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呂大樂﹕第六訴求——特首下台

2019-08-30 14:11:06
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香港教育大學香港研究講座教授、社會學家呂大樂8月30日於《明報》撰文表示,在持續兩個月的亂局中,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各界都遏抑提出第六訴求」——特首下台。呂大樂認為,在現實政治上現在是膠着狀態,港府那一方基本上已陷「破產」狀態,要破一個死局,不能繼續在原有框架內打轉;由於抗爭者特別「擁護」特首,下台一定會分散市民注意,相信有助局面相對地平靜下來,然而任由時間繼續流走,或者再多過一個月,就連第六訴求也不再是一個辦法。

政府失效造就了抗爭的壯大

香港教育大學香港研究講座教授、社會學家呂大樂8月30日於《明報》撰文表示,特區政府主要官員回應是「揼波拿式」,即是不斷重複相同字句,在每次面向公眾時,都因表現遠遠低於民眾期望而令人反感,如果特首親自出馬,更令群眾情緒更激動,激化集體行動的能量,在兩個月來此情況反覆進行,社會運動由一個高潮推到另一個高潮。

呂大樂指社會運動的發生、發展,必然要參與者具備一定的「社會團結度」,儘管「團結度」是必備條件,它既不能保證成功,成敗經常都不是由運動內部的「團結度」決定;套用分析用的術語,就是「政府失效造就了抗爭的壯大」。呂大樂表示,政府「斷片」,「當然是不正常,不過這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當政府領導們想提醒市民大眾「不要當我無到」的時候,一定火上加油。

呂大樂認為,今天港府面對隨時有過百萬計市民願意公開表態,「到機場『接機』也好,串『人鏈』也好,令現屆港府變為一個「旁觀者」;「現在特首表示準備跟市民對話,問題是她根本無法進入社會。當一個政府首長覺得自己踏出辦公室範圍便會失去安全感的時候,這個政府基本上完了」。

暴力的衝擊行動是本大利小

在示威形式方面而言,呂大樂認為,「近期最能夠產生(廣義的)作用者,基本上是「和理非」(和平、理性、非暴力)的集體行動」,「和理非的柔,儘管未必可即時帶來什麼效果,但其象徵意義重大」;而「衝擊行動表面上引來政府及警察迅速回應」,但其實它們的效果相當有限,衝擊行動是「本大利小」,如果行動更趨武力化,可滿足新聞媒體興趣外,論實際政治效果無甚突破可言,「那既會增加成本,同時又更難擴大團結面,爭取更多人支持」。

而今示威者所強調「若水」的取態,呂大樂表示「若水」的缺點陸續浮現,「它難以累積,同時也未有造成很大威脅」。久而久之它亦開始「常規化」,「撇開一些表面現象,其實在不斷重複」。「在衝擊幾個小時後,大致回復平常狀態。當初很多人很緊張地追看新聞現場直播,近期興趣開始淡下來,另一次幾小時的堵路,也沒有什麼大不了」,並不表示衝擊行動完全沒有效果。衝擊行動的一個特點是它必定引來警察以武力對付。

說明政治領導不為市民接受

呂大樂指警察在處理時會出現兩種問題,其一是犯上錯誤,「7.21 元朗事件是災難性的處理方法,無法再令市民信任警察,而使用過分武力驅散人群的畫面亦令很多市民嘩然」;「其二是港府缺乏認受性,再加上連道德力量亦跌至低點,警察要在媒體現場監察下採取行動,基本上不知如何劃出清楚界線」。呂大樂認為,警察使用武力其實要背後的政府具備認受性、公信力和道德力量;現在三者皆處低水平,社會對怎樣理解公眾秩序的尺度變得不一致,一次又一次出現警察信譽急跌的情况,因而「社會運動的焦點一分為二,一在反修例,二在不服警權」。

呂大樂表示,官民之間由於沒有溝通、對話,在沒有迴轉空間的情况下,這種警民互動陷於一種惡性循環,情况只會愈變愈差;有人形容衝擊行動是以戰養戰,其實際效果不是衝擊有什麼突破,而是群眾情緒繼續燃燒。由於官民關係愈變愈差,更令市民如坐針氈,人人都想「做啲嘢」,而政府卻無法將此心情轉化為挺政府的力量,此種狀態本身便充分說明政治領導不為市民接受的程度。

社會各界皆遏抑提第六訴求

呂大樂認為,現實政治上這是膠着狀態,而港府那一方基本上已陷「破產」狀態,「要破一個死局,不能繼續在原有框架內打轉」。呂大樂指,在過去兩個月的亂局中,各界都遏抑提出第六訴求——特首下台,而這個訴求非常特別;呂大樂認為「最想提出這項訴求的可能是建制派,因為特首多留一天,他們就只會受更多拖累,損失慘重」,不過「無論他們有多想,這總不能宣之於口」,「可能特首本人也很想,不過在此無謂猜測」,「中央領導或會覺得很難接受」,而更難接受特首下台的是「抗爭者」。

對於特首不下台,呂大樂引述解釋表示,「今天香港面對的是結構性問題,不會因個人去留而解決;又或他們認為特首只是一名傀儡,換上另一個人也只會是同樣結果」,認為是不無道理,不過呂大樂預期,「抗爭者特別『擁護』特首,是因為她的下台一定會分散市民注意,很有可能幫助局面相對地平靜下來,而這對發動群眾將會造成障礙」。

特首下台香港才有轉身機會

呂大樂打趣指,「在第六訴求這問題上,中央領導與抗爭者(儘管背後考慮並不相同)有其一致的地方」,「不過我們確實需考慮,若真的有一天可以認真討論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或真相委員會,由現屆特首來界定職權範圍、成員名單」,這難令市民(不單是抗爭者)信服,認為「回應五大訴求中的其中一兩項,其實是先要有第六訴求」。

呂大樂表示,下一名特首能否平息風波,誰也不敢保證,「但現在香港社會——不是政府——最需要的是略為緩和的一段時間。只有這樣才有轉身(不敢說是翻身)機會」,「但政治現實就是如此弔詭,一個很簡單的答案,大家不敢拿出來討論。而時間繼續流走,或者再多過一個月,連第六訴求也不再是一個辦法」。

發佈於 多方觀點
By 2019-08-30

手機分享本文: