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呂琪:戰爭不等於CQB——淺評電影《蛟龍行動》匆匆落畫

2025-02-20 23:05:54 最後更新日期:2025-02-22 12:48:35
呂琪

香港輕新聞特邀軍事評論員

20241227a jpeg編按:蛟龍行動的宣傳海報。(網絡圖片)

 

今年,中國的院線春節賀歲檔火爆,與《哪吒之魔童鬧海》過百億的票房相對應的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的《蛟龍行動》黯然下線。上映17天,票房3.78億元。出品方稱回爐製作特別版,再擇日重新上畫,作為佔據中國電影票房第6的《紅海行動》的續作,非但沒有延續上部的輝煌,竟如此慘淡落畫,令人唏噓。

 

實與虛的差別

先介紹一下《蛟龍行動》的大概:既是《紅海行動》續作,導演林超賢基本沿用此前的班底,打造了號稱中國第一部潛艇戰電影的《蛟龍行動》。全片的劇情並不複雜,也沒太大的懸疑或看不懂的地方,對於賀歲檔來說,還算適合全家收看的爆米花爽片。

8929 b28e編按:蛟龍行動的潛艇基本都是大型的近1:1模型,足見資源和認真程度上,本片也是可以的。(網絡圖片)

 

電影講述在未來某日,中國海軍截獲關鍵情報:一艘超級潛艇正密謀一項針對中國東南沿海城市的絕密軍事計劃。中方派出最新型潛艇「龍鯨號」,與海軍蛟龍特戰隊協同作戰。海底戰場險象環生,蛟龍遭遇重重陷阱,潛艇與敵多番埋伏周旋,更駛入火山口遍佈的廣袤深海,一場驚心動魄、攸關生死存亡的深海決戰拉開帷幕,結果自然是正義戰勝邪惡。

 

只是網上對這部片子的評價卻非常極端,好評和差評都不少。差評主要集中中該片劇情的推進以及邏輯性,而好評基本都是對於該片的道具讚不絕口。比如1:1複刻的潛艇,以及影片中由軍方配合實拍潛艇座艙蓋反光膜顏色、起落架收放速度、完全真實的掛彈「殲-20」戰機等。還有影片中大量出現的,特戰隊員在水下以及狹小空間中作戰的各種戰術動作,讓人大開眼界。

20161013031553188編按:《湄公河行動》是系列電影中的第一部,但由於以一個發生過的小型衝突為背景,反而整體上更接近真實一點。(網絡圖片)

 

有別于林導此前的《湄公河行動》和《紅海行動》,《蛟龍行動》的劇情確實弱了不少。此前的兩部片都是基於真實案例:《湄公河行動》以糯康犯罪集團殘害中國船民引發的案件,《紅海行動》則是以中國在也門和利比亞緊急撤僑為架構寫成的,因此,《蛟龍行動》的大方向沒有問題,劇情弱的關鍵點就是缺乏故事真實依據以及推進的邏輯性。

8929 b28eA編按:反恐是近二十年來軍事片中的主流之一,但一切都推給恐怖份子,甚至說到恐怖份子可操作現代大型武器裝備(這些東西都要相當重的後勤保障需求),那就有相當的脫離現實感覺了,真實感進一步下降。法國空戰片《空中對決》就有類似問題,這可能也是其票房一般的主因。(BILIBILI擷圖)

 

《蛟龍行動》沒有參考中國海軍在南海的行動,而把全劇的矛盾和反派設定為恐怖組織。這個設定很俗套,恐怖分子持有潛艇+核武器這樣的裝備,有點超出現實。不客氣地說一句,如果地球上真的出現這樣的恐怖組織,聯合國五常都會一起出手搞掂他們的。

至於為何會出現這個突兀的劇情設計,原因恐怕跟幕後製作有關。《蛟龍行動》與《紅海行動》最大的區別就是,後一部是由解放軍海軍政治部(以下簡稱:海政)直接參與的,而前一部海政只是協助拍攝,這也解釋了這部片沒有以解放軍在南海多次行動為藍本創作。

 reprisal編按:《赤色黎明》雖然在故事和軍事上都經不起推敲,不過在蘇軍道具製作上仍相當出彩,盡量仿真當時蘇軍的現役裝備,這點認真還是應該肯定。(圖片來自)

 

既然影片將事發地設在南海,這個地區與中國有過衝突的就是越南和菲律賓兩國,眼下能讓中國海軍派出精銳嚴陣以對的,只能是美國海軍。而這幾年圍繞南海,中美海軍也不乏對抗,但是出於市場和政治層面的考慮,還是沒有把美國設定為反派。

現在的中國電影人,依然缺乏自信,在這幾年美國的影視作品裡,中國已經取代蘇聯成為反派了(編按:若果沒計那些中小型製作B級片,大片還是很少把中國視為敵,這明顯基於市場考慮)。不過藝術從來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作為爆米花爽片,為了製造緊張氣氛,這樣設定也勉強可行。

 

 

誠意滿滿的道具

影片中普遍得到好評的道具和戰術表現,作為中國首部主打潛艇戰的電影,「龍鯨號」潛艇第一次出現在屏幕,確實讓觀眾震撼。筆者的第一反應:「這是CG(計算機圖形學)做的特效吧」,因為潛艇裡的東西表現得非常寫實,據說劇組是真的下血本1:1複刻了120米的潛艇。

