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張競:鎖定中國大陸造船業 揮劍指錯方向

2025-03-22 00:14:47 最後更新日期:2025-03-22 15:49:55
張競

中華民國榮民,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入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

f313674f88929784編按:江南長興造船廠,由於其承造中國海軍主力驅逐艦及建造中國第一艘常規彈射航母,但有享有極強的高級民船建造能力,其實算是一個可同時造軍艦與民船的工業複合體。不過實際上除美國外,世界上實力名列前矛的造船廠,很多都是軍民兩造的。(網絡圖片)

 

今年3月11日美國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提出以「造船之戰:因應中國軍民兩用造船帝國」(Ship Wars: Confronting China’s Dual-Use Shipbuilding Empire)為題,由Matthew P. Funaiole為首,協同Brian Hart以及Aidan Powers-Riggs兩位研究人員,所提出本文、作者簡介、衛星圖像附錄與註釋共計68頁,加上封面、序文、目錄與封底總共74頁研究報告(新聞稿連結;報告全文連結)。

但讀者假若細心透過網路檢索,就可以發現在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公開報告全文之前,3月3日就由前述三位作者署名,以「因應中國軍民兩用造船帝國」(Confronting China’s Dual-Use Shipbuilding Empire)類似名稱為題,並冠以「國會簡報」(HILL BRIEF)名稱,針對即將公布該報告之兩頁說明稿(全文網址為),並且提出下列八項建議;

yulon0223編按:Ship Wars: Confronting China’s Dual-Use Shipbuilding Empire網頁報告的封面。(網絡圖片)

 

RECOMMENDATIONS

We recommend eight specific policy actions to address these challenges:

● Impose targeted docking fees on Chinese-owned ships and vessels made at key PRC shipyards.

● Restrict the transportation of certain critical U.S. goods on Chinese ships and create a list of trusted vessels.

● Sever U.S. financial and business ties with Chinese shipyards that directly support China’s naval modernization.

● Monitor PRC shipyards and remain flexible in enforcing actions.

● Use targeted diplomacy to encourage like-minded countries to implement similar measures.

● Invest in long-term shipbuilding capac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 Attract foreign investment into the U.S. shipbuilding industry.

● Coordinate with allies to build additional shipbuilding capacity outside of China.

 

1945 rial編按:需要留意的是,中國不少大型船廠仍是專造民船的,例如在江南造船廠隔鄰的外高橋造船廠(網絡圖片)

 

其中前述第一項建議確實引起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Off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重視,並且確實在草擬行政命令,準備付諸實行。但亦因此引起各方抗議與批評,後續狀況如何發展,尚待繼續關注;但吾人可見前述資訊瞭解此項政策建議真正源頭。至於其他建議能否落實,亦值得各方繼續觀察。

其實前述研究報告主稿人Matthew P. Funaiole早在2024年5月10日,就曾以「中國造船帝國之威脅」(The Threat of China’s Shipbuilding Empire)發表過稿件,表達與本份研究報告基本立場大體相同之觀點。同時Matthew P. Funaiole更曾與Brian Hart以及Joseph S. Bermudez Jr.合作,以「在戰艦之陰影下—外籍企業如何協助中國大陸海軍現代化」(In the Shadow of Warships - How foreign companies help modernize China’s navy)為題,運用大量衛星影像資料,共同發表過與該研究報告內容與觀點相當類似之稿件,假若要理解由Matthew P. Funaiole所領導研究團隊所運用資料以及所持觀點,所有前述稿件都必須審慎閱讀,才能夠掌握其全貌。

yulon02A編按:圖中是中船溫特圖爾發動機有限公司研發、中船動力(集團)有限公司建造的大功率甲醇雙燃料船用主機,是一種可同時燒柴油和甲醇燃料的環保船用大型主樣。中國在船用主機設計及製作上已經不亞於歐洲廠家。(網絡圖片)

 

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研究團隊顯然是將其政策建議目標鎖定中國大陸造船業,但其揮劍是否會指錯方向?確實值得各方思考。在此提出下列數量關鍵因素,祈請《輕新聞》讀者不吝指正。首先吾人必須理解,造船業基本上在產業結構中,其實是項引領多項基本工業發展運作之火車頭產業。造船業在整個產業結構體系內,必須仰賴多項產業支持,提供造船產業所需原料、工具機、船用機械、主機、輔機、航海電子儀器與導航定位裝備。假若真要將整個以造船產業為首之完整體系圖畫出來,其架構複雜程度與牽涉範圍廣泛程度,絕對會讓各方眼見大開。

