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香港輕新聞(Lite News Hong Kong)是一個致力於提供中立報導和獨到評論的網絡平台,成立於2015年9月。我們立足香港,關注全球的政治、時事、經濟、文化和趣聞。
香港輕新聞編輯
【香港輕新聞】中國市場一度被外國郵輪公司視作未開發的寶藏,一窩蜂將豪華郵輪開進內地港口開設航線,但內地人的消費習慣,令到郵輪生意難做,多艘外國郵輪近期接連退出內地市場。內地傳媒分析,郵輪已供過於求,其中上海高峰時有十艘郵輪停泊。另外,亦由於內地遊客不習慣在船上消費影響郵輪利潤。
美國諾唯真郵輪公司旗下喜悅號,標榜專為內地市場建造,這艘豪華郵輪去年夏天從上海首航去日本長崎5日4夜航線,普通客艙票價去年要至少五千元人民幣。事隔一年,已「割價」至不到二千元。郵輪公司宣布,喜悅號明年4月退出內地市場。選擇離開內地市場的還有已營運3年的藍寶石公主號,2017年初,轉派往歐洲到新加坡航線。到9月,皇家加勒比旗下海洋水手號,亦轉到美國市場。今年2月,歌詩達郵輪旗下維多利亞號已經轉投歐洲,盛世公主號亦會在今年9月轉至澳洲。
過去十多年,內地郵輪市場發展迅速,2006年內地只有一艘郵輪營運,到2016年,全國共11個港口,全年接待逾千班次郵輪。內地傳媒形容,外國郵輪「前赴後繼」進入內地市場,已供過於求。由於內地不允許郵輪公司直接賣船票,只能通過旅行社包船分銷,很多時,
臨近出發日,旅行社就「割價傾銷」,甚至以成本價出售,旅客於是習慣等到最後一刻才報名,形成惡性循環。郵輪業利潤越來越低,甚至虧損。
另一方面,內地傳媒稱上船的主要是中老年人士著重免費吃喝,很少享受航上付費的娛樂項目,即使購物也會等到上岸後在免稅店裡買。不過,內地發展郵輪業步伐未有停止,佔全國郵輪接待量四成三的上海,七月提出推動郵輪建造、提升港口管理和服務、加快延伸郵
輪航線等措施。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