特別是片中用一個水兵到各艙送綠植的跟隨鏡頭,把全艇的分艙加以介紹,讓觀眾對潛艇的內部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單論這個場景,完全不輸給此前的國外潛艇大片《獵殺紅色十月》、《狼嚎》等,甚至精細程度更好。

8929 b28eB編按:蚊龍行動中出現的近未來特戰裝備如更複雜的噴氣飛行背包及戰鬥機械狗等,不過整體來說還是比上兩齣系列電影差遠了。(網絡圖片)

 

其次是戰鬥,《蛟龍行動》延續了林超賢導演一貫的風格,全片所有演員的槍戰都很乾淨利索。因為林導在開拍前,就請來專業人士訓練過所有演員。而對比上一部《紅海行動》,《蛟龍行動》加入了更多的高科技元素,比如單兵飛行器、機器狗作戰等等。

雖然片中存在為打而打和為炸而炸的鋪張,但就動作場面來說,這部片還無論是爆炸場面還是演員的打鬥都很緊張刺激。為了還原潛艇戰的真實性,片中展示了複雜的潛艇作戰流程、戰術以及先進武器,如:線導魚雷、聲波誘餌彈和反魚雷魚雷等‌。雖然片中還有的不少瑕疵,但你也能感覺製作方的誠意滿滿,確實是用心拍片子了。

 0 46編按:不能不說,至少在道具(尤其是坦克仿真等比例可動道具)上,中國軍事電影還是很厲害的,尤其是二戰絕大部分坦克都已經不能跑動參與電影拍攝時。(網絡圖片)

 

戰爭片的內核

這幾年中國有多部戰爭題材影片上映,而且幾乎這類型的大製作,都能進入國產電影票房的前20名。觀眾們願意為國產的大製作和大場面的電影埋單,而這一切源於2007年的《集結號》,當年馮小剛和華誼兄弟為了影片效果,專門邀請國外專業的戰爭片製作團隊,從服裝、道具、化妝和戰爭場面等精心打造,打開了內地戰爭片創作的新思路。

 編按:集結號可說是中國當代軍事電影的開山祖,在道具及戰術上的認真(相對而言)對比之前的軍事電影都是大躍進…….甚至之後大部分作品都沒有超越此片。

 

隨後就是吳京的《戰狼》系列,還有《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以及《長津湖》上下集,基本上是拍一部火一部,票房屢創新高。但是這幾年,這類題材似乎開始出現瓶頸,最明顯是陳凱歌的《志願軍》兩部——「雄兵出擊」和「存亡之戰」,兩部大製作加一起票房還不到30億。觀眾對於所謂的大製作、大場面,以及演員們千篇一律的戰術動作已經習以為常了。

現在的戰爭片,就是不斷堆砌爆炸、槍戰等各種場面,大量的刺激感官畫面充斥銀幕,好像只有帥氣的道具、頻繁的槍戰、血肉橫飛的場面才是戰爭片。戰爭片已經進入了CQB(近距離作戰)模式,戰爭片不出現幾場近距離、短時間火爆的戰鬥場面就不成片。

 8929 b28eC編按:著名的擊斃拉登的海神之矛行動中,拉登身邊的守衛大約只有5-6人,而攻堅的海豹部隊也只有23人,但實際參與的特種部隊/中情局武裝力量是達79人之多。

 

戰爭片如果只有這些,卻缺乏走心的劇情和邏輯性,是不能打動人心的,而《蛟龍行動》就落入這個怪圈。影片一開場,解救鑽井平台被劫持人質事件中,「蛟龍突擊隊」僅僅派出8名特戰隊員,搭乘單兵飛行器登上鑽井平台,這點兵力根本無法封控整個平台。完全不顧真實的解救人質行動,通常要出動數倍于對方兵力,分為多個小組協同作戰,既要相互掩護,又要相互支援的實際情況。

這樣的設計也導致托大的「蛟龍突擊隊」只有1個狙擊小組進行火力支援和1架直升機進行掩護,最終敵方雇傭兵順利逃脫。這樣的劇情設計可能是為了後面劇情的鋪排,但完全脫離實際作戰。特種部隊不是蘭博,更不是三頭六臂的神,作戰更不是孤注一擲的賭博。

unnamed 36編按:吳京雖然是動作名聲且有其參興下電影就有相當大的收視保證,但其功夫明星形像及在戰狠中的操作,卻間接讓CQB肉搏成為很多軍事動作電影的「戲玉」,可說此料不及......(網絡圖片)

 

現在的戰爭片千篇一律的場面和動作,看不到類型的突破,只有中國軍事電影在商業性與意識形態之間反復校準的艱難身影。或許真正的合理性困境不在於某個戰術動作是否失真,而在於電影的敘事是否真正尊重戰爭的實質,以及戰爭對芸芸眾生命運的影響。

在此,筆者推薦一部自己心中優秀的國產戰爭片:1984年的《高山下的花環》,場面和動作可能沒有現在的片子龐大和帥氣,但既真實也打動人心,所以令人40年難以忘懷。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5-02-20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