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香港輕新聞(Lite News Hong Kong)是一個致力於提供中立報導和獨到評論的網絡平台,成立於2015年9月。我們立足香港,關注全球的政治、時事、經濟、文化和趣聞。
現實中只是個小職員的軍武 / 科普愛好者
星艦36號爆炸現場,兩次爆炸分隔數秒,幾乎所有設施都被爆炸所覆蓋。(BILIBILI擷圖)
最近星艦的測試可謂接連遇上問題,最新準備作為第10次試射測試的星艦36號,在美國東岸時間6月19日午夜過後在德州南部星際基地準備進行地面點火靜態測試時,突然發生猛烈爆炸,全火箭給炸成碎片。
梅斯測試場爆炸後次日情況,很多設施都燒毀或被炸爛,包括火箭固定架,外圍很多設施似乎也被碎片擊中。(BILIBILI擷圖)
事發時星艦已固定好準備做靜態點火測試,以準備測試引擎全功率點燃情況。但在點火前,火箭中段突然發生爆炸。由更清楚的慢動作片段來,爆炸可能發生在頂部預熱燃料儲存罐及/或將該處燃料送至引擎的管道中。過去獵鷹5號火箭金曾在充填燃料時發生過類似爆炸,不過本次事故燃料充填似乎早就完成了。
爆炸連續片段擷圖,可見最先猛烈噴出氣體的應該是頂部引擎預熱燃料艙相關管道,隨後發生爆炸,並引燃主燃料艙而發生二次爆炸(紅箭所示)。(BILIBILI擷圖)
原計劃第十次星艦試射會於6月29日進行,但因為星艦36號爆炸,現時發射時序已變相無限期押後。現時而星艦37號月初剛只完成低溫測試,還要做多重實驗及地面長時間靜態點火,要一段時間才能走完測試過程。
不過事件最嚴重的影響,可能是SpaceX的唯一地面點火試驗場梅斯測試場受到相當嚴重的破壞,修復可能需要兩至三個月時間。若果這三個月內都沒有辦法做任何靜態點火測試,那星艦發射至少可能要推遲四個月;加上建基於今天事故可能涉及的改良功序,以及聯邦航空安全局作出新一次發射准許的時限,可能要等到年底才有發射可能了。
事次發射的阻延原本就未必有太大影響,或對現有計劃構成重大威脅,不過由於SLS火箭第三發(登月第一發)後幾可肯定終結,而將後續任務轉由新格倫火箭和星艦的登月型負責,但是……新格倫本身就只相當於一個實用型的重獵鷹,而且成熟程度遠未夠作為登月火箭,而星艦最近接近原地踏步,甚至肯定無法完成本年度10次試射,對於阿提密斯三號計劃後的登月任務可能構成重大壓力,因為加油型和登月型星艦都可能會大幅延後開發,阿提密斯號之後的任務就直接變成無以為繼,隨時要2030年代初期才能繼續了(當然,阿提密斯3號計劃也不知道在2027年能否成行)。
星艦登月型,現時川帝的想法有個很大問題:SLS火箭很貴但已基本已發展完成,但無論新格倫還是星艦都是剛開始試射而已,甚至兩火箭都未到完全體階段,發展會延遲多久是沒有人說得准的,而這會直接影響計劃進度。(網絡圖片)
回頭再看,最近四次事故(包括7、8及9次試射),雖然發生在不同部位,但都是發生嚴重燃料洩漏事故,導致爆炸或姿勢失去控制等事故,似乎和燃料儲存 / 輸送管道脫不了關係。若果燃料管道系統的設計或製造工藝發生難以調適的問題,是否應該暫停邊造邊試的實驗模式,全面檢查並找出可能的錯處,並大幅度修改系統以改善問題?
SpaceX這種發射測試哲學,原有助於減低成本和累積更多發射數據進行改良,但……很多成功設計一開始就可能發現相當嚴重甚至基礎性的問題,需要進行深入研究與改良,甚至必要時把整個有問題的設計推倒重來,才有成功希望,這些根源性的問題並非邊造邊試的實驗模式能解決。恰巧未來三個月內可能做不到整機測試,如果是有設計或制作上的問題,還不如爭取時間進行全面翻新相關設計或製作功藝好了。
SpaceX的生產設施已使用大量生產方法生產出多部星艦上面級與主推進器/其主體結構。大量生產是降低每次發射價格的必要條件,不過未定型就大量生產,假如原始設計就有比較嚴重的問題,那這些東西可能都要重新調整,嚴重的甚至要按新規格重新造過。(圖片來自RGV Aerial Photography)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