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北京共識》:G2並不存在

2016-09-22 16:00:01
中港傳媒

中港傳媒出版社

英國外交大臣米利班德(David Miliband)。(圖片來源: Stuart Littlewood) 英國前外交大臣米利班德(David Miliband)。(圖片來源: Stuart Littlewood)

在這些不同層級的挑戰中,最重要的自然是如何處理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關係。因此,本書為如何思考美中關係提出了一個簡單明確的建議:讓我們不要再裝作能夠逐步說服中國遵守自由主義的國際規範,拋棄這種一廂情願的想法吧,中國越來越多地參與到國際體系中,並不等同於中國會心甘情願地按照美國的規則行事。這種不切實際的期望有一個破綻,即沒有考慮到中國的外交政策被其國內對資源的需求所驅動。

當然,在擁有共同利益的諸多廣泛領域裡,美國必須繼續致力於和中國的合作:如協調重建全球金融體系,向北韓施壓使其在核武計劃上作出讓步。然而,這些舉措背後不變的事實是:我們並不是合作夥伴。

信貸緊縮和二○○九年美國新政府的產生,給華盛頓帶來一波新的高潮,呼籲將美中關係帶到「一個新水平。」其支持者包括布熱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和希拉里國務卿本人。不獨華盛頓如此,這種誘惑也輕鬆地橫跨大西洋,同樣影響了歐洲政界。

例如,二○○九年五月,英國外交大臣米利班德(David Miliband)認為中國是新的「不可或缺的力量」,而同樣的詞語,在十年前曾是美國前國務卿馬德琳·奧爾布賴特(Madeleine Albright)用來形容美國的口頭禪。米利班德暗示,華盛頓和北京將形成一種新型的G2集團,如果歐洲能夠發出統一的聲音,則G2有擴展為G3的可能。

本書要警告這種想法。將美中雙邊關係提升為一種特殊G2形式的雙邊關係,並不是解決問題之道。華盛頓和北京在利益、價值觀以及優先考慮的事項上,全部截然不同。

正如易明(Elizabeth Economy)和亞當·西格爾(Adam Segal)所提出的,好消息是,美國和中國在一些基本目標上存有共識,比如驅動經濟增長、保持一個開放的全球經濟、維護東亞的和平與穩定以及控制氣候變化。壞消息是,儘管經過了三十年的交往,華盛頓和北京雙方對於世界應如何運轉仍存在著根本的分歧,對於主權、國際制裁以及使用武力的條件等問題的看法也明顯不同。華盛頓認為政治和經濟緊密聯繫,受到一個被廣為接受的共同價值觀的指引。

而北京認為,應保持政治和經濟的分離;在亞洲投資的美國公司需要保護他們的專利,北京則缺乏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基礎;在非洲,美國的政策制定者出於良知,制定了新的艾滋病救濟方案和長久的發展援助,中國則與這片大陸上的每個集權者建立商業關係;華盛頓呼籲聯合國對緬甸、伊朗和蘇丹政府發起譴責,但卻被中國阻撓;白宮敦促兩國軍事關係保持透明度,北京則固執地加以拒絕。

這一切的重點在於,中國領導人高度關注的是他們在國內的地位以及如何保持生存。歸根到底,我們彼此的目標並不一致,用美麗的言語來粉飾美中關係的和諧並將其奉為圭臬是不明智的,其結果將是導致雙方越來越多地相互指責和彼此失望,而不是一種充滿希望的伙伴關係。

於是我有了新的戰略構想:華盛頓或許在面對北京時不再有能力單方面決定一切,但它確實有獨特的力量來影響大部分國際體系。同樣的道理,北京可能不再認為它必須傾聽來自華盛頓的籠絡和命令,但它確實高度關切自身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因為這嚴重影響著其國內的穩定。這些事實,為華盛頓處理與北京之間的關係指出了一條更富建設性的道路。

 

北京共識--中國權威模式將如何主導二十一世紀?(The Beijing Consensus)

著者:斯蒂芬.哈爾珀(Stefan Halper)

出版社:中港傳媒出版社

中文版出版日期:2011/04/01

售價:HK$92.00

香港輕新聞授權轉載,點擊觀看其他章節

發佈於 讀書
By 2016-09-22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