因此中國大陸造船產業能夠具備如此競爭力,其實是因為整體製造產業能夠與其平行發展,各個工業體系能夠滿足造船產業需求,提供其造船工程各項先導產品與配套機件。講得更深遠些,中國大陸能夠讓造船業發展到讓全球難以忽視地步,絕對不是造船業一枝獨秀,而是造船業如同冰山露出水面般,在水面下支持其運作之工業與製造實力,更是不容忽視重要因素。

1945 nys aerial編按:紐約造船廠是1950年代美國三家可造超級航母的造船廠之一,但1960年代後逐漸息微。1960年代後期是美國造船業息微的日開始,其份額最先是被日本和韓國搶去的。(圖片來自連結)

 

其次就要談到,中國大陸造船產業逐步發展至今,必然是依循經濟法則,才能夠在國際造船市場上與他國造船產業爭雄。儘管政治力量介入,確實可以在產業發展初期提供政府補貼或是免稅等優惠措施,以便培養其在國際市場競爭力,但假若本身無法透過經濟運作基本法則,藉由控制成本支出,提供產品性價比,絕對不可能完全仰賴政府補助或是優惠長久運作。

中國大陸沿海以及內陸江河水系流通各省,在過去幾十年來,公營產業與私營企業能夠普遍與積極投入發展造船業,必然就是有利可圖,而且市場需求確實存在,所以才能夠讓中國大陸造船業建立產能,形成呼風喚雨影響全球造船市場氣候。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研究團隊僅針對同時兼造軍艦相關造船產業進行調查,並且列舉出資料非常有限統計圖表,其研究面向是否具體完整,顯然存在令人質疑空間。

編按:現在美國的造船業幾乎只餘下軍艦了,但現在由於支援的相關重工也不斷萎縮,而且技術工人也愈加缺乏。唯一能造航母的新港造船早前更被發現多名員工的軍艦焊接工序不符合規範,還直接影響焊接品質,美國司法部已介入調查。(圖片來自連結)

 

再者就要從國際航運業界角度切入,假若中國大陸造船產業接受訂單委託造船,最後產品不能滿足業界需求,或是競標報價無法與其他國家造船業者相互匹敵,中國大陸造船產業絕對無法獲得如此大量訂單。在此必須再度強調,中國大陸造船業能夠逐步發展,在全球造船業屆獲得如此高佔比,整個經營型態與運作軌跡顯然必須遵循經濟供需規律,再加上其他產業發展基本法則,否則絕對無法達到目前營運狀況。

因此若是檢視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研究團隊所提出政策建議,基本上都是運用政治力量希望來扭曲經濟體系運作現況;所有針對封殺中國大陸造船業提出負面誘因,不論是增加中國大陸所擁有船舶或是由中國大陸所產製船舶,進入美國港口停靠時所需付出費用,或是建立可信任商運船舶清單,限制美國特定重要貨品,交由中國大陸船舶承運,甚至切斷美國金融與商業與中國大陸直接涉及海軍現代化船廠之連結關係,恐怕都要同時面對各項反彈負面效應,並為此付出代價。

f31784編按:美國總統特朗普現在在關稅戰中火力全開,甚至把十五個重要貿易伙伴(註:不是台媒講的十五國)都打成Dirty 15,並打算進一步提高關稅。對於已習慣全球貿易的國家而言傷害甚深,究竟會有多少想理會和美國合作,對抗中國這個巨大市場?(圖片來自霍士新聞網片段擷圖)

 

最後則是要感嘆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研究團隊提出,要呼籲其他國家跟進美國採取相同措施封殺中國大陸造船業,或是投資美國長期造船工業實力或是吸引外資投入美國造船業;基本上在當前川普政府拿出拳打南山猛虎,腳踢北海蛟龍架式應對國際盟友,將天下盟友都開罪到達難以收場地步,前述政策建議簡直就是一香情願癡人說夢。而且美國造船業目前競爭力如何,要吸引資金投入談何容易?這份研究報告簡直就是誤判病情投錯方,最多只能讓美國政壇感到開心,但絕對無法讓其他國家業者有感與附和其觀點!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5-03-22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