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博評】ICO狂潮 炒唔炒得起

2018-01-29 17:46:41
炒股幫

合作夥伴──《炒股幫》

本文筆者潘啟才指如果有好項目,根本唔需要同上市公司搞合作,自己用ICO方式去集資。

 

 

 

過去幾個月,最有效的集資方法是參與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首次代幣發行),一般而言,ICO是一種集資的方法,計劃營辦者透過發行數碼代幣(Digital tokens or coins)換取廣泛使用的加密貨幣,例如比特幣(Bitcoin)或以太幣(Ethereum)或現金,藉此為研發特定的區塊鏈項目籌募資金(例如一個新的區塊鏈業務平台)。ICO計劃營辦者一般把研發項目的計劃書及代幣持有人權益羅列在一份稱為「白皮書」(White Paper)的文件內,並在網上發布。

用以上方法,要集資2,000萬美元其實唔係咁難,就算在我的朋友圈,已有一個成功例子及一個在進行中的例子。

話說在兩個月前,我朋友作為一創投基金的合夥人,他在香港數碼港對一間要找投資者的初創公司進行面試,該初創公司的創辦人是一位30未出頭的年輕人,在一般的名牌大學畢業,在未創辦這公司前的職場生涯也是一般般,所以未有特別吸引我的朋友馬上決定投資他的公司,兩星期後,朋友嘗試再聯絡這年輕人,他告訴我的朋友,他不會再需要我朋友基金的錢,原來他已成功利用ICO募集到2,000萬美元。

我的另一位朋友,同時也是我的鄰居,因看見我出現在《壹週刊》的封面,幾天前打電話給我,問我有關掘比特幣的情況,同時也告訴我有關他已啟動了一個ICO項目,他是這項目的大股東,這個消息真的令我吃驚,因我一直以為香港哪會反應咁快,能夠短時間內出現懂得區塊鏈及智能合約技術的人才,他告訴我,事缘他一直有技資一間科技軟件編程公司,雖然公司過去幾年一直輸錢,但公司內的技術人員真係好有料到,所以他們便掌握了這次ICO狂潮的機會,在聽完朋友解釋了他的項目主要內容、團體的經驗、前期投資者的名氣及江湖地位,而集資額也是約2,000萬元,我相信這個ICO項目的成功機會也是很大的。

根據以上的兩個ICO故事,令我推斷如果香港的上市公司想用區塊鍵、智能合約及人工智能的橋去集資,應該唔會好得去邊,究其原因,如果有好項目,根本唔需要同上市公司搞合作,自己用ICO方式去集資,如果項目不好,炒開股票的人,多數唔會識,所以亦唔會有興趣參與。

睇番近期香港上市公司活動,的確有兩家公司疑似借呢條橋來炒股票。以我所知,第一家用區塊鏈概念來炒股票的港股,是前稱坪山茶業(00364),借改名為「區塊鏈集團」來炒股票,但由於太過慳水慳力,除了改名,咩都無做過,所以對股價的幫助不是很大。

另一隻借這概念炒作的是中國軟實力(00139),公司近期宣布,與獨立第三方及在美國加州CTOP Blockchain Technology(CTOP)訂立不具法律約束力的框架協議。根據框架協議,公司擬與CTOP發展區塊鏈應用技術及創新金融的技術平台。區塊鏈技術應用用途廣泛,該技術逐漸改變數據處理和儲存的方法。CTOP將負責研發區塊鏈技術,以及致力提供一個穩妥的金融服務技術平台。中國軟實力擬向研發團隊提供金融方面的相關意見,促進與相關監管機構之間的溝通,以及從合規角度就金融服務平台的風險管理提供建議,一如我在上面分析,你自己睇吓幅圖,就知道炒唔炒得起。

 

(本文筆者潘啟才(Phemey),測量師出身,試過輕輕鬆鬆年薪過百萬,亦試過胼手胝足地創業。後來發覺幫人做成生意最過癮,成功拉攏買賣雙方便穩袋幾百萬,至此「通天經紀」之名便不脛而走。眼光準、膽量大兼且身體力行,搞炒股投資班大賺一筆之餘,亦計劃大搞創業班,矢言教授云云打工仔、待業青年、大學生無本生利,財來八方的本事。)

 

風險披露聲明:證券交易的風險證券價格有時可能會非常波動。證券價格可升可跌。買賣證券未必一定能夠賺取利潤,反而可能會招致損失。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人無關。投資者應審慎,並在作出其投資決定時僅應視本網頁為眾多考慮因素之一。本文所提供的建議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作者合理地認為所提及的資料在公佈時是準確的,但並不保證「包括明確或 暗示」該等資料的準確性。

發佈於 投資博評
By 2018-01-29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