絕對不令人意外。而最後一艘Ohio 級潛艦預計將在2042年除役,而三叉戟D5LE型潛射導彈要等到2049年才會退出現役,其實就顯現出儘管美國海軍在發展新型導彈時,已經採用相對保守低風險方案,但整個規劃進程還是相當審慎。
儘管英國皇家海軍亦在此時開始建造無畏(Dreadnought)級核彈道導彈潛艦,但其所配備武器仍將選用經過三叉戟II型潛射彈道飛彈延壽計畫(D5LE2)所產製導彈,而該型艦導彈發射艙將採用與哥倫比亞級相同之「共同導彈發射艙」(CMC:Common Missile Compartment)。美國特別興建戰略武器系統岸基測試站(SWSA:Strategic Weapons System Ashore)提供英美兩級不同潛艦發展計畫,進行武器系統測試、更新與風險降低管控等作業。
編按:有更新過設計的英國無畏級戰略導彈潛艇設計,艇艏比之前設計更尖。有別於過去西方核潛艇,無畏級是一種雙殼艇設計。不過為節省開發成本,其最終所用戰略武器幾乎可肯定就是D5LE2型。和哥倫比亞級一樣,部分分段已經建成,估計2030年代第一艘會服役。(圖片來自連結)
英國皇家海軍核彈道潛艦部隊儘管規模不如美國海軍,但在美國1962年12月21日與英國簽訂拿騷協議(Nassau Agreement),同意提供北極星(Polaris)導彈給皇家海軍作為英國核武器所搭配彈道導彈,並隨後在1963年4月6日簽訂北極星出售協議(Polaris Sales Agreement),開始正式推動軍售英國未配備核彈頭之潛射核武器投送系統,皇家海軍從1969年4月開始迄今,執行「海上持續嚇阻」(CASD:Continuous At Sea Deterrence)任務從未間斷。但正因本身無法產製整個潛射戰略嚇阻系統,英國皇家海軍就如難以戒斷毒癮般,讓核彈導潛艦部隊兵力發展整建計畫,必須與美國海軍密切配合。雖然在表面上大英帝國仍能維持其強權外貌,但還是難以掩飾其底氣並不足夠之殘酷事實。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